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变动 绥化垦区人口变动,因为农场组建基础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土改后,当地政府组织青壮年建立小型示范农场。后来发展成为国营农场。这些小农场的
人口,成为绥化垦区的初期人口。1949年,总人口为376人。1955年,增加集体转业官兵及其
家属3844人。同年建立绥棱、海伦、安达3个劳改农场,从上海、天津、北京、广东、广西等
省市调来大批犯人和管教人员,增加人口4934人;1955年,总人口达到10127人。1958年至1960
年,在人民公社化期间,由农村集体过渡到农场的农民和农村干部5692人,接收山东移民572
人,1960年总人口达到40111人。1964年至1977年,接收城市知识青年19099人(1978年以后大
部分已经返城)。还有在3年困难时期投亲靠友来农场的自由流入人员。此外,每年接收一定数
额的复员转业官兵及毕业分配的大、中专学生。高峰期人口为1977年,计112388人。
除少数参军、入学和正常非正常死亡外,主要是体制变更和知识青年返城使人口骤降。
1977年,庆阳、岔林河、阿城3场移交哈尔滨管理局和东北农学院,减少13122人。1978年,红
色草原牧场移交大庆地区,减少28927人。知识青年返城减少17000人。调到建三江管理局2275
人。历年人口如下表:
历年人口数字表
表12—2 (1949—1985年)
续表12—2
注:1976、1977两年包括红色草原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