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妇女
第三节 妇女
一、组织沿革
绥化垦区最早开展妇女工作的是肇源农场,1950年成立妇女委员会,常晶为负责人。1955
年,海伦农场建立妇联组织,配1名主任负责妇女工作。1958年,安达畜牧场开展妇女工作,
任淑清任女工家属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60年,红光农场在场工会组织设妇女委员,李金芝
负责全场妇女工作。1962年11月,农场召开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57人,妇联负责
人李金芝做妇女工作报告,大会选举成立了妇联组织。1961年,和平种畜场成立妇联组织,刘
桂珍任主任。1965年,嘉荫农场工会组建,钱淑珍负责妇女工作。1966年3月,绥棱农场在组
织科设妇女干事,刘淑珍负责妇女工作。铁力农场在1966年以前因农场的女职工少,没有设女
工组织。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农牧场的妇女组织陷于瘫痪状态,没有开展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绥化垦区妇女工作逐渐恢复发展。1974年,肇源农场组成妇女代表委员会,
常晶、来雪光负责妇女代表大会的工作。1975年12月,嘉荫农场召开了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产生了以周长珍为主任的妇女联合会,妇联建立后,与团委合署办公。1976年2月,红光农
场召开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102人,党委常委赵丽娟致开幕词,吴淑媛做妇女
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妇女联合会,赵丽娟任主任,吴淑媛任副主任,委员11名。
1976年3月,绥棱农场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80人,选举产生了第一次妇女
联合会,委员16名,文萍任妇联主任。
1979年11月以后,绥化垦区建立了各级工会组织,在工会内部设女工委员,负责垦区妇女
工作,妇联组织全部撤销。到1985年末,全管局女职工10514名,占职工总数的36%。
二、工作概况
早在抗,美援朝时期,肇源农场妇联组织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她们自觉地组织起来,站
岗放哨,盘查过往行人,消毒灭菌,清理垃圾,不要任何报酬。
1956年和1957年,肇源农场抗洪抢险任务紧张,男职工上了江堤,妇女成为生产上的重要
力量,她们组织了“炕头组”轮流当保姆看孩子,把汛期田间作物管理全部承担下来,龙口夺
粮季节里,和男职工一样在没膝深的水里奋战。
50年代,海伦农场建场初期,出现了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张启凤,她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出
突出的成绩,荣获省公安系统劳动模范,1959年光荣出席了黑龙江省公安系统群英会。
进入60年代,各农牧场先后建立健全了妇女组织,妇女工作逐渐走入正轨。肇源农场妇联
在1964年就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活动,提倡晚婚晚育,教育广大女工家属自尊、自爱、自重,
1965年全场有23名妇女做了绝育手术,210人采取了节育措施。各农牧场妇联组织积极动员广
大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劳动中开展各种竞赛。在扫盲、破除封建迷信等活动中,妇
女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中,妇联组织被破坏,妇女工作遭受损失。
70年代,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农场妇女工作增添了活力。红光农场赵丽娟自1969年
下乡以来,一直是场劳动模范,1974年被评为全省下乡知识青年标兵,出席了省国营农场管理
局第二届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80年12月26日,嘉荫农场二十队出纳员耿丽华,面
对2名歹徒绑架、用匕首胁迫她打开金库,她临危不惧,与歹徒展开搏斗,身负重伤,保住了
国家财产,《黑龙江青年》杂志以《一曲青春热血谱写的凯歌》,报道了耿丽华的事迹。
1979年恢复工会组织,妇女工作纳入工会负责,所属农牧场配上了专、兼职的女工干部,
全管局女职工已达9505名,占职工总数的34%。为了保护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在劳动中实行“
三调三不调”(调近不调远、调轻不调重、调干不调湿)和“五期”(孕期、哺乳期、经期、产
期、更年期)保护。各农牧场工会对妇科病进行了普查普治工作。嘉荫农场工会把女工特殊保
护提到议事日程,根据女工生理特点,在特殊保护方面做了三件事:1、严禁女工从事有毒有
害作业;2、强调女工经期“三调三不调”;3、保证哺乳期女工的哺乳时间,坚持工间休息,
工作予以适当调换。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女工的特殊保护,全场未发生因接触有害作业而中毒事
件。1982年铁力农场工会配合医院对场直单位的205名女工进行了妇女常见病检查,后又分片
对生产队女工进行检查。红光农场工会1982年在医院、劳资科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场妇
女的患病率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20—25岁妇女患病率占14.3%;26—30岁的妇女患
病率占45%;31——35岁的妇女患病率占54.6%;36岁以上妇女患病率占75%。通过抽样调查,
进一步掌握了妇女的健康状况,从中总结了妇女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的建
议和措施。管局工会除对女工特殊保护进行强调外,在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上,敢于替女职工
说话、办事。1983年11月,省妇联转来海伦农场上告养父强奸养女案,管局工会立即组成调查
组,很快弄清了事实真相,对诬告者进行了严肃教育。
在对女工特殊保护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同时,管局工会从1981年以来还针对农场女工的
特点,动员女工家属努力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积极参加以生产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开
创以“双红”(“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四比四看”(赛组织健全,比工作,看
妇女干部的作用;赛女工工作,比贡献,看在先进个人中女工占的比例;赛教育工作,比学习,
看女工参加业余学习人数和考核成绩;赛关心女工生活,比“三率”,看协助行政为女工办
实事的数量和效果)为内容的竞赛活动。1982年8月,农场总局工会女工部下发了《关于开展“
三八”红旗竞赛的补充通知》,规定了“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的条件,从此,这
项活动就成为妇女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到1985年底,全管局共评出管局级“三八”红旗手94
名,“五好家庭”63户,“好媳妇”5名,“好夫妻”5对,好妈妈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