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篇下序

第七篇 综合经营

篇下序



各农牧场组建初期,为了生产生活上的需要,创办一些土、小、少类型的工业、运输、房
建、服务行业,如小烘炉、小手工房、小加工作坊、小代卖点等。运输是牛马车,居住土草房,
理发尽义务,来客住大铺,照像、修表、买书需进城。
50年代末,绥化垦区各农牧场,为贯彻省委“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指示,兴办为生产
生活服务的小型修理业、加工业。副业生产逐步扩大。商业有销售,同时开始收购。开始兴建
砖瓦房。但由于交通工具不足,道路不好,有时不得不用链轨拖拉机当运输工具。海伦农场当
时吃粮还要用牛马车从海伦县城往回运,遇上风雨天,百余里路,说不定走几天才能往返一次。
60年代,工、商、运、建、服务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工业开始建立修理、加工、制
造等类型的工厂;商业在部分场一级单位建立批发站,场队商业网点初步形成;运输业增添了
汽车、胶轮拖拉机;开始以工程建筑队代替木、瓦工维修组;成立了招待所、食堂。
70年代,工业生产开始向经营方向发展,承揽机械修造、粮油加工及其他产品,外销红砖。
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外贸起步。逐步取代牛马车。道路向沙石化发展。多数施工队配备了
施工机械。服务业成立劳动服务大队,广泛开展社会性服务,如建立蔬菜队和菜园,成立服装
厂、酱菜厂、老醋厂,开办豆腐坊、酱油坊、粉条坊等。
80年代(到1985年为止),绥化垦区综合经营意识明朗化,许多农牧场开始在工业方面建立
“骨干厂”或“龙头企业”,如:和平种畜场的乳品厂、复合饲料加工厂;肇源农场的水果、
鱼罐头厂;铁力农场的饮料厂;嘉荫农场的糕点加工厂等。在商业方面,开展了土特产品购销
业务,全局收购品种有活猪、活兔、野生动物、皮张、木耳、蘑菇、榛子、猴头等280多个品
种。对外贸易有一支较强的专业队伍。经销大豆、黄牛、白瓜籽、山野菜、鹿茸、蜂蜜、中药
材等7个骨干出口产品。交通设有公路养护队,公路管理站,自养公路636公里。汽车已是各农
牧场的主要运输工具,客运明显增强,由各农牧场场部,通向邻近市、县、城镇、火车站及本
场内各生产队。各农牧场基建队施工机械基本配套,年施工能力可达4万多平方米,既能完成
本单位的工程建筑任务,又可对外承揽工程。从农业分离出来的人员,投入到第三产业,其中
有相当一部分从事服务行业,出现了个体服装店、理发店、自行车修理铺、照像馆、饭店、旅
店、食杂店、豆腐房等,农贸市场一派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