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采运木材
第四节 采运木材
绥化垦区各农牧场组建初期,积极组织人畜两力上山采运,换取资金和木材。
人工导运木材的俗话叫“导套子”,将山上伐倒的树,经过截枝,从山上导到山下“楞场”。
此项工作多在高山采伐区,山高林密,机械畜力上不去,只有依靠人力。由于劳动强度和危险
性很大,往往要出较高的工钱。
1956年,绥棱农场副业大队,以“导套子”为主要生产项目,在山上持续4年,不但为农
场积累了生产资金,还解决了营区建设所需木料问题。60年代,肇源、和平、红光、海伦、铁
力等场,组织人力、畜力“导套子”,有的几十人,有的上百人,多半是每年入冬上山,第二
年春,化冻以前便下山。也有部分生产队,离山上林场较近,经常为林场完成一些临时性的突
击任务。
各农牧场,50年代上山运输多是牛马车。60年代上山运输多使用拖拉机拉木爬犁。70年代,
各农牧场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运输能力也大大加强。此时上山运输多被轮式拖拉机代替。
80年代,各场汽车队,也在冬季入山。到1985年,各农牧场上山为林场“导套子”的现象,早
已成为历史。而利用机动车上山运输木材,仍是副业生产收入中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