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重点建筑工程

第三节 重点建筑工程




一、嘉荫农场场部(双兴镇)
省农业厅组建嘉荫农场,在开始建场时就十分重视对各项设施的合理安排与布局。
该场场部原名“双兴镇”。开始建设以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沼泽地,1970年4月,
值班分队和工程二连进驻双兴镇,开始营区建设。工地指挥由杨清海、姜克大担任。当年完成
了办公室、食堂、部分职工住宅的建筑任务,面积达2000平方米。
1971年至1977年又陆续建起了招待所、小车库、俱乐部、商店、银行、邮局、场直中学、
物资库、机关办公楼、面粉厂车间、载波室、发电厂房、职工住宅等生活用房。
1982年,建了一条长1600米的防水坝,基本解决了西部山坡水对双兴镇的危害。
到1983年,双兴镇建设占地达8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达4.44万平方米,职工住房155栋,
生产用房33栋。铺砂石路总长6800米,植造绿化林200亩。镇内有队级单位11个,住户539户,
人口2405人。使这里成为嘉荫农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通信、商业服务的中心。
二、双河大岗
双河大岗是嘉荫农场始建时的场部。位于双河镇东南,是一个柳树岗。1964年建场勘察后,
确定在大岗建立场部。同年,便拉开了建设大岗的序幕。
1965年,嘉荫县基建队来到大岗建起了食堂、气象站、办公室。1966年,县基建科、粮食
科、商业科等单位的负责人,在副县长高广志的率领下,来到大岗办公。当年在大岗建了商店、
仓库、粮库、邮局、部分住宅和生产用房。县基建队撤走后,场基建队完成了县基建队未完
成的工程,并继续建设了修理车间、商店、车库、修理厂、医院、物资库、车队、学校、发电
厂等项目。到1969年,修通了大岗至三队的公路。修理厂、菜队、车队、粮油厂等单位自行建
了部分职工住宅。1970年,兵团决定场部迁址到双兴镇,使大岗基本建设速度减慢。1971年至
1982年,又陆续建起了砖厂办公室、医院取暖锅炉房等,场建化肥厂在这里上马,基建队在这
里建了机加车间、翻砂车间、医院食堂等。
双河大岗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共占地2771亩。住户200,人口1000余人。生产用房10栋,
医院、学校、商店、粮店各一座,职工住房100余栋。双洞大岗建筑总面积达2.14万平方米。
到1985年,这里有科级单位1个,队级单位4个,1处煤场,2个码头。这里是嘉荫农场医疗卫生、
机械修理、油酒生产、气象研究、燃材供应的中心。这里的文化教育、邮电通信、水路交通、
渔业生产在嘉荫农场占有重要地位并发生重要作用。
三、和平种畜场场部
和平种畜场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大庆市及安达市境内。是蒙、汉两族人民共居之处。
其前身是傲包吐。建场前,这里全部是当地蒙古族人盖的土平房,房屋结构别具一格,三条檩
子上盖,正房带西窗,屋内白土刷墙。一家一房,房子大小不一,宽窄不等,七高八低,不成
趟也不成行,更无一所砖瓦房。1956年,从山东省泗水、章丘、泰安地区迁来部分垦荒队员,
经过选点、设计、规划,由国家投资建设了三处垦荒新村,共建8400平方米草木结构的房屋。
由于这里草原平坦辽阔,草质优良,有着发展畜牧饲养生产的良好条件,省畜牧厅决定在
这里组建国营牧场。
组建开始,国家就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到1982年,国家累计投资额达1564.04万元。
23年的发展建设,使和平种畜场场部、街道宽直、整洁,房屋整齐一致。有职工住户720
余户,3330多人。陆续建起了粮米加工厂、自来水塔、饲料加工厂、砖瓦结构的奶牛舍。还有
机修厂、物资库、邮电局、招待所、商店、粮食供应部、俱乐部、卫生院、职工中学、办公室、
家属住宅106栋。建筑总面积达4.91万平方米。
1983年建成日处理鲜奶20吨的乳品厂。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技术完善,产品优质,成为
绥化农场管理局的骨干企业。生产的“飞鸽牌”速溶奶粉获得1984年省优质产品奖,畅销省内
外。当年生产优质奶粉424吨,实现利润计划26.2万元。生产的“原田牌”白酒,在省内畅销。
草原上盛产的防风、甘草等多种中药材,是外贸出口的骨干产品,年销量达40余吨。
和平种畜场场部,已经成为这个场及其周围村屯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商业、外贸等
各项事业的活动中心。

全局主要工程项目表
(1970—1985年)
表7—19


续表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