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节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
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
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缺点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片面
强调生产发展高速度,忽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轻率地发
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绥化垦区的6个农牧场,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纷纷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发动群众搞大
跃进。由于脱离实际,不讲科学,生产上出现瞎指挥,浮夸风泛滥。绥棱农场水稻亩产116公
斤,但在制定“卫星田”规划时,要达到6135公斤。海伦农场为了响应海伦县委“1959年实现
平均亩产1500公斤、1960年平均亩产2500公斤,1961年平均亩产4000公斤”的号召,提出小麦
亩产2930公斤,水稻亩产3560公斤,大豆亩产2710公斤。各农牧场为了高产,要求大搞积肥运
动,找不到肥源就用火烧土块;深翻土地,有的要求深翻80公分以上;不顾农时强令播种,不
讲科学无限度密植,不讲条件硬炼钢铁;盲目地搞“卫星田”。要求职工劳动“早上3点半,
中午吃饭在田间,晚上收工看不见,吃完晚饭搞夜战”。铁力农场规定“超额完成任务的吃饺
子,完成定额的吃馒头,达不到定额的吃玉米楂粥”。还宣传“大破条件论”、“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等违反科学的口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大跃进运动的同时,又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绥化垦区一些农场下放为县管,改
建人民公社。肇源农场1959年改名为红旗人民公社,海伦农场与海伦县的11个村屯合并,降为
公社级。铁力农场改为办事处,归铁力县管。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
制与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一股“共产风”,肇源县当
时是大跃进中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县份之一,肇源农场也把过去行之有效的工资制度、奖
励办法取消,实行“按需分配的供给制”,1958年冬,平均每人得棉衣费30元,另有毛巾、手
套、肥皂、牙具和棉胶鞋等。各农牧场纷纷办起了大食堂,男女老少免费就餐。随着人民公社
的建立,刮起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地方任意从农牧场调用干部、劳动力、农机具、
物资等生产资料,给发展中的农牧场经济带来很大危害。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左”倾错误造成的许多混乱现象,特别是国民经济
比例失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党中央已有所察觉,并及时采取步骤,努力纠正错误。1959年7
月,党的庐山会议上,由于毛泽东主席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又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
一场“反右倾”斗争。绥棱农场批判与重点帮助18人,铁力农场6人,海伦农场4人。海伦农场
在这次“反右倾”斗争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公安内部“反右倾”运动,全场285名干部中,有
“右倾”思想的78名,占27%。肇源农场对凡有怀疑和抵制“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干
部,指责为右倾;对职工中有不同看法的人定为“反对三面红旗”,进行严肃批判。这次“反
右倾”斗争,党中央很快就觉察到了错误,不久就停止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场
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绥棱农场1959年粮豆亩产112公斤,1960年为70公斤,1961年为53
公斤;铁力农场1959年粮豆亩产110公斤,1960年为43公斤,1961年为41公斤;肇源农场1959
年粮豆亩产94公斤。1960年为23公斤,1961年为32公斤。与此同时,造成了粮食短缺,红光农
场的家属从定量16.5公斤降到10.5公斤,其它农场也一样,只能以野菜、橡子面或自制一些代
食品来补口粮的不足,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1962年秋,肇源农场取消人民公社建制,划归黑龙江省农垦厅。海伦农场也重新归省公安
厅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