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
第一节 公路
建场初期,绥化垦区各农牧场的公路交通条件极差,汽车运输十分艰难。海伦农场场部到
海伦县仅有25公里,汽车运一次货,少则2—3天,多则5—7天。许多场从场部往生产队运粮,
不得不用人背肩扛。
1956年,肇源农场修成场部通一队的第一条公路;1957年修成场部通二队的公路;1980年
修成场部通新站的公路。这3条路都是两侧挖沟筑起来的土路,全长共19公里。
1963年,海伦农场成立筑路大队,集中400余人,常年驻在双泉、常家围子、张家弯,突
击两年多,使海北至三井子公路见雏形。1981年铺设了三井子至二站的砂石路基;1982年修复
了三井子至海北的砂石路面25公里;1984年将海北至二站全线铺完砂石路基。从根本上改变了
海伦农场多年交通困难的局面。
1964年嘉荫农场修建13公里土路基“双河”一号公路。同年省筑路二处修筑嘉荫县朝阳镇
至汤旺河火车站的砂石公路。1965年,农场修通科研站至稻田2.5公里路段。从此,双河镇与
汤旺河火车站可直通汽车。1966年修筑了11队至种畜队10.5公里土基公路—,1队至新村的3公
里土基“双河”三号公路。1973年场内公路基本定型成网,并逐渐铺上了砂石路面。到1985年,
场域有公路100余公里。其中,国家公路60余公里。
1966年,和平种畜场新任党委副书记黄颂,亲自测量、定标,发动群众修了3条土公路,
共100公里。使场内交通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1969年,红光农场从当时备战的需要出发,加强了国防公路建设。场部通往山上的土路铺
上了砂石。1981年至1982年,建成混合结构的桥梁两座,修建涵洞9处12个。
到1985年,绥化垦区已有自养公路636公里。其中:三级路面64公里;四级路面197公里。
各农牧场都设有公路养护队和公路管理站。
各场场区公路原为土路基,路面以砂石养护,雨季行车困难。多年来,在发展生产的基础
上,不断加强公路建设,把土路逐年改成了砂石路面。
全局有自养主干公路18条,总长268公里,支干48条,全长219公里。农田道149公里。
在铁力农场主干公路上,架设大型桥梁一座,全长12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建了50米
跨度的中型桥两座,永久性桥24座,全长达230米。修涵洞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