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四、文征

四、文征




森林中的远征
林 占 财

当你在大风雪天走进北满的大森林的时候,就会感到好象整个天地都在呼叫,到处发出
呜呜的响声。但是,风雪停止了,森林里又寂静得象多年不住人的大空房子,一点动静没有,
树叶落下,簌簌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是1940年1月的一天。一点风丝没有,森林里只
有我们脚下的雪发出吱吱的声音。在往常,我们行军的时候总可以听到唱歌的声音,但今天一
方面由于敌情紧张,一方面饿了两天没吃东西、唱歌的也没有了。
自从去年日本人实行了三光政策,大讨伐以后,我们和大部队失掉联系,陈绍滨师长带我
们—百多人钻到这宝清县山区的大森林里来,过着深山密林的生活。到如今,已经一年了,粮
食十分困难,春天,青草发芽的时候,我们挖青草根吃;夏天,草木长大了,就采野菜吃。就
这样,陈师长还经常带领队伍采取“远距离奔袭”的战术去打击敌人。可是到冬天,大雪漫平
了山沟,队伍行动很不方便,日本鬼子又对我们进行严密封锁和讨伐,情形就更艰难了。头两
天,我们接到山下地下组织送来的信,上级叫我们离开这里,翻过小兴安岭远征到金沟——灰
宝沟一带,与兄弟部队汇合。听说李兆麟将军带领部队到了那里,开辟了新的抗日根据地;建
立于民主政权。
张主任传达了这消息,大家都很高兴,感到我们党到了哪里,哪里就燃起革命的火焰,就
有广大群众起来抗日。
开始我们并没有按照路线行军,而是在这里来回兜圈子。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一粒粮食(在
这以前就吃好多天树皮了),行军的路程有两千里,经过小兴安岭和原始森林,计划要二十七
天才能到,不带粮食我们会饿死在路上的。听说在这个林子附近有个狩猎的牛营长。陈师长和
张主任一商议,只有去找他帮忙。我们饿着肚,子转来转去找牛营长住的地方。这一天,正走
着,发现有许多大树下面支着捕捉野兽的器具,大家都说这回找到了。张主任往后传口令:
“脚下注意,不要碰犯了人家的家什!”又走了不远,在一个山脚下,座落着一个用木才做成的
小窝棚,周围的大树伐倒了,抬起头才可以看到一块蓝天,象是天窗一样。队伍坐下休息,
陈师长边走边向我们说:牛营长在“九、一八”以前是旧军队的营长,日本人侵占东二比以后
他的上级投降了日本人,他很爱国,不愿意当亡国奴,就独身一人到这深山里,开了一点荒地,
以打猎为生,过着隐居的生活,陈师长的话流露出赞扬的意味。
不一会儿,来到了窝棚门口,这时正从里面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人,细高的身躯穿着破旧
的衣服,头发和胡子长得很长。他的脸上现出惊讶的神色,直勾勾地望着我们。陈师长上前客
气地问道:“您是牛营长吗?”他楞了一会儿答道:“是我”。陈师长又说:“我们是共产党
领导的抗日联军,我姓陈叫陈绍滨,今天特意来拜访您。”牛营长这才面带笑容地说:“好,
幸会,我也听说过这一带有你的军队,不过总也没有见过,请坐!”
我们都坐下来,牛营长从外边把烧好的茶拿来让我们喝,这时他仍然对我们有些怀疑的样
子,陈师长就和他谈起来了。陈师长也是旧军官出身,提起当年的话头,由个人的经历谈到国
家大事,两个人谈得很投机。
“我们过去就听说过您的为人,”陈师长说“您忠于国家,宁肯过着这样清苦的生活,不
为日本人做事,我们觉得您是我们的朋友,今天,不瞒您说,我们现在很困难……”陈师长说
到这里停止了,盯视着牛营长的眼睛,好象要等他表示态度后再说似的。
牛营长避开了陈师长的眼睛,低头感叹地说到:“在今天,只有你们共产党是真正救国的。”
这时,他对我们表示出同情的样子,脸上已没有怀疑的神色了。
陈师长又把我们要远征抗日,今天来请他帮忙的话说了。他很同情地说道:“是的,兵马
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远的路!”他又沉思了一会
儿说到:“这周围没有人烟,只有几伙索利族游动打猎的,但他们是没有粮食的。这样吧,你
们救国到了这个地步,找愿意把所有的粮食送给你们。不过你们长途行军恐怕……”没说下去。
但是可以听得明白,他对我们远征没有信心。
张主任紧跟着解释说:“是这样的,如果你能有多余的粮,就卖给我们一些,你若是不
多,我们宁可饿着走,也不能让你饿着。我们有没有粮食也要走,宁可死在路上也不能不抗日。
牛营长听了这话很感动,当即把九百多斤苞米送给我们,推了好半天,他才把我们的十五
块大洋收下。
我们每个人分到八、九斤苞米,虽然这还不够一半路程吃的,但是同志们万分高兴。在掉
