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1983年,3月8日,本场党委根据黑龙江省和省农场总局的部署,下发七号文件,成立了
由18人参加的编审委员会,研究了编写《绥棱农场史》的初步方案。下设编写办公室,由党委
办公室主管这项工作,负责人羡福海,编辑关国兴。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84年3月完成了《绥
棱农场史》初稿。
1985年11月,本场党委对史志办编辑人员进行了调整,张国龙调到史志办从事场史编纂工
作。根据上级史志部门的新要求,经过了3年的艰苦工作,于1988年11月完成了《绥棱农场志》
征求意见稿。1990年1月,管局场史办组织各场的史志编辑人员对《绥棱农场志》征求意见稿
进行了评审,提出不少宝贵的修改意见。
本场党委十分重视场史编写工作,于1991年5月调整了场史编审委员会成员,重新设立了
场史编写办公室,加强了对场史篇写工作的领导,编辑由1人增加到2人,使《绥棱农场志》的
增补修订工作顺利进行,经过史志办全体人员的努力,于1991年12月完成了27万字的《绥棱农
场志》送审稿的撰写任务。这部场志,以《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按照
生产发展的线索,采用志书体例,力求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论述了本场从1955年
建场到1985年12月底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农场历史的本来面貌。使全场
人民了解农场的过去,更加热爱农场,从而以加倍的努力把农场的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编写农场史,资料是基础。本场1968年前的文档资料,经过10年动乱,散失很多,我们花
费了大量的力量和时间,收集资料与考证资料。查阅了本场的全部档案。召开座谈会,登门拜
访知情人。
编写农场史,是个新工作,加之我们水平低,故而力不从心,我们只能边学边干,在干中
学。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学习外单位的编写经验,并得到总局、管局史志办的及时指导。对于
一切给予我们支持的单位和给予我们鼓励、指教、帮助的同志们,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绥棱农场史志办公室
1991年12月10日
《绥棱农场志》编修人员
页码>=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