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地方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第五节 地方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垦区地方病主要有4种:地方性甲状腺肿(粗脖根)、大骨节、布氏杆菌病,氟中毒。
地甲病的防治,主要通过普查,发现病人,采取碘化钾药物治疗,对病区人口,坚持常年
食盐加磺和妊娠期妇女注射一支碘油进行预防。嘉荫、铁力、绥棱、海伦、红光农场为地甲病
区,病区人口55455人。1979年共查地甲病5854人,患病率10.55%,14岁以下儿童多发,其中
铁力农场三队、五队甲状腺肿大率80%。进入80年代,经过预防治疗,大部分治愈。
大骨节病,北部5个农场除场部地区,沿江、沿河生产队偶有发生外,丘陵、半山区生产
队62个,为多发病区,病区人口24,000人,查出患病者775人,中老年患病者多,青少年患者
甚少,发病率3.2%。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集中发生在和平、安达牧场。1965年和平种畜场发病30
人,1970年发病4人,经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人治愈,后遗症是关节疼痛。布病的预防;主要
采取畜群(特别是羊群)检疫,屠宰病畜,加强对饲养工人、接羔工人的防护,并接种布病疫苗
等项措施。
氟中毒由饮水含氟量高所致。当地群众有句顺口溜:“三肇(肇源、肇东、肇洲)加安达,
一口大黄牙”,轻者患氟班病牙齿变黄,牙根发黑,重者患氟骨症,此症骨骼变形,骨密度变
松、易折,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平、安达牧场正值病区,发病较多。1981年普查发现病人
6657人,占总人口的33.88%。和平牧场场部和一队、三队、四队、五队、七队为重病区,预防
措施自1983年开始,打机井3眼,经化验水质符合饮用标准,总局投资26万元,农场投资6.2万
元,群众集资3.2万元,受益6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