营长这里锅煮了一点苞米,大家算吃了一顿饱饭,把粮食分头装好,我们就向牛营长致谢告别,
准备起程西进。在分别时,牛营长握着陈师长的手说道:“再见吧!愿你们成功,在这艰难的时
候,要指望国家复兴,只有看着你们了。”他又把我们走的路线说了一遍,并且提醒我们在两
片林子中间有日本山林“讨伐队”。
白天顶着风雪在树和树和中间穿插前进,夜晚把地上的积雪扫一扫,生起几堆火,大家就
围着火睡在土地上。我们张主任往往在这时候借着火光给同志缝补衣服,或督促谁把衣服破的
地方连一连。头两天走得很顺利,虽然摆脱不了寒冷的侵击,但总可以吃到热的东西。队伍很
快走到林子边缘了,要突破敌人封锁线才能进入另一个林子。但是,由于我们地形不熟,一下
走到敌人的防区了。大家把背包卸下来,刚要坐下休息,前边的哨兵就跟敌人接火了。机枪子
弹打得树皮四处飞溅,敌人的炮弹把树打着了,烧得噼噼响。由于突然的遭遇,敌人也没有准
备。鬼子们的叫嚷和军用犬的嚎叫响成一片。鬼子们散乱地向我们冲锋,我们也就以大树作掩
护向敌人射击。两次冲锋被打退之后,敌人再没上来,枪声也停止了,只听见风刮着大火呼呼
的声音。估计敌人在调集兵力准备在摸清情况之后向我们包围。陈师长命令队伍马上转移。
大家都忙着去照顾负伤的同志,有的去敌人尸首上取子弹和枪支。这时候突然发现我们张
主任胸负重伤躺在地上,同志们的心都刷地一下发冷了。情况很紧,几个同志换班背着张主任,
队伍急行军退到十多里以外的一个密林里。我们把张主任放下,大家都围上来眼巴巴地看着
他。陈师长从怀里掏出一块大烟给张主任吃了,张主任清醒过来望望我们断续地说:“同志们!
我不行了。陈师长你带着大家走吧!不要牵挂我。对不起同志们,不该在这个时候离开你们…”
我们,听到这话都哭了。
张主任又说:“把我的毛大衣脱下去,给别的同志穿上……衣服缺呀!同志们坚持吧!革命
会成功的。说完不一会,他就闭上眼睛与我们永远分别了。同志们都呜呜咽咽地哭起来,陈
师长也蹲在张主任身边抹眼泪。这一天正是一点风丝也没有,四周寂静,只有我们低低的抽泣
声显得特别清楚,后来有的人嚎啕大哭起来,这空荡的森林充满了痛哭的声音。
我们张主任是党中央从关里派来的老红军干部。他刚来时常常在大树下给我上课,讲关里
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叫我们学习老红军的优良作风,我们感到特别亲切,都照他的话去做。张
主任跟我们在一起挨冻受饿,过看极端艰苦的生活。让我们看看他遗下的挎包吧!里边装的全
是针线、破布块、钮扣等等。他看到谁把衣服扔掉,就去拣起来,把上面能利用的部分扯下来
装在挎包里,等到你的衣服破了,他就拿出来给你补上,并叮嘱说:“同志!注意爱护!现在咱
们艰难。”
我们在僵硬的地上刨了一个坑,把张主任掩埋了。陈师长把队伍集合起来转着张主任的坟,
激昂地向大家说:“同志们!张主任牺牲了,再没有他带领我们了,但他的话我们都记着,
我们要坚持走,打鬼子为张主任报仇!”“报仇”“坚持到最后!”大家齐声回答着。
陈师长又叫大家把粮食互相调匀一下,因为刚才和敌人遭遇时,许多同志把粮食弄丢了。
当我们把粮食调匀之后,互相一看,那情形真可怕呀!每个人只剩四、五斤粮了,但前面的路
程至少要走半个月。我们又出发了,翻越着小兴安岭重迭的山脉向西跋涉。
从张主任牺牲后,我们走了十天只走出六、七天的路程。这是因为我们的粮食在五天前就
吃光了。大家原以为可以边走边打野兽吃,谁知我们绕了许多圈子,连一根兽毛也没看见。后
来我们才明白在这个雪天野兽也藏起来了。这里一色是百年千年以上的参天古树,其它什么也
不长。我们饿得没办法了,首先把干部的皮包和皮带煮着吃了;随后,又把有鞋子的人的鞋脱
下来,也合着树皮吃了。鞋皮里有一种硝,吃了以后,大家的脸都浮肿起来,眼睛肿成一条缝,
体格弱的同志就病了,加上又冷又累又牺牲了几个同志。我们啃干树皮走了两天。到了后来,
我的两条腿开始发抖了,眼睛发黑了。我不敢坐下休息,往往一坐下就起不来。每个人心里
都暗自想:“快饿死了吧?”但谁也没有说,我们走着。
一天,路过一棵大青杨树旁,忽然发现树顶上有个大窟窿,一个同志嚷道:“看!树上有
黑瞎子在蹲仓子!”大家立刻高兴了,有的人就象真的看见毛茸茸有黑瞎子似的,÷口咬定说:
“有,一定有。”要求陈师长允许放枪打,陈师长走过来一看,见树干上的爪子印不是新新
的,就向大家解释说那里没有黑瞎子。但大家因为饿得难受,就凭着想象认为一定有。陈师长
没法阻拦大家,就开枪打了一阵,但不见黑瞎子出来。陈师长劝大家说:“同志们走吧!那里
没有……”,但谁也不死心,有人提议把树伐倒,大家同意,就拿出斧锯来开始伐树。那棵树
粗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可是谁也不管这些,大家都累得喘气,流汗。足足用了三四个钟头才
