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推广项目

第一节 推广项目



全管局共推广科技成果105项,现仅以达到管局以上先进水平,或推广面较广,经济效益
较大的项目作以略述。
1960年至1970年,由和平种畜场畜牧科主持完成了东北细毛羊和德美羊育成的试验研究。
采取激进杂交、横交固定等技术措施,研究成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育成5万只,增收250万
元。
1960年至1970年,由和平种畜场畜牧科主持完成了对黑龙江輓马育成的研究,采取利用国
外优良品种改良、激进杂交的技术措施,研究成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繁育5000匹,增收
500万元。
1964年至1965年,由铁力农场孟宪玺、姜其生主持研制了机引动力喷雾器,利用拖拉机排
气管排出的废气进行喷雾,研究成功,达到省内先进水平。60、70年代在铁力等农场推广使用。
1972年至1978年,由刘洪山主持对小黑杨引入、栽培技术推广。主要技术内容是品种选育、
高繁、推广。试验结果证明:小黑杨生长快、材质好,比一般杨树种增收效益30—40%,每
亩每年增收积材5立方米,达到总局先进技术水平。绥化管局共推广12万亩,增产总值达180万
元,到1984年,共引进100万株,繁育种苗2000多万株,造林5万多亩。
1973年至1977年,绥棱农场畜牧科主持对黑龙江輓马繁育取得成功。经省畜牧研究所鉴定,
符合黑龙江輓马体尺要求标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共繁育成140匹,增收7万元。
1974年至1977年,由石成喜、李伦、张宝喜、孟宪玺等人主持对大豆苗带化学除草试验研
究,取得成功,在省内属首创项目,在全局推广面积达200万亩。
1974年至1985年,由刘洪山、郭健、明绍良、左保平、刘广才等对抗寒红皮垂柳进行引鉴、
繁育、推广,在全管局属先进水平。共推广苗木200万株,增值20万元。推广大苗木3万株,
增值30万元。
1974年至1985年,由管局畜牧处与和平种畜场畜牧科联合主持对牛的冷冻精液应用的研究,
利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配种,创管局先进水平。在全管局推广应用,节约资金72万元。
1975年至1978年,由刘洪山、李洪文、郭小舟等人,对五铧犁埋根造林进行示范推广,在
全总局属首创先进技术。此项技术简单易掌握,造林成本低,工效提高了22.7倍,成活率达90%
以上。总结了32字造林技术口诀:堑直窄带、离心作业、定点假植、等距投苗、覆土严密、
及时镇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干旱年份采取18字诀:翻沟深、不跑茬、投到底、踩一脚、
合严土;压两遍。全局共推广20万亩,每亩可降低费用3.58元,节约用费达71.6万元。
1975年至1981年,由管局林业处与海伦农场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对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嫁
接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取得省先进技术水平。并建立150亩地的种子园。
1976年至1984年,由管局林业处刘洪山主持研究了农防林宽行距丰产造林技术。经总局林
业局鉴定,居总局先进技术水平。推广面积10万亩。苗木费、作业费共节支达30万元。
1976年至1985年,由石成喜、孟宪玺、李伦、刘乃忠、周占洋等人,对麦田留拖拉机行走
道防病治虫增产增收技术研究。达到管局先进技术水平,推广面积达23万亩,每亩增产粮食达
26公斤。
1977年至1981年,由管局农林处与和平种畜场生产科共同进行了抗盐碱树种引入鉴定。共
引入12个品种参加鉴定试验,选出文冠果、青皮柳、怪柳等优良树种,获总局三等奖。文冠果、
怪柳、青皮柳树种,在和平种畜场分别推广0.5万株、5万株、200万株。总增值50万元。
1977年至1985年,由绥棱农场邓良佐对春小麦施用稀土增产与使用技术的试验,达到国家
先进技术水平,在全省广泛推广,面积达140万亩。
1978年至1979年,由陈乃康、李肇桧、李大伦、王凤书等人,对小麦因土补偿施肥调查研
究。根据调查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再行运算得出:每生产100斤小麦,实需肥量为土加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