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生产
第三节 工业生产
一、修配生产
1955年建场时,由于机械修理的需要,成立了修理所。1958年,正式成立修配厂。成立以
后,陆续购置了设备,增建了厂房,培训了技术工人,1958年工业总产值为19万元。以后,各
分场也分别成立了修理所,以修理本单位的机械故障和机车修理等。各修理所隶属本单位单独
核算。
1985年,修配总产值为16.7万元,年末有职工73人,占地面积为95 435平方米。
二、粮油加工
1956年,各作业站成立了小型粮米加工厂,采用人力手工制做。产品有:白面、大米、豆
油、白酒、麦麸子、豆饼等。1958年,总场成立了粮油加工厂,有碾米机5台与磨面机1台、榨
油机2台,当年工业总产值为71万元,加工出白面1 437吨,大米8吨,豆油41吨。白酒22吨,
盈利1.2万元。之后,各分场的粮油加工厂相继停产。1978年,粮油加工厂增设了酱油车间,
当年产量为50吨。1984年,酱油车间撤消。1985年,加工白面1 1541吨豆油77吨,豆饼538吨,
白酒3吨,工业总产值为65.4万元,年末职工人数为86人,工厂占地面积为18 200平方米。
三、制砖生产
1956年,各作业站成立了小型砖窑,方法是犯人手工脱坯制砖,1967年,总场成立了砖厂,
当年生产红砖130万块,总产值为4.1万元。1979年,砖厂搬迁到化肥厂旧址,开始扩建砖厂。
1984年,生产红砖607万块。1985年没生产红砖,砖厂占地面积为63 230平方米。
四、采石生产
1958年,为了提供建筑材料,本场成立了采石厂,主要开采阁山的山石(该山石属第四系
玄武岩),以供应本场基本建设所用。该厂隶属于砖厂管理。
五、肥皂生产
1958年,农场采用油角等原料试制长条肥皂,由于产品质量不好,于1962年停产。
六、发电生产
1960年,场部成立了发电厂,采用小型发电机组发电,隶属联合加工厂领导。1978年,平
原水库水电站建成并发电,水电站属于季节性发电,与发电厂同属修配厂领导。1985年,国网
电联通,成立了电业管理站,原发电厂和水电站并入电管站。1985年发电量为106万度,工业
总产值为6.9万元,盈利1.5万元,职工人数为65人,占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七、木材生产
1961年4月,成立了木材加工厂,隶属基建队管理。1985年生产锯材501立方米,工业总产
值为7.6万元,职工人数17人,占地面积4 072平方米,经营利润为0.8万元。
八、造纸生产
1962年,成立了造纸厂,产品为纸浆板。本厂与北安造纸厂直接订货,并得到了北安造纸
厂的帮助和支持。造纸浆板原料采用本场的麦秸和山上的野草。1963年,由于北安造纸厂停产,
本厂所生产的纸浆板无销路,被迫停产。
九、皮革生产
1968年,本场二分场成立了皮革加工厂,主要是对马、牛、羊鹿的皮张进行加工制做成皮
革产品,个别产品在省农垦系统工副业产品展览会上获得好评。1981年,皮革厂隶属多种经营
办公室领导。1983年,该厂从二队(原二分场)搬迁到场部,隶属副业队领导。1984年,隶属于
收购站。1985年,隶属畜牧公司,同年,该厂解散。
十、化肥生产
1975年,农场开始筹建化肥厂,1976年投产,生产腐殖酸类肥170吨,工业总产值为1万元,
职工人数为19人。1977年,生产腐殖酸类肥224吨,1978年,由于所需要原料需从贵州购入,
致使产品成本高,价格昂贵,经营亏损严重等原因,该厂停产。
十一、老醋生产
1975年,从山西聘来制醋大师傅,成立了老醋厂,有职工16人,采用谷糠做原料,于1976
年正式投产,当年产老醋42吨,产值为2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在省农垦系统工副业产品展
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产品是供不应求。1981年,由于农场停种谷子,致使原料谷糠缺乏而被
迫停产。十二、果酒生产
1985年,成立了黑加伦果酒厂,有职工27人,生产饮料5 800箱,工业产值为1.7万元,占
地面积为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