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三节 财务管理
国营农场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为社会提供又多又好的农牧产品,为
国家积累更多的资金,自建场以来到现在,在财务管理上,遵循了党和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
制度、法令的要求,做到了有组织地开展财务活动,并正确地处理国家、农场、个人间的经济
利益关系。在财务管理具体工作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管理
(一)固定资金的管理
建场初期固定资金的管理集中在总场统一管理核算,建立了全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等逐
个进行核算。按照上级的制度规定,认真地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报废、提存折[日,较好地
完成管理和核算任务。在1964年,为了便于管理,总场将生产单位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分拨给各
单位管理。1980年,基层单位又实行了固定资产核算。从此,各单位有物又有帐,加强了群从
观念和财务管理,保证了国家财产的完整。
(二)流动资金的管理
流动资金是由国家财政按财务计划拨给企业作为正常生产必需的资金,以维护生产的正常
进行。在建场初期,国家财政紧张,资金下拨给农场不足。当时农场党委提出“可买可不买的
一律不买,资金不外流”的资金管理要求,还提出“锁上金库,打开仓库”内部挖潜的措施。
财务部门加强了资金收支计划和审批工作。同时为了挖掘场内资金的潜力,真正落到实处,财
务部门印刷了场内资金卷,限于场内流通作为生产领取物资使用。这‘办法实行后大大提高了
资金的利用率,解决了当时资金不足的矛盾。后来因银行部门的干预而被迫停止。
1979年以来,由于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比较得力,满足了全场生产正常进行的需要,并保
证了全场职工能够按月领到工资。做到了不向银行借款,实现了场内无内债,场外无外债的大
好经济形势。
(三)现金管理
现金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因此农场对现金管理比较重视,制订了严格的现金管理制度。在
各单位配备了专职现金出纳人员,现金收支实行三角监督。农场和银行共同研究确定各生产队
的现金库存限额数,要求出纳员对现金要日清月结,超过库存现金要及时上交场部,要求不准
坐收坐支,不准挪用现金,无领导批示的单据和超过规定标准的费用一律不准报销。财务部门
会同银行组织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生产单位现金管理进行检查,查出违犯制度规定者,
立即处罚并通报全场。
(四)专项资金管理
专项资金是农场基本业务以外的具有特定专门用途的资金,是由上级部门按计划拨给农场
使用。农场按上级对专款专用的要求,单独核算管理,在银行设立专户,不准挪做他用。
建场以来,上级对本场小型农田水利支出虽然年年有一定拨款,但数额较少。在本场防洪
排涝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农田水利工程是条根本出路,但是资金来源是非常
困难的。
(五)专用基金管理
这项资金是农场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从农场历年管理情况看,按上级规定从工资总额中
按比例提取工资福利费的数额为数不大,而支出数额却比提取数额大。历年都是入不敷出,帐
上出现赤字,特别是医疗卫生费支出。所以农场年年从利润包干节余中拨出一部分款来弥补其
赤字。
二、物资管理
物资储备资金占全场流动资金的80%左右,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流动资金管理中重要一环。
建场以来,场部大仓库做为全场物资核算的中心,它负责全场的物资采购、保管、发出业
务。并及时正确篇报国家统管物资申请计划,周密、细致地编制机车零件采购计划,会同有关
部门制订物资耗用定额。自1981年以来,物资管理更加严密,物资保管员修贵武创造收、发零
件万笔无差错的成绩,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三、财务检查与分析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和计划的实施,财务大检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通过检查不仅交流
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更主要的是检查出违反财经纪律和制度的事件,及时堵塞漏洞,挽回
国家财产的损失。并促使财务计划的全面完成。全场每年都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大检查。
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好的表扬,差的批评,违犯财经纪律的按纪律处分,并通报全场,加强了
财经管理。
财务分析在每年的8月末进行,主要是对财务计划完成情况的预测和分析。资料图表上墙,
一目了然,分析会上各单位自己介绍经营管理情况。找出成绩和不足,相互促进,对全面完
成财务计划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