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工教育

第四节 职工教育



一、组织机构沿革
1982年3月,本场设立职工教育办公室,负责全场职工干部的业余教育与专职专业的短期
或者长期培训工作。刘成久任主任,下设一名干事。
1982年11月至1985年,娄世贤任职工教育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两名专职教师。1984年8月,
方志贤调到职教办任场干校主任,专门从事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
二、历年工作情况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1979年,本场理顺并恢复了职工教育工作,由场工会主管。当时
全场兴办了两所夜校,一所是场部修配厂夜校,有学员68人;另一所是六队夜校有学员52人。
学员在夜校学文化、学技术、学政治,注重提高素质。场机关也在同年开办了为期两个月的英
语学习班。当年本场对夜校的投资为258元。
1980年,职工业余教育在本场迅速发展,全场办起了22所职工业余学校,入学职工达1 500
人,占全场职工的46%,全场有专职兼职教师103名,本场当年对这项工作的投资为852元。
本场的职工教育工作当年被评为农场总局先进单位。
1981年,本场对职工教育全年投资1 457元;副场长刘乃忠离职到“八一农大”进修。
1982年,本场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盂宪玺任主任,王福堂任副主任,下设职工教育办公
室,主持日常工作。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重新修改了本场职工教育五年规划。场部成立职工学
校,生产队设分校,全场共有学员1437人,有专职兼职教师103人。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函
授学习的本场首届学员12名;刊大自学成才的8名,外送代培的“名;去安达干校进行为期3个
月短训班学习的学员37名。当年本场对职工教育的投资为12 563元。
1983年,本场开办了16所职工业余学校,有学员1137名,在场内开展了以双补为对象的学
习热潮,调动全场的专职教师98名,一年之中,本场的双补合格率达到41%,当年外送代培11
人,职工教育投资15 436元。
1984年,本场的职工教育再掀双补高潮,以生产队为主,利用中小学寒假期间教室空闲的
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全场文化补课合格率达86%,初级技术补课合格率达95%以上,
在绥化管局名列前茅,获管局职教工作先进场称号。
1984年外送代培和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职工有11人。
1985年6月,本场职教办在场部地区举办了职工高中(文科)文化补习班,有38名45岁以下
的同志参加了学习。
1985年8月,中央农广校在本场招生,本场有125人考入中央农广校,其中会计专业74名,
农学专业5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