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自然灾害

第五节 自然灾害


本场建场以来,几乎年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灾害。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有:低温早霜、
病虫、风、雹和涝等。
建场30年来,非正常终霜出现18年,非正常初霜出现6年,发生霜害年份概率占80%。
1976年,无霜期仅88天,初霜日期是8月 28日,致使大豆亩产仅有33.5公斤。
本场病虫害的发生也比较严重。因受到小兴安岭林区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大豆灰斑病较
为严重,最高年份赤霉病率高达50%以上,灰班病粒率达40%以上,致使大豆不能出口。既影
响等级,也降低了产量。发生的虫害主要有草地螟和粘虫危害农作物,近几年已得到控制。
本场在1975年8月3日下午4点,遭到大风和冰雹的袭击,所受的灾害比较严重。到6点钟,
先后经历了两次袭击,冰雹粒最大的直径为40毫米,最小的有苞米粒大,所受风力达9级,降
雨量为 47.5毫米。之后,小麦损失严重,受灾面积33 049亩。苞米受灾面积15 180亩,叶被
打成条,有的被风刮断,刮倒。大豆受灾23 940亩,叶被打掉,有的植株被打断。
在所受的灾害中,首先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30年来,降雨量超700毫米的重涝年份11年,
轻涝年份11年,只有8年正常年。在1960年8月8日晚,本场连续降雨一夜,降雨量达70.9毫米,
诺敏河上游降雨量最大,致使山洪暴发,洪水猛涨,于9日凌晨1点左右,洪水高峰即达本场,
由于水头高2米多,水势凶猛,将本场的三分场灌渠总干及进水闸门绝大部分冲垮,山洪过后,
诺敏河两岸皆一片汪洋,平地水深达1.5米将庄稼淹没5 011亩,并把已割的735亩小麦冲走。
由于干渠被冲坏50余处,洪水泛滥,将森林铁路冲断10余处,决口长度为600多米,这次洪水
泛滥,使本场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1985年,本场年降雨量为804.7毫米,其中8月份降水333毫米,是建场以来最大的月降水
量,全场受灾面积达100%,大部分作物没能够收回来,致使当年经营专损65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