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通信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自组建时起一直到1967年,通信联络的管理i作,都由行政办公室负责。
1968年,独立一、二、三团,设了通信股,具体管理通信工作。
1976年,各场将通信联络工作移交给武装部管理。管局武装部设了通信科。
1978年,总局成立了通信处,要求各管局设立通信管理站。绥化管局通信管理部门于1979
年正式成立。同时,各场相继成立了通信站。当年,总局将绥棱分站移交给绥化管局通信管理
站,分站下设载波、长线、电源。
1984年,管局通信管理站下设话务站、传真站、电源站、长线站。
一、通信建设
1972年到1976年,局机关对各农场没有长途电话,只在3个邮电局安设了电话单机厂作为
管局机关对各农场联络的通信工具。
1976年10月,局机关安装了一部百门供电交换机。同年总局架设的铁力至绥化长途电信线
路,正式接通。
1977年1月1日,正式开通绥化到铁力的3路载波,沟通了总局至绥化垦区的2条长途电路,
及绥化管理局至铁力农场的1条电路,使绥化垦区开始有了长途电话。
1978年开通了绥化至铁力农场通信站的12路载波,铁力农场至绥棱农场的3路载波,绥棱
农场至红光农场的单路2条。沟通了管局通向绥棱、红光、海伦农场的长途电路。同年,又开
通了绥化至哈尔滨的3路、12路载波,沟通了总局到省政府及哈尔滨市的长途电路,绥化至哈
尔滨市的长途电路。
1979年,管局新建通信机房300平方米,开通了管局至总局的光电式传真机。
1980年,试验开通了铁力、绥棱、红光农场的传真通信。同年12月,开通了管局至嘉荫农
场的短波单边带通信。
1981年,开通了嘉荫农场无线传真,海伦农场有线传真。
1983年1月,开通了绥化至和平、肇源两场的短波单边带通信。同年还开通了和平、肇源
两场的无线传真。
1984年,开通了绥化至绥棱农场的高12路载波,绥棱农场至红光农场的3路载波,使管局
与铁力、绥棱、红光3场,各达到2条长途电路。
二、通信管理
自1976年管局成立通信管理机构以后,使通信管理工作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管局通
信管理站具体指导通信站的工作。各农牧场通信站,根据农场规模和通信业务量确定等级。铁
力、嘉荫、绥棱、红光、海伦、和平等场为科级站,肇源、安达两场为股级站。其人员编制按
总局[1978]第232号文件规定执行。
为了加强通信工作,按照总局通信处的统一规定,制定了本垦区的通信工作制度。如:长
话制度;长线维护制度;载波勤务制度;传真勤务制度;电源勤务制度等。要求每个通信工作
人员结合自己的业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本职工作。
1984年,根据总局通信处的要求,绥化管局通信管理站,通过对本局7个场通信站的检查,
推选出绥棱农场通信站为全管局通信工作的模范单位。
三、设备与维修
通信机械设备分布广,点多线长,极容易出故障,妨碍工作。为加强对通信设备、机械的
维护,采取了包点、逐级层层负责的办法,由下保上的维护管理。
管局通信管理站,下设绥棱分站,负责总局西部3个局的接音及管局同绥棱、红光、海伦3
场的通信转接。并设了维护小组,负责长途线路的日常维护。电路线由管局通信管理站统一调
配。
1979年,对总局71公里的干线进行了大检查。同年,自行设计、施工、安装了载波、传真、
电话会议电源、交换、配仪等设备。
四、技术培训
1976年至1985年,先后选送20多人次参加市、县邮局和总局通信部门举办的各种学习班。
本局还自行举办一期通信综合学习班。10年间,共培养出两名邮电高函毕业生、两名中专毕业
生。并送“八一”农大通信专科函授学习3名。
各场通信维护建设投资统计表
表7—13 单位:万元
1985年通信线路、电缆数量统计表
表7—14
1985年通信设备现存数量统计表
表7—15
绥化管局1985年通信人员实力统计表
表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