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广播

第五节 广播


1956年,本场广播站建站,当时既无广播室也无维修室,是与场电话班合办的,设备由
电话班领导陈得凤主管并兼广播站技术员。每天早、中、晚转播中央和省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
1957年~1971年焦清德任技术员,1971年后毛春和任技术员,1955~1960年,广播站只有值机
员没有播音员,直到1960年才配备播音员。
1981年以前,广播站无编辑也无固定的栏目,领导让播什么稿就播什么稿,播音员到点开
机,到点关机。1981年,刘铭溢调到宣传部任广播编辑。1982年1月,刘兴宏任广播编辑。
1976年春~1977年春,黄刚任广播站站长。
设备:1955年建场时,广播站扩大功率为300瓦;1960年广播站扩大功率为500瓦;1960年
增加一台电子管810录音机;1972年增添1台晶体管交直流两用录音机;1979年增添1台电子管
602录音机;1980年自装扩大机l台,扩大功率为800瓦;1983年增添1台台式普通录音机。
全场共有15个生产队,广播线路,总长135公里,广播复盖面77平方公里。各生产队(副业
队除外)都装有室外广播和室内小“喇叭”。 1981年后,各基层单位陆续购进了扩大器,代
替增音机。各生产队经常用广播指挥生产、宣传政策,通知事项。
从1981年开始,本场广播站每年的播稿量都在800篇以上。
1982年后,宣传部每年都进行一次通讯员短期业务学习或评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通讯报
导质量,基层投稿每年稿件近千篇,使场内广播节目越办越活,起到了党委的喉舌作用,促进
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1981年,本场广播站被评为绥化管局先进广播站;1982年被评为总局先进广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