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安达畜牧场

第二章 牧场

第一节 安达畜牧场



安达畜牧场建于1955年3月1日,当时为劳改农场。1968年秋,改为畜牧场。1979年6月,
改为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技工学校。1982年5月,改为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干部进修学校。
1986年8月,恢复安达畜牧场。
这个场,位于松嫩平原腹部的安达市界内,距市区西南9公里处。东经125°11′88″,北
纬46°15′。北接万宝山乡,南靠升平乡,东连南来乡,西邻昌德镇。有通往三肇(肇源、肇
东、肇州)、大庆、安达的柏油公路,交通便利。
气候属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其特点,春季多风干旱,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少雪。全
年日照2850小时,年平均气温2.5℃,日最高气温39.5℃,年平均降水量443毫米(多集中于7、
8月份),年蒸发量1749.5毫米。
地势平坦开阔。全场总面积9万余亩,其中耕地2.6万亩,草原6万亩,林地1.4万亩。土壤
以碱土、草甸土、碳酸盐黑钙土为主。地下水源丰富,水位较高。
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大的潜力。截止1985年统计,有履带式拖拉机10台,
轮式拖拉机12台,联合收割机10台,配套农机具64台件。畜牧机械有青贮康拜、草垛运输车、
捡拾压垛机、搂草机等共9台,还有青贮饲料塔3座(总贮量1200吨)。由于草原饲草资源充足,
草质优良,养殖设备配套,以及畜牧技术力量雄厚等诸多优势,其畜牧业发展前景可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引下,进行了全场范围的经济体
制改革,逐步由原来的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形式,改为全民、集体、个体所有制的多种经济形式
和多种经营方式,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其中最为兴旺的,是个体
奶牛养殖业。1985年末,全场已有个体奶牛养殖户419个,占总户数的82%。年产奶量为2000吨,
创造价值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