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力
第三节 电力
绥化农场管理局没有设电力管理机构。各农牧场电力工作一直由各场自己管理。全局共有
7个变电所,1个电管站。架设10千伏线路583公里,从事电力工作的技术人员350名。
一、红光农场
于50年代初开始用电。1953年秋,从海伦县酒厂买来1台5000瓦的发电机,主要用于住宅
和场院照明。
1960年6月,配备了24千瓦的发电机,用1台汽车引擎做动力,组成了汽油发电机组,主要
供修配厂车床、电焊等生产用电。
1963年,为解决粮、米、油、酒加工,添置了4135型柴油机拖动的50千瓦发电机,供联合
加工厂生产用电。
1970年成立变电所,配备了简单的发电配电设备,配置了内线值班人员和外线电工。
1976年从山东潍坊购进6160A型250马力引擎和180千瓦机组。到1980年,这种型号的机组
增加到4套,供应场部、部分生产队和水库用电。
1982年开始兴建60千伏输变电线路和变电站。1983年建成通电,开始使用东北联网国电。
二、铁力农场
于1957年,在修理厂安装1台84千瓦发电机组,供应修理厂、医院、商店、学校、六队用
电。
1973年筹建发电所。抽调3台84千瓦发电机组集中发电。新购变压器5台,电线3900米。改
建线路4公里,更新电杆25根。扩建了供电范围。
1975年2月增设300马力柴油机与200千瓦电机匹配,发电总容量是452千瓦。7月架通了10
千伏高压送电线路9公里,8月正式送电。
1976年发电所扩建,改称发电站。1979年架设通往一、二、四、十七等生产队的10千伏高
压送电线路,共19公里,实现农场中片联网供电。
1980、1981年先后从宁波购进两台500千瓦发电机组。从此柴油发电总容量为2452千瓦,
水力发电为300千瓦。
1983年,发电站共拥有84千瓦发电机组3台,200千瓦发电组1台,500千瓦发电机组2台,75
马力柴油机2台,300马力柴油机1台,10千伏高压送电线路28公里,千伏变电器18台,发电设
备初具规模。
1985年投资98万元,开始架设输送国电的高压线路。
三、绥棱农场
于1957年,在场部地区安装发电设备,1958年投入使用。1960年,一、二、三、四分场先
后自行解决了发电问题。1966年至1970年,各生产队陆续购置发电机械,自行发电。
1978年兴建平原水库发电站,10月建成使用。安装了6台发电机组,总容量为575千瓦,年
发电量为160万度。投资110万元。除供应全场用电外,还供应农场附近的驻军、林场、粮库、
小火车站,乡镇及村屯的用电。到1985年,已收回建站所用投资额。
1983年兴建变电所,1984年建成通电,开始使用东北联网国电。
四、肇源农场
于1959年,安装了一台发电机组,白天供粮米加工厂用电,夜晚供住宅照明。共有电工2
名。1966年,由新站供电所供国电。为监护供电,在修配厂架设了配电架。1973年将基建科改
为基电科。
1985年成立了电管站。主要电力设备有:柴油发电机组2台,容量180千瓦。10千伏高压送
电线路29.1公里,10千伏以下低压送电路线28.1公里。全年工农业生产用电总量195万度。
五、和平种畜场
1960年安装了一台60马力发电机组,用于粮米加工和夜间照明。
1963年增加一台54马力发电机组,借用一台120马力发电机组,扩大了供电范围。
1973年筹备架设国电线路,1974年架设完毕,但由于变电塔未建成,加上自设专线未完工,
直到1975年5月20日才正式接电。到1978年,全场普遍使用国电。
六、嘉荫农场
1964年兴办电业。当年,安装了6160型柴油发电机组,容量为84千瓦。
1966年,发电机组毁于火灾。又购入两台300型柴油发电机,同时修复了烧坏的发电机,
保证了生产及生活用电。
1967年,计划开辟国电输电线路,从东风林业局到场部,全长达93公里。从清除林中路障
到架设输电线路,原计划1971年完工。可是,1970年发电厂再次失火,原有发电设备毁于一旦。
为了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场党委决定抢建高压输电线路,组织了300人的架线施工队,由
副场长蒋树荣亲自带队指挥。经半年奋战,于当年7月1日完成了93公里的输电线路的安装任务。
8月1日与国家电网联通。并在年末前同各生产队(共31个)通电。比原来计划提前接电一年。
1977年,场电业所建立一座柴油机发电厂。组装6160型、650型柴油发电机组各一台,发电能
力400千瓦。做到国电停供,自已发电,保证了场内的生产、生活用电。
1980年开始更换原来架设的木制电线杆。1985年,全部换成了水泥电线杆。
七、海伦农场
早期是由各生产队自行发电。装机容量有35千瓦、40千瓦、50千瓦、75千瓦不等,用东方
红一54或德特一54拖带。
1973年决定接入国网电力。
1976年正式将北安国网电力接入农场。完成21.5公里,35千伏的送电线路,并建成35千伏
转换10千伏的变电所一处。
1981年筹建备用电厂,1982年春节前投入运行。安装了190千瓦发电机3台,解决了国网电
暂缺时影响生产的矛盾。
1979年至1985年,本着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原则,采取了积极,妥善的管理
措施,年年经营有利。1985年经营利润达32万元。7年累计利润达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