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重要文件辑存

二、重要文件辑存




(一)沿革依据文件辑存
绥棱农场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绥棱农场地处于东经127 度38分~127度40分、北纬47度20分~47度30分,属绥棱县七、五两
区范围内。东起林区,南到阁山、诺敏河,西至农民土地,北达勾家店。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
长约20公里,全区起伏丘陵地带,切割强烈,造成部分夹谷地,诺敏河是最大的河流,可引作灌
溉。生草灰化土,淋溶黑锷土,沼泽土是区内主要土,除生草灰化土外,在垦地区内以后二者为
多,黑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颇高。场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7 ℃,年降水量610 公厘,蒸发量1000
~1300公厘,无霜期达120 ~130 天之间。区内有森林铁路一条,东北、西南横贯,可通往绥棱。
(二)建场沿革:
此场区于1954年夏进行土壤、地形勘测,1955年度开始建场,当年除建筑场房外,并开垦部
分土地,将于1956年投入生产。
(三)本场系水、旱田兼营的谷物农场。旱田作物将以苞米、谷子、大豆等高产作物为主、
小麦等作物次之。
(四)经营组织与发展远景:
本场共设总场l 处,分场1 处(各兼1 个作业站)作业站6 处,可耕地水田1500公顷、旱田
5 000 公顷,已耕旱田1 234 公顷。由于场区相接,具有农林牧结合的良好条件,因而将可发展
成为多部门经济的谷物农场。
摘自1956年1 月15日版《黑龙江省新建勘测队编绘》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安厅报告

事由:55年追加新建农场第一批六个农场址勘测查定报告。
主送机关:省委、省人民委员会。
抄送机关:省农林水办公室、省土地勘测局、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绥棱、泰米、德都、讷
河、嫩江县人民委员会、省局各业务处。
根据中央指示,56年决定调给我省刑期在5年以上的反革命犯及贯匪、惯盗犯全部投入农
业生产,需要建24个10万亩(即六千六百顷)以上的大型劳改农场。按此新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为做好明年安插犯人利生产准备工作,经厅局公议研究,并取得省委指示,根据厅工作组现
场勘测查定资料,确定在讪河、嫩江、德都、绥棱、泰来等县境内第一批先建农场六处,垦荒
面积四万六千二百垧。第二批预在嫩江、德都、讷河、汤源县境内在建八个(详情后报),并将
先建六个农场场址查定情况报告如下:
老来农场:(略)
嫩江农场:(略)
龙镇农场:(略)
泰来农场:(略)
绥棱农场:位于绥棱县东二比50公里,界于三区、六区境内。荒地分布在勾家店、双泉、
柴家店、八井子、四海店之间。全区可开发水、旱田六千垧。
苏家店农场:(略)
上述新建场区,荒地连片集中,地质肥沃。气候交通等条件均为适宜,区内有天然饲料基
地可供畜牧业发展,还有自然林可以抚育造林。在垦区中虽有几个村落和少数耕地,但仍为地
广人稀地区。因此,我们认为在此发展农业生产是与中央规定的建场原则和多样的农业经营方
针,以及在地广人稀地区进行劳动改造罪犯的政策基本相符合。据此,决定在上述地区建立旱
田为主的农牧相结合的农场。已确定上述建场地区,目前正在进行开荒和房屋建设。今后为便
利建场工作之进行,必须明确场界,特提出场址报告,望批示。
黑龙江省公安厅
1955年9月7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文件
龙江革委会字(68)411 号 (秘密)
关于绥棱农场下放给哈尔滨市的批示
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进一步缩短劳动战线,
彻底改变我省劳改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加强群众专政,并考虑到哈尔滨市的需要,同意将绥棱
农场下放给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即可办理接交手续。下放后该场一切债权,债务和就业
人员疏散等问题均由接收单位处理。希望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认真落实省革命委员会龙江革委字(68)346号文件所提出的各项任务,把农场办得更好。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
l968.9.25
(1983年12月22日于哈尔滨市档案局摘自1968年省革委会文件组织类92号卷126页)
交 接 书

