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医疗卫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绥化垦区初建时的农牧场,多数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环境艰苦,医务人员奇缺,缺乏
医疗设备,仅有数量很少的常用药物及几名中医,在场长办公室下设卫生所,治疗一般小病小
伤。
随着垦区事业的发展,全管局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医疗设备,医疗水
平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医疗网络和医疗体系。
垦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体分为4个时期:
1、1948年至1958年,为医疗卫生事业初建时期,由设备简陋的卫生所或医务室逐步发展
成为职工医院。2、1959年至1965年,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时期,各级医疗网络已基本形成,
生产队有卫生所,农牧场有职工医院。铁力、嘉荫农场的医疗条件较好,职工医院门诊部和住
院处分设,为职工群众就医治疗提供了方便。3、1966年至1971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各场正常的医疗卫生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和干扰。4、1972年至1985
年为省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和省农场总局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时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独立
一、二、三团卫生队划归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该三场(团),医疗卫生网点多,复盖面大,医
院分科较细,技术力量较强,医疗设备齐全。1977年各场相继成立卫生科。1978年红色草原牧
场(三团)划归大庆市。1981年成立卫生防疫站(组)和妇幼保健站。1984年各场形成科院合一,
并实行“一院两站”(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下设生产队卫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