把树伐倒,有个同志爬进窟窿里去看,什么也没有。这一下大这都泄气了。当陈师长叫队伍出
发的时候,同志们都勉强地站起来,没精打彩了。陈师长见到这种情形就来鼓励大家,由于饿
和激动,他的声音是颤抖的:“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不能等着饿死,没办法也
要想办法,没出来也要找出来,我们要替张主任报仇!”
大家听了之后都振作起精神,一歪一晃地向前走。这时候,我们离目的还有一百来里路,
要想不吃东西一直走到已经完全不可能了,现在只有拚着最后的力量走,指望着意外地找到出
路。
又走了两天,突然发现了一个脚印。陈师长高兴地说:“这回我们有指望了,这脚印大半
是我交通走的,附近可能有我们队伍。”我怀着生存的希望跟着雪地上的脚印走,走到一个山
脚下,脚印突然消失了,被大雪掩没了。走在前面的陈师长停下来,队伍也陆续地到齐了,大
家互相望着,这下一点指望没有了。陈师长把大家叫拢来,围坐在一起,对大家说:“同志们!
我们今天到了这个地步了,真的要饿死了。但我们谁也不后悔,我们是为了抗日,为了民族
解决才到了今天……”
风刮着树林呜呜响,大家默默地坐下。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我们现在坐着,或许—会就起
不来,就象以前死去的同志那样:先是迷迷糊糊的睡去,后来风雪一刮就渐渐地全身冰冷了。
我并没觉得死的可怕,只是一时脑袋里象拉洋片似的一段段地闪过许多往事:想起参军前的家、
想起宝清县根据地的老乡,又想起队伍壮大时很多人扛着红旗来参加队伍,那时候是多热闹
啊……忽然陈师长在不远地方喊着:“同志们!咱们饿不死啦!快来看呀!”我身上猛地来股劲,
强站起来和一些同志去看,在不远的地方有很宽—道骑兵走过的马蹄印,蹄印里稀稀拉拉掉
下来的几个大米粒,有的同志拣起来放在嘴里嚼着。陈师长回来对大家说:“我们绝不能放弃
一线希望,宁可倒在路上也要走!”
同志们扶着树、拄着枪,有的互相搀扶一下又站起来,不过有的同志跌下去就再没有起来。
队伍又前进了一个下午。我扛的是一挺轻机枪,又有百多发子弹,我的两只脚已走不成步
子了,全身发抖的厉害,几步以外的东西已看不清了。我的革鞋带开了,我不敢弯下腰系他;
就让它拖在雪地上;忽然被后边的同志踩上了,我跌倒在地上,班长扶了我几次没能起来,接
过我的机枪,我害怕了:“我就真的要死去吗?”我看见同志们一个个从身边摇晃着过去了,
心里难过起来。顺手抓了把雪塞进口里嚼着,准备稍停一下再起来走。正在这时有一种声音传
到我耳朵里来了,象敲打铁桶的声音,开始我认为自己耳朵响,但越来越真切。象是敲打铁桶
的声音,开始我认为自己耳朵响,但越来越真切。班长走来了,我叫他也听听,果然他听到了。
班长马上叫住前边的队伍,告诉了陈师长,大家都静静地听,这时又传来了女人细细的声音,
大家全楞住了。这时我不知从哪里来的劲头,一下子就站起来了,又从班长手里把机枪拿过
来。陈师长说:估计这是日本人来打我们队伍的,又抢了老百姓妇女带到山里来了,叫大家准
备战斗。这时大家都来了精神,好象忘记了饥饿、疲乏似的。我把鞋带也系上了。我们摆开阵
势 顺着声音挨上去。翻过一个山丘。看到雪土上有一条踩得发亮的小路,路旁放着两袋子大
米,可把大家乐坏了,两个同志抓起米袋就往肩上扛,没有扛动。陈师长命令带着大米马上撤
退。我们几个人横拖竖扯抬着大米撤下来了。
大家立刻把大米分了,衣袋里,挂包里全装着大米,嘴里又嚼着。正在这时,从那边来了
好几个穿—身白的女人,看样子是找大米的。我们隐蔽起来,准备等她们走近把她们抓住。渐
渐地走近了,见她们打扮得很干净,白色的衣服上有个红十字,可真奇怪!她们离得很近的时
候,我们冷丁地喊道:“站住!”她们呼拉一下吓跑了。
陈师长看的清楚,他立刻对大家说:“同志们!咱们到了,这是咱们后方医院的护士!”他
随后又向他们喊话:“我是抗联第六军第一师师长陈绍滨!……”
不一会儿走过来几个拿枪的战士,又喊了几句话就向后边打招呼。这时来了很多男女同志
迎接我们,大家一见面都亲热的流出了眼泪。
这是我们第三路军后勤部新建立的医院。同志们都来慰问我们。后勤部长李景荫也来看我
们。他命令我们喝三天稀粥才可以吃干饭,为的是怕我们胀死。过了几天就是春节,我们开晚
会、会餐,快快乐休息了一个时期。大家身体恢复健康之后,就随兄弟部队出征去了。
(田成仁整理)
①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无政治委员,只有政治部主任。
本文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红旗飘飘》第3期