根据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龙江革委字(68)477号,关于省公安厅机关军管会所属绥棱农场
下放给哈尔滨市管理的批示精神,现将有关事宜交接如下:
一、干部和职工
绥棱农场现有干部342名,其中:原支队级五名(已被揪斗三名)科大队级四名,一般干部
297名。
干部档案:省公安机关军管会管理的44份和省军管3份,由市革命委员会政治委员会接收。
现有职工:499名,其中以工代干79名,长期临时工75名,职工家属1732名,三类人员家
属2703人。
二、三类人员
现有就业人员2701人,历年在逃的就业分子160人。
三、财产
(一)1967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三百九十二万二千三百三十八元八角三分,净值二百十九万三
千四百五十四元四角三分。
(二)1967年末实有流动资金,三百七十九万二千四百九十八元 二角。
(三)截止六八年九月末应缴未缴款:1960年利润二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六元三角六分,固
定资产折旧九万三千二百二十六元九角一分;劳改业务费周转金七万元;幼畜饲养基金结余十
万零九百七十六元六角三分。
四、六八年计划
1.1968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七十五万三千九百元。已拨给五十一万九千九百九十六元九
角二分。
2.劳改业务费收支差额拨款指标十万零七千元。
3.生产计划播种面积十三万七千亩,总产量二千六百七十二万斤。
五、其它几个问题
1.绥棱农场现有长短枪76支,子弹三千零十一发,移交后仍就地封存保管。
2.1968年初由省公安机关军管会决定从绥棱农场调出梅花鹿和部分马鹿三百余只,其价
款仍按原定核减流动资金处理。
3.农场64年以前没有解决的牲畜转群费,待按中央规定处理。
接收单位: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生产委员会高谦交出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公安
机关军管会王健民
一九六八年十月十四日

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第二十五次常委办公会关于加强对绥棱农场的领导等有关问题的决议

一九六九年三月六日,市革命委员会第25次常委办公会议,根据绥棱农场的反映就加强对绥
棱农场领导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会议认为,绥棱农场自交我市以来,由于对隶属关系、
管理等问题没有十分明确,所以给该场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各方面的工
作做得更好,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把农场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会议
决议如下:
一、农场名称,定为哈尔滨市绥棱农场。
二、领导关系,农场隶属于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委托生产委员会代管。各委(办)要协同
对口抓好革命、生产各方面的领导工作。
1.生产委员会除对农场进行全面领导外,要侧重抓好生产、财经、卫生事业等方面工作。
2.政治委员会要把农场的政治工作,诸如:宣传教育、干部管理、党的建设、文教事业、
走资派专案等项工作切实抓好。
3.农场的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市清查办要加强指导。
4.今后,召集会议、下发文件、计划、统计等事宜,对农场要按市直单位等同对待。
三、农场革命委员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紧跟毛主席伟大战略布署,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全面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各项无
产阶级政策,认真搞好斗、批、改,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把农场办成红彤彤的毛
泽东的思想大学校。
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
一九六九年三月八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文件龙革农场绥字(72)第32号

关于交换黑龙江省地方国营海伦农场等六个农(牧)场名称并启用新公章的通知
各农(牧)场:
根据龙发(71)87号文件精神,现将原黑龙江省地方国营海伦农场改为黑龙江省海伦农场;
原海伦县红光农场改为黑龙江省红光农场;原哈尔滨市绥棱农场改为黑龙江省绥棱农场;原国
营肇源农场改为黑龙江省肇源农场;原安达县国营畜牧场改为黑龙江省安达畜牧场、原黑龙江
省安达县和平种畜场改为黑龙江省和平种畜场,并从即日启用新名称公章。
特此通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
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九日

