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房屋建筑 绥化垦区在1954年以前,没有砖瓦结构的房屋。组建初期,在缺少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情况
下,只能就地取材,建一些“马架子”、“土坯拉哈辫”、“草伐块”、“干打垒”、“杆夹
泥”等简易房屋。此阶段,属草木泥结构房屋建设时期。
1955年,肇源农场为生产需要,建起了第一栋砖瓦结构的主修厂房。由于该场不产沙石,
烧砖困难,建筑砖瓦结构房屋的材料,大部分需外购,砖瓦结构的建设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到
1972年,才逐步向砖瓦结构的方向发展。先后建起了职工医院、俱乐部、中学、场部办公室、
招待所等公共设施。到1985年,全场房屋建筑总面积达6.13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的房屋仅
占10%。
1955年,海伦农场建起了砖瓦结构的机修厂房。以后又陆续建起了砖瓦结构的生产用房,
有粮油加工车间、汽车库、物资库等。1968年知识青年大批到场,开始大批建造砖瓦结构的生
活用房,有宿舍、食堂、家属住宅等。到1985年,场部基本实现砖瓦化。
1956年,铁力农场始建了24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主修厂房。以后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陆续建了生产用房、公共设施、生活用房。1980年场部安装了自来水,走在全局前头。
1958年,绥棱农场建起了31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修理厂房。1985年场部及各生产队达到80%
以上的砖瓦化程度。
1960年,和平种畜场组建,找了两名土瓦匠,由党委书记张子祥带领全机关干部和部分场
直属单位的工人当力工,自己设计,自行建筑起44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办公室。1963年至1967
年,又建起了小型工业厂房、种马舍、三喇嘛种羊舍,兽医室、工人俱乐部等砖瓦结构的房屋。
1969年建起了卫生院、粮库、职工子弟小学校。1972年到1982年,是和平种畜场建筑业兴旺
发达时期,总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到1985年,全场砖瓦结构房屋建筑面积达5.3万平方米。
1962年,红光农场建起了本场第一栋砖瓦结构的招待所,共650平方米。到1983年又陆续
建起了场办公室、机关食堂、农场商店、俱乐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总面积达1.1万平
方米。到1985年全场已有632户住上了砖瓦房,占职工总数的24.1%。建筑总面积达7.1万平方
米。
1964年,嘉荫农场建起砖瓦结构的房屋0.3万平方米。1965年至1971年,平均每年以1.25
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递增,7年共建了8.75万平方米的房屋。到1978年,又以每年1.21万平方
米建筑面积递增,7年共建了8.47万平方米的房屋。到1985年,仍以每年0.706万平方米的建筑
面积递增,7年共建起4.94万平方米的房屋。22年间,建筑总面积达22.46万平方米,是绥化垦
区房屋建筑,发展速度最快的场。
1973年,绥化农场分局建起了2573平方米的住宅楼;1975年,建起了1781平方米的办公楼;
1979年,先后建起了1623平方米的招待所,及3000平方米的医院;1984年,建起了2941平方
米的住宅楼;1985年建起了2350平方米的食品厂。以上建筑全部属于砖混结构。
历年各类房屋建筑数量表
(1955—1985年)
表7—17 单位:平方米
续表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