多菌灵防治小麦霉病效果调查
绥棱农场 邓良佐 石成喜

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小麦品种都程度不同地感染赤霉病,发病重的年份若不防治对产量影响较
大。81年我场于小麦齐穗——扬花期喷洒50%多菌灵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3275亩,收到较好效
果。具体作法如下:每次用药0.2 斤(商品量、下同)加水20斤。九队用药两次,第一次在齐穗
期喷药,隔7 ~1.0 天喷第二次,防治效果达99%;七队于齐穗——扬花期喷一次药,防治效果
达90%;三队于齐穗——扬花期喷一次药,防治效果为了6 %。
播种时留出50厘米宽链轨道,便于机械作业,这也有利于喷洒灭草,防虫药剂和根外追肥。
留链轨道小麦并不减产,每亩还可节约1 斤种子和化肥等。0.42斤尿素,1 ,85斤过磷酸钙。
施药时,喷药管要距麦穗30~40厘米,以便保证喷药均匀、另外,割晒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麦
铺放在链轨道上。
81年进行小区试验:品种为克丰2 号。灌浆初期(7 月12日)喷多菌灵,亩用药0.2 斤、0.26
斤。
8 月12日调查防效80%左右,千料重分别提高0.8 克和2.4 克,产量分别增加4.5 %和15.6%。
选自《北大荒农业》