(二)场界依据文件辑存

黑龙江省绥化行政公署文件
绥行署发[1979]33号

关于解决绥棱农场划界问题的意见
绥棱县革委、绥棱农场:
六月十八日,行署第六次政务会议听取了行署工作组关于绥棱农场划界问题的调查报告。
行署原则上同意工作组提出的划界意见。对于县和农场几个有分歧的问题,行署的意见是:
一、农场界内的插花林子,凡内外连片的,都要划归林业经营;凡是场界内的零星小块的
散生林、人工林、护岸林等,由农场与绥棱县双方进行勘测,实事求是的算准数字,报省批准
后划给农场经营,以便于管理和农林牧综合发展。
二、关于双岔河一段,应当执行以河为界的协议,划在农场界内的草原应允许双泉、民主
大队的社员在采草季节过河采草。今后,场、队都不准开垦和破坏这块草原。
三、关于水利队的队址是否搬迁问题。鉴于该处是农场规划的主要水利设施,而且该队在
此建点已多年,搬迁造成一定损失,以不动为宜,但该队今后不得再扩大队址,更不准毁林,
不准在陡坡和林地开荒,要认真搞好护林防火,保护好森林资源。
四、关于○九部队占用的土地今后归属问题。此处暂不划界,以后如部队搬出,土地应归
农场。
五、行署要求农场和县本着团结起来向前看的精神,尽快取得致意见,并呈文报省批准。
以便努力发展农林生产,为四化建设做贡献。
附:行署工作组关于对绥棱农场划界意见的报告和划界图各份。
黑龙江省绥化行政公署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七日
抄送:农场管理局、行署林业办、农业局、营林局绥化行政公署办公室
一九七九年八月五日印发
共印35份
关于对绥棱农场划界意见的报告
行政公署:
按行署领导意见,山行署农林办、农业局、民政局、营林局、绥化农场管理局组成工作组,
于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一日,对绥棱县给绥棱农场划界意见不一致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根
据有关规定,提出了处理意见,现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和主要分歧
绥棱农场是一九五五年经省和绥棱县批准,在四海店建的劳改农场。一九五八年原北安劳
动技术室为该场勘测设计规划了一个场景,凡和农业社接壤的地方,当时都签定了协议。现在
农场附近有四海店、半截河两个林场,还有绥棱县宝山、双岔河公社的四个大队,形成农林交
错,场社插花,界限不好划,前些年,农场曾两次将场界规划和设计任务书报绥棱县,均因有
关单位意见不一,未能上报审批。一九七五年农场又上报请划界,经县审查,多数地段与农场
有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是:
1、农场规划的场界中,划进了大片次生林,县要将林子全部划出,划不出的要由县林业部
门经营。
2、在双岔河一段,农场要以河为界,县要以农场地边为界。
3、农、林插花地段,农场要开荒、林业要造林,各自强调要划给自己。
4、县提出凡毁林建点,现仍在林中的,要迁出,毁林开荒的要退耕还林,农场要求承认现
状。
5、现三○○九部队农场,原是纷棱农场七分场,于一九六八年农场隶属哈市管辖期间,
经市革委决定,无偿划给○九部队办“五七”干校。农场要求划进场界内,县的意见暂时不划。
二、处理原则和具体意见
根据森林法和国发[1973]20号文件以及省革委关于划界工作的指示,我们认为给绥棱农场
划界的原则应该是:统筹兼顾,本着有利于森林保护,有利于农场发展照顾社队利益;既尊重
历史习惯和协议;又要承认现状;尽量以明显的固定地物为界,把农场、林业、社队三方面,
凡能划开的,都要划开,以便各自守界,共同发展生产。
我们按上述原则,对一九七五年绥棱县革委报地区的绥棱农场界规划图中,双方划界意见
不一致的地段,提出具体意见:
4~5号点(见图,下同),农场要以林间为界,县要以林边为界,我们认为此系大片林地,
不宜分割,县的意见合适。
5~6号点,农场要以林间为界,划进大片森林和一个半截工程水库;县要以林边为界,把
要子和水库全部划出,让农场水利队迁出林中,我闪认为县以林边为界的意见是对的。但鹿队
道南属小片散生林,已被耕地包围,可划给农场造林,水库是农场规划的主要水利设施,应划
入农场界内,水利队已建多年,不宜迁出,但今后不得再扩大队址,不准毁林,不准在陡坡和
林地开荒,要搞好护林防火,保护好森林资源。
6~7号点,西部以林边为界,东部以农场地边为界。
7~8号点,农场要以7号点跨过森铁,串过诺敏河,向东南取直线,划进若干块人工林和
半截河大队一块耕地。县的意见以7号点沿森铁到西南千米外小桥,从小桥向东南串过诺敏河
取直线至农场十三队东边林,划出农场大片耕地。我们意见,不要将农场人工林和半截河大队
耕地划进农场界内,又不要将农场大片耕地划出,应取县、场两线之间,即从小桥沿森铁向东
量六百五十米处到靠近马蹄泡西岸的人工林南边,划一直线,然后向东插入马蹄泡,再沿马蹄
泡到农场耕地,把农场需退耕还林地四百八十七亩划出,以划出的地边为界到诺敏河,沿诺敏
河向东至渠首,再从渠首沿渠道向西南到人工林边,转南取直线到林边。
8~9号点,承认现状,以林、地边为界,把林子划给林场,把耕地 划给农场。
9~ll点,现由三○○九部队占用,暂时不划,待部队撤走后,再以现有地边为界,划回
农场。
13~14号点,农场要以诺敏河西堤坝末尾和水渠末尾取直线为界,划进海军部队和宝山公
社土地各一部分。海军农场的规划是以森铁拐弯处向东取直线到诺敏河,划去绥棱农场和宝山
公社土地各一部分。县里提出暂时不划。我们意见,从农场七队四排水西对个,诺敏河拐。弯
处取个点,西端从水渠和旧公路交叉点取个点,划一条线,中间以现有耕地为依据,随弯就弯,
把绥棱农场和海军农场以及公社都各自分开。再从西端点沿旧公路串过森铁直至林边到县认
定的十四号点。
14~16号点,我们同意县划的界线(包括一九六三年绥棱县划 给农场场部建设区)。
16~18号点的北林边,同意农场规划界线。从18号点北林边至 19,号点,以现在农场地
边为界。
19~20号点,双方一致同意以农场和社队地边为界。
20~21号点,农场要以双岔河为界,南部无河地段以草塘沟为界。县要以农场地边为界,
理由是河西群众需要到河东采草。我们同意农场的意见,理由是一九五八年农场界规划后,执
行了以双岔河为界,原在农场界内的屯子已动迁,插花地已串换,同时又有明显的标志,以河
为界划定后,农场必须允许双泉、民主大队的社员在采草季节到河东打草,现有社队在河东的
插花地,要通过串换的办法解决。
三、几个具体问题
l、县要求农场十二队队部搬迁,我们意见,十二队队部不在林子腹部,不需搬迁,毁林
问题,按林业政策处理。
2、划入农场界内分散小片散生林,要由农场和县林业部门共同勘测,实事求是的标准数
字,报省批准后,划给农场经营。
3、在农场界内,诺敏河西岸的护岸林和柳条通,农场要求划给农场管理,县不同意划给
农场,要继续由林业部门经营。我们意见,根据一九六六年省人委关于落实人工林和柳条通林
权的规定,应划给农场所有和管理。
4、森工青年点,县粮库等单位在农场界内经营的土地,可继续经营使用,不要再扩大面
积,当这些单位不耕种时,应将土地交给农场,不准转让其他单位。
上述意见当否,请批示。
绥化行政公署工作组
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五日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文件
绥行署发[1980]33号
关于绥棱县和绥棱农场贯彻行署一九七九年
三十三号文件的协议及行署的裁决
绥棱县政府、绥棱农场:
为了解决绥棱农场的划界问题。行署于八月七日至八日召开了专员办公会,听取了绥棱县
和绥棱农场关于贯彻行署一九七九年三十三号文件(关于解决绥棱农场划界问题的意见)情况的
汇报。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协商和裁决。
参加过这次会议的:绥棱县有县委书记王文志、副县长宋启贤、林业科科长张树生及丁勋、
高云峰同志;绥棱农场有副场长吕汝连、林业站站长郭健及张志刚同志;行署农林主任关杰、
民政局副局长刘云峰、张书元,农业局副局长刘汉章,土地办副主任王林宪,营林局林政科
副科长陈德胜,绥化农场管理局李学海、王宏达等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地委常委、行署副专员
慕振英、行署副专员李英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
绥棱县和绥棱农场的同志都表示同意行署一九七九年三十三号文件提出的解决场界的一些
原则,并汇报了为落实三十三号文条所做的工作。会议期间,在行署领导同志的帮助下,双方
经过反复协商,就几个有争议的地方达成协议,对一时统一不了的,由行署做出裁决。
一、关于双岔河一段的界线问题,双方同意执行三十三号文件提出的意见,为了防止毁
草开荒,农场要在靠近双岔河一侧的地边留出五米宽的抹牛地,再造上五米宽的林带。社队在
一九七五年以后,过河在农场境内尹开垦的荒地要退耕还草。
二、关于七至八号点的划界问题。绥棱农场同意绥棱县提出的修正意见,诺敏河以北仍按
三十三号文件执行,原沿诺敏河东经渠首一段,改为沿诺敏河至无名沟(双方协商时不知此沟
有无名称,临时命名无名沟)东北端,再拐向东南草堂沟至林边,这样渠首就划在农场界外,
今后要照顾到农场对渠首的利用问题。
三、关于八至九号点的耕地问题。绥棱县林业科提出,农场未经批准,于一九七七年至
一九七八年开垦荒山一千零三亩,应退耕还林。农场要求承认现状,继续耕种,行署认为农场
不经批准开荒是错误的,应该检讨,引以为戒,但是考虑到这一千零三亩已经成熟地,又和原
有土地连片,还是按三十三号文件执行为宜。
在协商中,双方表示,在三十三号文件下达以后越界开的荒,都要无条件退还。其它问题
双方一致同意按三十三号文件执行。行署责成绥棱县政府抓紧组织落实。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行政公署
一九八○年八月九日
抄送:地委办公室、行署民政局、农业局、营林局、水利局、土地办
农林办
绥化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一九八○年八月十一日印发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管理局文件
黑土(1982)第135号
关于绥棱农场土地使用界线的批复

