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养殖

第三节 养殖



绥化垦区副业生产中的采集和狩猎是养殖副业的基础。这里的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到,养殖
土特产品比采集和猎获土特产品的效益更高。养殖生产主要分饲养与种植。
一、捕养山貉、貂、水耗子
山貉、貂、水耗子等是绥化垦区的各贵野生动物,其毛皮价格昂贵,多产于东部和北部5
场。建场初期,这里经常可以捕捉到。到七十年代,由于大部荒原被开发,使这些动物生息繁
衍的条件受到破坏,其踪迹越来越少。至此,许多人试图养殖。但因对这些野生动物习性了解
不够,没有科学的饲养方法,虽捕者很多,训养成功者却甚少。
二、培养木耳、食用菌
绥化垦区东部和北部5场,盛产黑木耳,除自食外,年年外销,供不应求。为繁荣市场,
人工培植木耳成了这里研究的新课题。
嘉荫农场利用蒙古柞,黑桦、白桦等树段,培植黑木耳和白木耳。1975年,该场服务队试
验培植黑木耳160公斤,还培植出少量银耳和灵芝。1981年,4个林场种植黑木耳,生产400公
斤。1982年,种植1.2米长木耳段8万段;1983年增加到20万段,其中2米长的12万段。1975到
1985年,全局共培植木耳38万段,产耳1.25万公斤,培植木耳菌18万瓶。价值50万元。嘉荫、
红光、海伦、绥棱等场,还利用锯末栽培食用菌,培养出平菇、香菇、猴头等珍贵品类。肇源
农场利用稻草培育金针菇是市场上畅销产品。



木耳段

三、种植中药材
绥化垦区盛产100多种草药材。为了稳定生产、和平、绥棱、红光、海伦、嘉荫等场进行
了中药材栽植,将野生药材移植到田间生长。自1975年到1985年,平均每年栽培人参5000多平
方米,年产0.5万公斤;干贝2万多平方米,年产4万公斤。
和平种畜场自1978年建立药材生产基地,种植防风300亩,苦杏仁200亩。还栽植了少量的
黄芪,党参等药材。
四、芦塘管理
绥化垦区江河、湖泡较多,河边、泡沿盛产芦苇。芦苇也是这里副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项
目。但野生芦苇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遇到旱情,大量减产。为了保证芦苇高产,对芦塘管理采
取了相应措施。和平种畜场先后打了5眼深水井,用来灌溉芦苇。1982年和平种畜场发生严重
旱情,使农作物及芦苇的生长受到很大威胁。在关键时刻,采取井水浇灌的措施,产量达到
3100吨,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