大豆宽窄行播种效果调查
绥棱农场生产科 张德忠

扩大群体、增加叶面积能够提高大豆产量。采取窄行密植栽培法能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
窄行播法生育前期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但因封垄早、结荚鼓粒期垄内叶片互相遮荫,通
风透光差,花荚脱落的多,影响产量采用宽窄行播种法就能够解决前后期的矛盾,通过窄行扩大
绿色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宽行通风透光,从而增花保荚夺高产。
一、播种方法
利用中耕机改如下行距进行播种:机车两链轨间有三个苗眼,间距45厘米,机车行走道宽65
厘米,其余行距为50厘米,播种后实际垄宽分别为:机车两链轨间三条小垄中间的一条为45厘米,
其余两条为55厘米,两条轨道外侧两边行垄为57.5厘米,其余为50厘米,总平均行距为52.5厘米。
二、调查结果
选择密度适宜的地段查看出:效应行(机车行走两侧)平均亩产294.05斤,对照行(50厘米
行距)平均亩产239.5 斤,效应行较对照行增产22.78 %,中间五行平均亩产293.76斤,比对照
行增产22.66 %。
选择密度不—,株间分布均匀处调查看出:效应行平均亩产329.45斤,对照行平均213.88斤,
效应行比对照行增产20.29 %。中间五行平均亩产346.78斤,比对照行增产26.62 %,效应行增
产的主要因素是株数较对照行多。
原载《北大荒农业》1983第二期

马鹿伪狂犬病的初步诊断和防治
绥棱农场畜牧科 李成卓

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哺乳动物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症状为皮肤奇痒和中枢神经
症状。由于动物种类不同,其发病、病程、临床表现各有其差异。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最多
见于猪、牛、羊、犬和猫体上。尚未见到马鹿发生本病的报道,现将疑似病例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
我场十二队养鹿场—号产仔母鹿圈,1979年7月一8月中间,先后有4头成年母鹿发病,呈
散发,发病个体间隔时间短的3天,长的近40天。邻近圈的鹿均未发病,除本圈母鹿外,其它
养鹿单位的鹿只及其它家畜均未见发生。
二、临床表现
病鹿主要症状表现枕部和背部奇痒,病鹿以头部不断顶擦圈栏或立柱,时而头颈高扬,左
右摆动,而且频频回视腹部啃咬与股内,有磨牙,空嚼现象。病鹿体温均升至40℃一50℃左右
病鹿均有食欲,但吃草不多,可见到饮水,意识清楚,听从呼唤,未见有攻击人畜观象,头颈
各部没有麻痹。
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所见四例,病程短为14小时,长为2天,全部死亡。
三、病理变化
四头死鹿全部进行了剖析,其病理变化基本相似。死鹿营养上等。其枕部、头部及面部被
毛脱落,皮肤损伤。头部皮下呈红色胶样浸润。
心包液增量,心外膜有散在出血斑点;肺脏轻度膨大,色深红或淡红;真胃空虚,粗膜朔
红,并有充血区。肠系膜呈淡黄色胶样侵润。回肠呈暗红色,有血灌肠段,肠粘膜充血出色。
肠淋巴肿大多汁;肝脏切面外翻;浊肿;脾脏呈兰紫色,肾实质脆弱,切面不清;脑及脑膜血
管均充血。
病理组织学检查:脑切片见有非化脓性脑突变化;心、肝、脾、肾、出色性变化。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综合上述疑马鹿伪狂犬病,与狂犬病区别:和犬、野鼠有接触,但无咬伤史,也未见犬有
发生狂犬病病例;突然发病,死亡快,病程短;意识清楚,听从呼唤,无攻击人、畜现象;有
食欲,没见有麻痹现象;有奇痒,以头部不断顶擦圈栏或立柱,时而回视腹部、啃咬腹部,股
内皮肤为主要特征。
病例简介略。
五、治疗与防治措施
病鹿曾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菌药治疗,效果皆不明显,采取的防治
措施主要是:①发病鹿群固定专人喂饲,清扫工具及饲喂工具专用;②隔离病鹿及病鹿发生的
鹿群;③死鹿深埋;④剖析场及器械工具彻底消毒;⑤严格控制犬、猫及野鼠进入鹿圈或饲料
加工间;⑥搞好饲料、饲草及饮水卫生,采取上述措施未见本病再发生。
原载《中国兽医杂志》1983年第一期

2、4~滴丁酯处理黑春一号小麦增产
——绥棱农场 曹武 张德忠

黑春—号小麦对2、4~滴丁酯敏感,用比正常量高20%的剂量,即每公顷1、2公斤(商品
量)处理后,畸形穗90%以上。畸形穗的穗粒数增加245~50.2%,产量比没用药剂处理的对
照增加30%以上(处理区与对照区条件一致,均无杂草影响)。
加大剂量处理后的小麦比对照和正常剂量处理的小麦晚熟1~2天。处理后小麦千粒量有增
有降,其规律是穗粒数越多粒量较越低。推测若加大水肥,满足小麦生长需要,粒重会进一步。