绥棱县人民政府、海伦县人民政府:
绥棱县棱政呈字(1982)27号文件与海伦县关于绥棱农场划界报告收悉。经省人民政府审查
同意,对绥棱农场土地使用界线批复如下:绥棱农场在绥棱县内的场界,绥化行署在详细调查
的基础上,下发了绥行署(1979)33号和(1980)33号文件,该场场界应以这两个文件为准,凡不
符合这两个文件规定的文件,意见、说明,都必须纠正。对几个具体问题的批复意见是:
l、关于社队在(79)33号文件下发之前,进入场内耕种的插花地,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进
行串换调整;调整不了的,要维持现状,但不许扩大,行署(1979)33号文件下发之后进入开荒
的要坚决退出。
2、双岔河公社民主、双泉大队在双岔河农场一侧使用的草原要坚决执行省、地、县工作
组1981年4月组织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大队1975年前开种的土地,要按协议中的面积、位置落
实,其余的耕地,要退耕还草,如不退耕由县收回交农场耕种,双东大队越界的耕地,按插花
地原则处理,不再划给草原。四号水库上游的界限,按地区确定的界线落实。
3、8102l部队农场不单独划界,应维持现状,部队农场停办时,要将土地交给绥棱农场。
4、四海店粮库等单位,在农场界内办的’青年点,要查清土地来源,才能确定是否单独
划界,如是自行开荒建点,可单独划界,如占用农场的耕地,则不单独划界。这一工作,责成
行署负责,解决之后报省备案。
5、划入农场界内的人工林,按谁造谁有的政策处理,但地权属于农场,树木砍伐之后,
土地由农场利用。天然次生林,由农场经营,诺敏河沿岸的护岸林,按县政府六二年规定,河
岸一百米以内的土地、林木由国家委托农场管理。一百米以外的土地、林木由农场经营。
6、绥棱农场在海伦县行政界内的界线,按农场上报界线为准。
7、土地证由土地所在县分别发给农场。
附:①绥棱农场土地使用范围平面图。
②绥棱农场与相邻单位协议书。
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管理局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九日
抄送:省政策办公厅、农业办、绥化行署、绥化农场管理局


