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1990年以前,农田基本建设以单一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主要的治理措施,1991年以后农田基
本建设是以农业综合开发形式进行治理,采取以水利工程为主,配合相应的农业、农机、科技
推广、林业等综合治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使过去的易涝、易旱低产田变成了田成方、
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生态农业区。
一、机构沿革
1991~1993年,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在水利科,主任由水利科科长张德忠兼任。
1994年3 月,农发办单独成立列为机关科室,张利君任农发办主任,主管全场农业综合开
发和水稻开发工作。
1997年,五荒开发办公室并入农发办。
1999~2000年,张利君内退,黄晶任农发办主任。
二、发展概况
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农业特定发展目标的综合经济活动,是促进农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
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农场从1991年以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先后兴建了二八小区、双兴
小区、六队小区、七队小区、二队小区、三队小区和五队小区等7 个小区。改造中低产田4.5
万亩,发展水田2 万余亩,改善水田面积1500亩,开发荒原4 万亩。
三、农业综合开发区
(一)“二八”小区
1990年11月,总局水利局、农垦设计院等单位25位专家来场,对“二八”小区工程进行可
行性论证后,同意立项,分3 个年度实施,即1991~1993年。“二八”小区包括“二八”沟子、
十三队王荣庙水库灌区和六队火烧沟水库灌区,到1993年发展水田3500亩,小区总投资186.88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7.36 万元,农贷63.65 万元,企业自筹55.87 万元。主要工程项目:引
水干渠1 条11公里,土方量20万立方米;农道2 条总长19公里,土方量18万立方米;主排水1
条1 公里,土方量3 万立方米;截流沟1 条13公里,土方量为23.9万立方米,涵洞1 座,闸4
座。购置农机具5 台件,营造农防林1000亩,科技推广7.33万亩。
(二)双兴小区
双兴小区位于双兴水库下游的一条狭长河谷平原,1994年立项,1994~1995年两年建成,
小区建设总投资167.9 万元。双兴小区1994年开荒1500亩,1995年开荒种水田2000亩,1995年
已与绥化供销社签订开荒种水田合同,1996年完成4500亩,到2000年双兴小区有水田8000亩。
双兴小区完成引干渠1 条、支渠2 条、斗渠27条,斗沟40条、跌水4 座,雍水坝3 座,进水涵
闸3 座,永久涵1 座、简易涵23座、泄洪闸2 座、渡槽1 座等工程。营造防护林2800亩,科技
推广3 万亩。
双兴小区于1999年进行了改造,总投资151.2 万元。主要完成兴建跌水1 座,涵闸14座,
渠道清淤18.35 公里,修机耕路17公里等工程。新建水泥晒场2000平方米,购买农机具2 台。
(三)七队小区
七队小区包括七队和五队平原水库灌区,于1995年9月开工,1996年5月竣工,总投资300.8
万元,主要完成土方33万立方米,完成排水沟70.4公里,涵洞20座,标志牌1 座,打井300 眼,
造林100亩。七队小区于1995年承包给香港商人李嘉杰1万亩荒地,于1995年9 ~11月开荒4500
亩。
(四)六队小区
六队小区包括六队和十三队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400 万元,于1997年5 ~10月完
成。完成排灌渠系50公里,总土方80万立方米,农田路2 条2 公里,建筑物桥2 座,跌水节制
闸1 座,涵49座,机电井300 眼。
(五)三队小区
三队小区为治涝工程,治涝面积1 万亩。于1998年8 月开工11月初完工。总投资412 万元,
完成工程排水渠系150 公里,土方80万立方米,完成桥涵12座,造林500 亩。
(六)二队小区
二队小区于1999年5 月开工,1999年11月竣工。小区总投资467.3 万元。修排水渠系95公
里,土方65万立方米,桥涵建筑物10座,农田路25公里,水泥晒场2000平方米,造林800 亩,
治涝面积2 万亩。
(七)五队小区
五队小区于2000年5 月开工,10月竣工。五队小区总投资492 万元,主要包括五队和双兴
小区共完成永久涵15座,竖井式涵1 座,十八垧塘坝输水洞1 座,溢流坝1 座,筛网式跌水1
座,泵站1 座,修建灌排渠系43公里,土方40万立方米,打井20眼,农道3 条17公里。造林1000
亩,购置钢架大棚100 栋。治理面积2 万亩。
四、农业投入
1986年以来,农场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额逐年加大,截止
到2000年,用于农业种植业的投资累计达26143 万元,使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粮食
产量逐年增加,真正实现了农业丰产丰收。
农场农业投资情况一览表
(1986~2000年)
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