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流通渠道 一、产品基地
绥化垦区是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小麦、大豆。其中大豆产量可占粮食总产
的三分之一。主要产区有嘉荫、海伦、铁力、绥棱、红光5个农场。这5个农场每年出口大豆近
万吨,占全局外贸出口额的75%以上。因此,大豆出口是绥化农场管理局的拳头产品。上述5场
即是拳头出口产品的重要基地。
和平种畜场、肇源农场是活牛出口产品的主要基地。和平种畜场又是中药材出口产品的重
要基地。嘉荫农场是山野味出口产品主要基地,同时鳇鱼籽又是这里的特产。绥棱农场是鹿茸、
蜂蜜出口产品的主要基地。红光农场是山野菜出口产品的主要基地。铁力、海伦、绥棱农场
是白瓜籽出口产品的主要基地。
二、商品流向
大豆出口流向较广。绥化垦区大豆出口的主要流向是:日本、苏联、香港、东南亚等国家
和地区。活牛、鹿茸出口的主要流向是香港。白瓜籽、山野菜出口的主要流向是日本。中药材、
山野味、皮张等产品。虽然产品数量不多,但流向却很广,往往供不应求。
三、流通环节
对主要的出口产品,如大豆、活牛、鹿茸等,生产集中,数量较大,由各场外贸科直接与
产家订货。对生产分散,数量又少的产品,如白瓜籽、山野菜、山野味、中药材、蜂蜜、皮张
等,由收购站收购,再由场外贸科对管局外贸处,管局外贸处对省外贸出口总公司的各分公司
取得联系。如出口大豆需同省外贸出口总公司粮油分公司联系。出口土畜产品要同省土畜产品
分公司联系。出口中药材需同省中药材分公司联系。
从上述流通环节看出,外贸出口商品流通环节繁杂。因此,1984年,管局决定将各场外贸
人员收编,使场外贸与管局外贸成为一家,统一于为基层服务的基点上,有时农场外贸人员可
以代表管局外贸直接与省外贸出口公司取得联系,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省了层层扣扒现象,减
少费用,增加基层收入。
四、质检
出口商品的质量好坏,能否保证里外、全货一致性,关系到经营信誉和国际关系的大事。
搞不好,不但产家经济利益受损,影响外贸声誉,还可能造成国家声誉受损害。绥化垦区外贸
出口初期,由于缺乏外贸出口知识,曾出现过几次在垦区内影响较大的事故,经济上遭受了重
大损失,对外影响极坏,受到省外贸出口总公司的通报批评。
为了做到上下互相负责,质检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程序。首先是生产单位按要求进
行自检。其次是场外贸部门进行复检。最后由省商检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发放出口合格
证明,即验收合格单,方可出口。
为了把好出口商品质量关,外贸人员必须熟悉商品知识。绥化管局外贸处自1978年开始,
年年采取以会代训方法,对各农牧场的外贸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外贸工作
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选拔骨干分子,送专业学校代培,也取得了较好成果。
五、发货
出口商品检验合格后,凭商品合格证明向铁路请领车皮,相应手续办理完毕,便可等待甩
车、装货。
绥化管局自1978年到1985年,发货基本都是直线发运。大豆装车后,一次发运到大连出海
口岸。活牛装车后,由生产单位派人押车,一次运到广州。出口日本的蕨菜,也是一次运到大
连口岸。货到结算。
但也有部分名贵、零星产品,需集中后,转运。如鹿茸,每年需先运到省外贸公司,然后
再由省公司转给各出口单位。
为了保证大豆出口和外进农用物资的卸车、存放、保管方便,绥棱、海伦、红光、和平等
农牧场,先后修了铁路专用线。
主要产品出口数量统计表
表7—11 (1978—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