(三)中共黑龙江省委文件龙发[1975]85号

批转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组《关于绥棱农场解决方向道路问题的调查报告》

各地、盟、市、县族党委、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及所属师、团党委,省农场局党委及各分局、农
场党委:
这个调查报告,值得所有从事农场领导工作的同志认真看一看。
农场是全民所有制的农业经济,机械化程度高,条件很好,潜力很大,较之集体经济有很
大的优越性,为什么多年搞不上来?它的优越性为什么得不到发挥?怎样扭转低产、亏损的局面?
绥棱农场给我们作了回答。他们虽然还没有实现北方地方地区农业会议提出的要求,但可贵
的是在他们领导班子内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敢于主动揭露矛盾、解决矛盾,认识到农场的
问题根本是路线。全省农场工作同志都应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的营养。特别是那些目前
仍处于低产、亏损的农物,应当认真检查对照一下,你们为什么至今不能扭转低产、亏损的局
面?是条件问题还是路线问题?是群众落后,还是班子本身没有把群众带起来?特别应当提醒农
场各级领导注意的是:现在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上钢要,过黄河,跨长江的步子越迈越大,
生产建设兵团也在奋起直追,大踏步前进。国营农场怎么办?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
希望你们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联系这个实际,做出认真的回答。
中共黑龙江省委员会
(发至县、团级) 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农场面貌变 根本在路线
——关于绥棱农场解决方向道路问题的报告

