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第二章 文化
第一节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本场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自建场以来,一直开展得比较好。 1958年,本场盖起了职
工俱乐部,面积700平方米,能容纳880人,同年建立了电影队,在各单位与俱乐部轮流放映电
影。这期间的文艺活动,除表演一些传统京剧剧目外,主要是配合当时的中心任务,自编一些
歌颂生产能手和先进工作者的小节目。
1964年,—批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来场,职工的文艺生活更为活跃,除自编自演些小节目,
他们还排演了话剧《箭杆河边》受到了群众的赞誉。
1968年,大批哈市下乡知识青年来场。本场正式成立文艺宣传队,它培训的骨干遍布农场,
成为基层单位文艺活动的带头人。当时,宣传队配合本场的中心工作,自己创造的节目占80%。
1978年,由于城市知识青年返城,宣传队解散。
1979年工会重新组建后,正值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党和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
深得人心的政策。场工会组织了全场性的文艺汇演,有京剧、话剧、音乐、曲艺等。通过汇演,
选拔出一批水平较高的业余演员,组成—个有40余名演职人员的京剧团。多次到场内各生产
队演出,还参加过绥化管局组织的文艺汇演。1980年末,由于农场总局在牡丹江管局属下的
兴凯湖农场组建京剧团,本场的主要演员和乐队演奏员被调出,本场京剧团解散。但本场的业
余文艺生活并没有停止,每到节日,工会仍组织各单位的文艺爱好者排练节目进行演出。为了
活跃本场职工的业余文艺活动,本场还多次请来绥棱县评剧团、外地的流动杂技团到本场为职
工群众演出。
1982年11月,工会在全场选拔文艺人才,组成一个有20人参加的演出队,先后在场内外演
出20余场,并在铁力农场举行的文艺汇演中取得了好名次。
1979年~1984年,本场一直坚持开展全场性文艺活动。1985年,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
经济困难,职工的业余文艺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但在春节期间,场工会仍组织了全场性的秧歌
汇演,为职工的节日生活增加了乐趣,观众达1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