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0年代,绥化垦区各农牧场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讲卫生除“四害(老鼠、苍蝇、
臭虫、蟑螂)减少疾病,做出明确要求,每逢春、秋季节,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1966年后,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爱国卫生运动流于形式。70年代,爱国卫生运动又得到重视。
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井、厕所、畜禽圈、炉灶、环境)为主要内容,对环
境卫生规定了“五有、三勤”(人有厕所、牛马有厩、猪羊有圈、家禽有舍、灰有仓;对畜禽
圈舍要勤起、勤垫、勤打扫),使爱国卫生运动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2年党中央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
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
党)活动后,爱国卫生运动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治理脏乱差,以治脏为突破口,创建卫生文明
单位。截止1985年底,全局卫生治本建设统计,建成水塔9个,压力罐4个,机井117眼,小水
井464眼,自来水受益人口14600人,占全局总人口26.68%。铁力农场自来水受益占全场人口80%,
砖瓦结构厕所33处,基本实现了场队公路砂石化,宅旁路旁绿化,队队有花坛,户户有盆
花,改善了生活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