绥棱农场,依山傍水,土质肥沃,资源丰富。但建场二十年来,产量不高不稳定的局面一直
没有根据改变。尤其是1972、1973两年产量急剧下降,1972年粮食亩产130 斤,1973年98斤,两
年共亏损350 多万元;群众讽刺地说:“农场大地一片草,要看庄稼草里找。”
1974年遭受了严重的风灾和秋涝,可是这年的农业生产都走了上坡路、全场共—卜二万五千
八百了乙十四亩粮豆作物中百分之八十六是小麦和大豆,粮豆亩产达218 斤,比1973年每亩增产
120 斤,财务转亏为盈,向国家上缴纯利润20万元。在抓紧粮豆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了多种
经营。养鹿达970 只,上交鹿茸8 ,000 多两,实现了1 人1 猪,羊、禽、蜂、鱼、篇织、采集
山产等副业和制造、加工、修配等工业都有发展,使多种经营收入达全场总收入的33%。
为什么绥棱农场农业生产过去长期上不去,1974年受了灾还能每亩增产120 斤粮,转亏为盈?
一、认识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
1973年出现的严重局面,对农场党委触动很大。他们感到惭愧和痛心,他们向自己提出,为
什么农场办了二十年,还是山河依旧,面貌未改?为什么同一地区农村人民公社大田丰收,而我
们国营农场大田减产?为什么这黑油油肥沃土地打不出粮来?为什么两年连续亏损100 多万元?
为了找到原因和解决的办法,他们在批林整风、批林批孔运动中,发动全场职工帮助党委搞了几
次整风。特别是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文件发表后,全场上下举办了十大文件学习班,联系实际解
决农场方向道路问题。边学边摆场内两条路线斗争历史,边学边摆本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
条路线斗争的表现,边学边批林贼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
义的罪行。党委主要成员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于1973年12月底又
开门整风,发动党员和职工群众帮助党委总结经验教训。
在学习、调查、整风中,揭露出农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现象,真是触目惊心地已被
打倒的阶级敌人,抗拒改造,进行破坏,有个现行反革命分子叫嚣要为全国35000 万阶级敌人说
话,有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公开声称他是尊孔的,不能批孔;有个原国民党少校营长,恶毒地散布
攻击共产党的反动言论;有的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煽动对社会主义不满;有的煽动消极怠
工;有的给青年讲“三侠五义”,香港的“爱情之音”等黄色小说腐蚀青年;有的散布“人生在
世,吃喝玩乐”的资产阶级思想,有的专门拉勾扯线引诱有乱搞男女关系;有的用请客送礼、阿
谀奉承等手段在党内寻找代理人。不仅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而且在一部分
党员、干部、工人中的资本主义颂各也相日当严重。表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中,主要是用公款请
客,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长期大量占款,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有的甚至利用职权,接受贿赂,
腐化坠落成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有的干部被阶级敌人拉拢腐蚀,对阶级敌人破坏活动不斗争,
甚至为其帮忙办事。表现在部分职工中,主要是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干啥得啥,管啥拿啥,心
往发家致富上想,劲往建设小家庭上使,不少人热衷于养猪养禽种园田,多者一户养八口猪、三
箱蜂和几只羊,有的种蒜和放高价出售,有的白天把猪圈起来不喂,晚上放出来吃公家粮食,猪
不去就往场院里赶;有的用麻袋背着往地里放,撒粮食往地里引。有个机工每天上班领着猪,放
进公家粮囤子里吃,下班领回家饮饮水。在一些队里,这种“私养公喂”成风,居民区附近公家
大片地里粮食被猪吃光。有的职工上半天班就回家,有的借故请假在家搞外快。有个队共二百多
劳动力,有时下地只有七个人,农场物资被拿摸相当普遍,“麻袋谁得谁找,镰锄粪筐一年一光。”,
1972、1973两年买八千条麻袋,到年终清点只剩下两千条。有些队菜地没等收就被拿光。
事实使场党委的同志认识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全民所有制国营农
场里的主要矛盾。它的斗争和发展决定了国营农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农场之所以低产、亏损,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放松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过去,在“唯生
产力论的影响下,往往就生产抓生产,甚至留恋”将金挂帅“、”包工计件“那一套。
一遇到减产就把原因找到天灾上,看不清资本主义泛滥成灾。经过整风,党委决心办大事,
促大干,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知识青年的生力军作用,率领全场职工,批判了“唯生产力论”、
“以钱为纲”、“奖金挂帅”等修正主义办场路线。从1974年春季以来,农场党委紧紧抓批林批
孔这个中心,在田间、车间、机关、班组,到处摆开了大批判战场。联系实际批判资本主义倾向,
向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展开了斗争。对资本主义倾向,摆出表现逐条批,抓住曲型队里批,全场
批。这一年全场范围的批判资本主义大会就开了五次,各支部经常发动群众分析敌情,对有反动
言行和破坏活动的阶级敌人队里及时批判斗争,一年来,全场性的批斗阶级敌人大会就开了十多
次。为坚持以粮为纲的方针,他们把投放到第一县的劳动力由过去仅占全场劳动力的25%,调整
为60%以上。农忙时工副业和机关工作人员齐上阵,使农业第一线的劳动力达到80%以上。通过
