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服务队
第二节 服务队
50年代初,红光农场为了满足职工副食品的需要,办起了豆腐坊,受到职工的欢迎。1970
年,场部成立了服务队,继续办豆腐坊,但加工方式由畜力拉石磨发展到电机带动石磨。进入
80年代,开始采用电动磨浆机,工效显著提高。1981年场投资购置一套冰棍冷冻机,服务队建
起了冰棍厂,结束了吃冰棍靠外进的历史。冰棍厂日产量最高达3.2万支,每支成本0.039元,
投产以来,连年盈利。1982年,服务队又开办了面条加工业,年产3万斤,基本满足了本场需
要。
1958年,绥棱农场为解决资金紧缺,物资供应不足的矛盾,成立了服务大队。他们充分利
用犯人中的各种人才,制糖稀、肥皂、白灰、草袋、豆腐、采石、挖煤、造纸、加工粉条、修
钟表、被服加工等,解决了当时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困难。1960年开辟了制作小生产工具的门
路,如各种工具把、桌椅、扫帚、簸箕、柳罐、筐、草鞋等。1975年,建立了老醋厂,外请师
傅指导,品味较好,除满足本场供应,还远销到哈尔滨。后师傅返籍,工厂下马。1978年,建
起了酱油房。1979年,成立服务队,服务项目有食品加工、豆腐加工、制冰棍、酱油、被服加
工、粮油销售、办托儿所、环境保护、各种修理业、蔬菜种植等。1985年,实行个人承包,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承包户和个体专业户。
1958年,肇源农场为改善职工生活,办起了豆腐坊。1959年建立了酱油坊。1960年各生产
队成立了家属服务大队,利用闲田隙地种植蔬菜。农忙时,参加生产队的农事活动。还抽时间
打草、脱坯、烧砖。到1964年,全场共有12个家属服务队。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被当
成资本主义尾巴割掉。1981年有3个个体户办了营业执照,开照相馆和小卖店。1984年,劳动
服务公司组织待业青年办起了罐头厂,经营效果良好,到1985年底,全场共有手工业、商业、
服务业的个体户12个,对满足本场群众生活需要,安置就业,起了积极作用。
1969年独立二团(铁力农场)组建服务连,有土地20垧,种蔬菜和饲料。主要经营项目有酱
油、醋、糖果、糕点、皮革、照像、理发、缝纫、饭店等。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1982年
撤销。
1970年春,独立一团(嘉荫农场)组建服务连。开办缝纫、糕点两个车间,和饭店、修表、
照像等服务项目。当年盖了4栋房买了10台缝纫机、扩大了被服加工车间。1977年服务连更名
服务队。1979年增设了挂面和冰棍两个生产项目。1983年接收改建了酱油车间。1984年增设了
家电修理。到1985年,服务队经营15年,经济效益一直较好。为农场的生产发展及改善职工生
活做出了贡献。
绥化垦区服务业的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减轻了国家负担,增加了职工收入,扩大了劳
动就业门路,促进了经济改革,发展了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