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联产承包
第二节 联产承包
按照省国营农场总局提出的《1980年加强生产责任制与浮动工资的试行办法》,绥化垦区
在1981年普遍实行了“以队为单位,整体承包,统一核算,利润提成,亏损受罚的生产责任制”,
生产队对每个职工按不同行业分别实行专业承包,联产(产量、利润或工作量)计奖(赔)的
浮动工资制。具体地说,就是农场对生产队实行财务包干,生产队对职工以原工资37元为基础,
扣留20%作为浮动工资,视年终经营成果而增减。这一年种植业出现了机农联合大组承包等
形式,畜牧业、林业、园艺、积肥等手工劳动为主的业体,实行了专业组、专业户或专业个人
承包,全奖全赔。根据“国家拿大头,企业拿中头,个人拿小头”的分配原则。各单位对提奖
比例都作了适当调整。肇源农场的同志经过实践认为,这种承包责任制的优点主要在于:其一,
由于它是建立在法律契约基础上的,因此承包者十分重视经营效果,在经营过程中能注意加
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其二,承包者可以自行决定管理办法,不受其它条条框框的限制,
因而有利于调动各级生产组织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其三,这种责任制初步克服了分配上的平
均主义“大锅饭”,把经营成果与承包者的利益直接联系起来,因此每个人都关心经济效益,
减少了损失浪费;其四,多数单位经营有利,职工获得了奖金,使职工生产水平有所提高。这
种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农场开始走上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道路,对农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1982年,绥化垦区继续推行联产联利承包责任制。比如在畜牧业方面主要采取了浮动工资
按比例分成、大包干全奖全赔、综合计件工资(主要在奶牛业上)3种形式。农场管理局要求,
畜牧业原则上不坐农业车,个别因客观因素影响当年确实不易扭亏的可暂定减亏指标,减亏视
同盈利,并限期扭亏。这一年在奖金分配比例上适当考虑了业体、单位之间的平衡,分工负责
畜牧工作的领导、技术人员的奖金也大多与畜牧业经营成果挂起钩来,一般以业体或所参加的
承包组受奖罚比例为基数计算。由于落实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畜牧业职工生产的积极性,绥化垦
区的畜牧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几年中,平均每年都减亏30%以上。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完善,到1983年,绥化垦区比较系统地形成了以下几种经济承包形式:
即职工原工资37元以下全浮动,联产联利计酬;37元以下20%浮动,超利润按比例累计提成;
工资全取消,大包干;定额上交,自负盈亏;几定几包几统,超利润分成;费用包干,结余
提奖;计件工资和停薪留职自谋生路。这些办法由各农牧场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用,较好
地解决了过去老办法存在的一些弊病。这一年,绥化垦区本着包满、包严、包全和承包到组、
责任到劳的原则,共落实各业承包组1379个,其中农业417个,畜牧业146个,工副业216个,
渔业42个,林业66个,其它行业492个;还有自营专业户634个,专业承包户57个;共分离出富
余劳力1958人,占职工总数的7.8%,绝大多数分离人员有了新的生产门路。1983年,绥化垦区
创造了粮豆单产、总产、交售和工农业总产值4超历史的好成绩,并且第一次实现了场场盈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5年中,绥化垦区由于调整了经营方针,落实了生产责任制,
推行了一系列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抓了企业整顿等,经济效益比三中全会前5年有了明
显提高。三中全会后的第一年即1979年,绥化垦区就由上一年亏损,171万元减为亏损209万元,
减亏55.6%;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年即1980年,绥化垦区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一举盈利1162
万元,以后至1983年连续4年共盈利近4000万元。三中全会前后两个5年对比,主要经济指标
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工农业总产值后5年平均比前5年平均高29.8%,粮豆单产后5年平均比前5
年平均高15.7%;交售粮豆总量后5年比前5年增加40.5%。
1983年12月召开门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认为,在推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单位承包责任制搞得不细,只是把“大锅饭”变成了“二锅饭”:有的单
位劳动力分离不彻底,春天分离的人员到夏秋农忙季节又重新归了大堆;还有的单位承包指标
过低,怕群众少分奖,三者利益关系处理得不好。
1981年5月,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专门召开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座谈会。会议认为联产承包
责任制的发展有3个特点:其一,在组织形式上,生产队的麦豆生产从过去由一个大组承包向
几个农机联合组成单机配套机组承包的方向发展;玉米、水稻、杂粮、经济作物及林牧副渔等
行业的大多数生产项目,也都在从过去由大组承包向承包到户、到劳的形式发展。其二,在分
配形式上,从工资少部分浮动转向工资大部分浮动、全浮动,实行联产联利,超额分成;定额
上交,有限奖赔;或停发工资、预借生活费、全奖全赔和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等各种形式发展。
其三;场直单位的奖金分配,从“坐机关的车”,向按行业、班组定任务、包费用、分别计
奖的方式发展。会议认为,由于各级领导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认识比较明确,行动比较稳妥,
所以,全局承包形势发展很快,而且基本上保持了国营农场原有的优势,配套机组没有拆散,
轮作制度没有打乱,标准化作业水平没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