这些工作,提高了职工的觉悟,转扭了过去“五多”(不出工和出工不出力的多,搞小自由多,
养猪祸害地多,侵占公物多,坏人破坏多)局面,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社会主义积极性。形成
大干社会主义光荣,搞资本主义可耻,走资本主义道路到处碰壁的新局面。
这个农场的学习空气很浓,场党委把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摆到了重要位置。用无产阶级思
想占领一切阵地,队队办起了政治夜校,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蔚然成风。平时晚间集体学,农
忙机耕队在班前班后学,家属在田间地头学,干部跟班作业和工人一起学。而且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经常、连远离农场百里开外的驻县城办事处这类容易散漫的地方的职工同样有较高的学习自
觉性。晚上停电、点着蜡灯也坚持集体学习两小时,从不间断。最近在学习无产阶级理论运动中,
党委抓学习的自觉性进—步提高,先后举办了四期有基层支部书记和科室领导干部参加的学习班,
并召开了经验交流会。学习骨干发展到三百多人,场队两级作辅导报告五十多次,行成领导带头,
互帮互学的学习热潮。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学懂弄通,党委还把学习与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起
来,联系本场“三两”斗争的表现,分析产生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根源,看资本主义复辟的危
险性,认识对资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增强坚持资产阶级专政的自觉性,许多职工学习中联系实
际,批判资产阶级法要的思想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侵蚀。二队职工在学习中说在资产阶级法权影响
下,有雇佣观念,就有人干活为挣钱,有私有观念,就有人通过各种合法、非法的途径搞个人发
家致富。这些思想都是产生资产阶级的温床,我们要自觉抵制。这个队通过学习,职工假日不休
息,起早贪黑干,机务排还联系到前些天发生的一件事:队里卖冻菜,规定由职工个人往家挑、
抬、运,可是不少人利用职权各显其能,驾驶员开出两台拖拉机,车老板赶出三辆车,管牛的套
出四副牛爬犁。职工在学习中说:国营农场的拖拉机、马车是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如果都利
用掌管它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就成了名义上的全民所有制,实际为个人分配,今后坚决不能再
这样干。经过讨论大家商定这次动用的运力要交纳运费,还有个干部从人民公社生产队弄来马车
给自己家干活,过去不少人羡慕,认为人家有本事;今年他又从公社生产队弄来两台车。经过学
习,大家认识到这是侵犯集体利益,挖社会主义墙角,劝分把车送还生产队了。许多队职工经过
学习主动把公物还分,归还占款。
二、抓党的基本路线,先从各级领导班子抓起过去,由于抓大事不够,领导班子里的问题也
相当严重。他们虽然早有察觉,但有的主要领导干部顾虑较多,怕抓领导班子内部斗争造成不团
结,怕干部躺倒没人工作,怕解决新干部问题说是秋后算帐,整不好沾不到手上抖搂不下去等等。
曾有一段时间回避矛盾,不敢解决。
结果,领导上搞社会主义的胆小了,那些搞资本主义的人胆大了,问题越来越多了。党委成
员到生产队工作时,群众说:“问题在下面,根子在上边,领导班子问题不解决下边能抓好吗?”
后来在上级和群众的帮助下,他们下了决心去解决群众意见最多的两名场党委委员的二、八
两个分场领导班子的问题。
原来二分场是一个“烂班子”,主要领导人已经和平演变,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变
成了他们的安乐窝、这里大吃大喝成风,场内出名。有的党委主要成员去一分场工作,也被吸引
到十里开外的二分场来吃饭。这里可以吃鱼现打,吃鸡现杀,,喝酒洒坊拿,爱吃啥就吃啥。下
面反映:“党委培养起来一个吃饭的点。”这个分场领导班子多数成员由懒馋逐渐蜕化变质。场
党委委员田永勤兼任分场支部书记,他以前是机耕队驾驶员,当了干部后吃喝玩乐,在场内呆腻
了就带着女青年坐爬犁或拖拉机上山打野鸡、狍子、他调戏、奸污迫害女青年多入。这个分场的
副主任李绍君,晚上常领女青年打扑克到深夜,早晨睡大觉,起来要人煮好牛奶送到床前,拿商
店成箱啤酒、食品和物品白酒、蜂蜜等吃喝不给钱,并调戏奸污迫害女青年。
这个分场五名支委四名有严重问题(三名奸污迫害女知识青年、一名调戏猥亵女知识青年)。
由于领导班子中多数人和平演变。革命和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小麦只有五成苗,大豆只剩十
分之一。场党委委员贺文。担任八分场支部书记,也是利用职权,贪占分物,奸污迫害女知识青
年四人,调戏猥亵八人。
揭露出二、八两分场领导班子的问题使场党委很受震动,受了很大教育,他们更加认识了只
有解决好党内的问题,尤其是领导班子问题,才能使领导权真正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才能保证
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经过整顿这两个分场的领导班子,逮捕法办了迫害知识青年的坏人。党委
还专门召开了各基层支部书记会议,总结从这两个分场主要领导干部和平演变中应吸取的教训。
党委根据上级的部署,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开始派出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三、四、六、九等
四个队,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整顿领导班子,使这些队的面貌大有改观。
如三队是一个散班子,由于主要领导不抓路线,一班人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向一处使,队里资本
主义泛滥,个人园田地侍弄的非常干净,平均大豆亩产二百八十斤,家家上纲要;公家地里却是
一片草,亩产只有九十斤,亏损三十万。经过整顿,班子很快团结起来抓路线,一九七四年亩产
上升到二百三十斤,盈利十一万五千元,成为场的先进集体。农场党委在抓基层领导班子的同时,