选自《北大荒农业84-2期》

发霉大豆致死十三匹役马
王浩然 李成卓 吕更生 刘景权

1983年6月,绥棱农场四队役因喂饲发霉腐败大豆死亡13匹。本病小规模群发,刚抗菌素
及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障碍、吞咽麻痹为特征。
一、病的发生与临床表现
该队养马30匹,其中役马20匹,于1983年6月开始喂发霉腐败大豆。至6月16日先后有15匹
马患病,经临现场抢救,治愈2匹,死亡13匹。
本病以厩舍为单位发生,发病间隔时间2天~3天,按发病,病程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各型症基本相似,只是病程不同。
临床表现体温37℃一38℃,脉搏40—80次/分,呼吸25~40次/分,急性、亚急性病马均
表现精神高度沉郁,长时间呆立不动,草团有时掉出或留在口中不能咽下。以胃管刺激咽部不
能引起吞咽反射。多数病马有喘鸣声。病后期嘶叫声吵哑或只见两鼻翼颤动而不能发声。口渴
欲饮水,只将唇部插入水中而不能饮入。口腔易被开张。舌体从口中脱出或被拉出后而不能收
回。强刺激舌体不见疼痛反映。多不见排粪,直肠内蓄积大量干硬粪球。尿少,色淡黄,混浊
不清。可视粘膜潮红稍黄染,肠音微弱或无肠音。
病马迅速消瘦、毛焦臁吊。初期不愿行走,随病情发展表现肌群振颤,四肢运步失调,行
走踱跄,极易跌倒。病后期呈侧卧,眼睑下垂似睡眠状态,听到呼唤一般都能起立。病后期呈
侧卧,不能自行站立,人工扶持站立不稳并很快倒下。末期出现昏迷,四肢呈游泳式抽动。
临死前全身大汗。淋尿、口半张,舌垂于口腔外。慢性型表现咀嚼缓慢,尚能吞咽,行走
缓慢,精神状态欠佳等状态。病马自发病至临死前视视觉、听觉均有反射。
二、病理变化
腹水1200~1500毫升,呈桔黄色,胃内不少量食物和大量气体,结肠内蓄有多量较干硬粪
块。胃底、小肠大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卡他性炎症。肝暗红色,体积增大,边缘较钝,切面
小叶不清。脾被膜下有粟粒大小的散在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外观暗红,切面多汁,充血出血。
膀胱内各满淡黄色混浊尿液,1200一1500毫升,肺暗紫色,指压弹性较弱,有坚实感,肺体积
增大,边缘较钝,小叶间质水肿,有透明感,肺边缘红色肝变。心包液100~150毫升,呈桔红
色,心肌较软,心冠,纵沟处有出血斑点,心冠脂肪似黄白色胶冻样,半透明。咽喉部粘膜充
血,淡黄色胶样浸润。脑血管怒张充盈。
三、实验室诊断
依据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①肉毒中毒,②霉菌中毒。通过
对胃肠内容物,发霉腐损黄豆、谷草检验,发霉黄豆浸出液含肉毒梭菌霉素,可使小白鼠致死;
而谷草浸出液无毒素存在,小白鼠健活;胃肠内容物检出镰刀菌。
通过实验诊断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肉毒梭毒素中毒。
四、防治
对病马采取解毒、排毒、补液、强心、营养、利尿和兴奋延髓神经等综合性治疗。曾采用
葡萄糖、碳酸氢钠、硝酸士的宁、硫酸钠、安那加乌洛托品、氯化钙及磺胺,每日用碳酸氢钠
水溶液深部灌肠一次,应用上次措施对急性、亚急性病马都无效,对慢性病马有一定疗效。
停喂发霉黄豆,增加放牧时间,病马尸体深埋,粪便堆积发酵,厩舍用具彻底消毒。除停
喂发霉腐败黄豆几天后发生三匹病马外,至今再未发生本病。
五、讨论
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引起高蛋白物质腐败,产生肉毒毒素。
绥棱农场往年各队都有部分发霉腐败黄豆作为饲料,由于今年夏季阴雨连绵,使肉毒梭菌
在发霉黄豆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各种霉菌毒素对马也有中毒作用;这次中毒是以肉毒中毒
为主。
肉毒中毒是以运动神经障碍,吞咽麻痹为特征的疾病。在发病初期只是表现咀嚼缓慢、吞
咽困难,若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病马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应注意防止饲料腐败,禁止利用腐败饲料喂家畜。
选自《北大荒农业》84年2期
页码>=34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