还用各队揭发,出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大量事实,从党委内部找原因、查责任,开展整
风,解决自身革命化的问题,经过这样查找,找到了过去所以对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抓的不
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委自身革命化建设不过硬,思想发锈,身子发懒,一般号召,没有蹲点,
不能在三大革命第一线带头大干。他们认识到,要抓好路线,首先就得自己路线正。凡是要求下
面去到的事,领导成员和领导机关要先带头做到,凡是不许下面办的事,领导成员和领导机关绝
对不搞。为了做到这点,党委成员学习带头,经常解剖世界观,开展互相帮助,批判“中庸之道”,
坚持斗争哲学。帮助遇着问题绕着走的人树立为革命敢斗敢斗闯的思想;帮助有资本主义倾向的
人,树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思想,从而把一班人团结在毛主席路线上。一九七四年,他们
转变作风,蹲点劳动,带头大干,改变了过去抓点不进点,光动嘴不干活的局面。在家的四名党
委,除留一名在场部值班外,三名到生产队蹲点,并规定党委成员下队同工人一样排队买饭,不
准另外招待。场机关干部有三分之二经常在基层工作、劳动。党委书记金仲山虽然患肺炎、高血
压、冠心病,七四年他仅在九队点上就劳动了八十五天,同他下去的几名同志平均劳动一百九十
二天半,另外几名身体多病的党委常委,都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蹲点劳动,带病工作,不下火线。
他们还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七四、七五两年春节,一些兄弟单位,以照顾场领导名
义送了一些鲜鱼,大肉等食品,党委成员一点也没分,交医院、招待所给病人、客人用了。遇到
青年、职工到党委成员家串门送礼的,都当面谢绝过后过回。由于党委本身路线端正,见坏人坏
事敢斗,见资本主义就批,不怕艰苦带头干,就把全场带到了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上。
三、批判唯条件论,大干社会主义
绥棱农场过去步子走的慢另一个原因,就是受唯条件论的束缚,多年来不少人认为农场“地
多人少条件差”,就要靠天吃饭广种薄收。除一九五八年搞点水利工程还多年失修不能受益外,
一九六○年以后,基本上没有搞农田基本建设,到一九七三年,亩施农家肥仅为三百斤。
七三年下半年整风以后,他们不断批判了唯条件论,批判懒汉懦夫世界观,率领群众大干,
党委组织全场支部书记到大寨参观学习,但是,有的人口服心不服,说“大寨好是好,农场条件
不行学不了”。什么“地多人少,天寒地冻,无霜期短不不了”,没有煤没有石灰和石头学不了,
甚至把知识青年多也当成学不了的条件。他们回来后,办了七天学习班,开了五次常委会,对照
大寨批判唯条件论。经过分析批判,大家说论条件我们比大寨好,论困难大寨比我们多,人家是
七沟八梁一面坡,我们的地平展展,黑油油,人家是锹挖镐刨,用人挑,我们生产实现了机械化。
认识到不在条件在路线,不在客观在主观,不在群众在领导。许多同志检查:明着说条件不行,
背后藏着懒汉懦夫世界观,想创业怕艰苦,想革命怕拚命,愿意舒舒服服干革命,脑子里这些问
题不解决,条件再好,面貌也难改变。一位原来认为条件不行学不了的支部书记说:“我原来说
学不了是假,不想学是真。我认为我年纪大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对付着干就行了,哪有雄心
壮志改变山河”。他决心改造世界观,豁出老命也要把农场搞上去,最后大家都表示,一定要象
大寨那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变条件,大干社会主义。
绥棱农场的一九七四年,确实是大干社会主义的一年,全场男女老少春节开始,就在党委率
领下投入了积肥送粪大会战。这一年,节假日、星期天很少休息。原来场部计划施肥三万吨,这
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可是群众发动起来很快就突破了。以后改过五万吨、八万吨,最后实际达
到八万四千吨,亩施肥比一九七三年增加三倍。
为了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他们干当年,想长远,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采取专业队同群众运动
相结合的办法。有一支二百多人的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伍常年干,发动全场职工农闲集中力量突
击搞。一年就挖截河流一百多条,排水渠二十多条,修堤二十华里,完成土方二十八万,使春愁
种秋愁的涝洼地一万三千亩得到初步治理。
过去种麦,常常是等到雪化地干,等到下雨地就种不上。七三年就因此而减产。去年春天,
他们提早捞地促雪早化,四月十九日小麦全部种完。大田作物也搞了科学种田,夏锄时机关单位
大多数部门关门闭户四十五天,集中三力打灭草战役,使田间管理达到新水平。
七月刮了一场罕见大风,有些队大树刮断了,电柱刮倒了,烟囱刮塌了,庄稼刮趴下了。
党委发动群众很批“天命论”,提出学习大寨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做到灾年不减产,宁弯
千次腰,不伤一棵苗。发动群众把倒下的玉米苗一棵棵扶了起来。秋收又阴雨连绵,他们发动群
众战胜了秋涝,取得了丰收。
去冬以来,这里真正变冬闲为冬忙,组织千军万马搞粪肥。运力不足,职工就做了大量爬犁
用人拉许多职工在三九天脱下棉衣,干得满头大汗。有些队起大早,贪大黑,从早三、四点到晚
八、九点,按施肥计划,原来怎么算计挖运力潜力,也送不出去,可是经过一冬春大干,完成了
计划,使一九七五年施肥量比上年又增加百分之七十九。并完成春委造林二千五百亩,春修农田
基本建设六万土方。
绥棱农场的广大职工干部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践冲破了唯条件论的束缚。目前,满怀信心为
今年实现粮豆、猪、林四上纲要而继续努力战斗。
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组
一九七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页码>=30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