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标准化作业

第四节 标准化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对机械标准化作业要求越来越高。
进入80年代末期,农场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实施田间标准化作业,并将此做为长期系统
工程来实施。

一、整地作业

1991年农场翻地作业机车全部配备了合墒器,进行复式作业,部分地块采取深松、耙茬,
提高了机械作业效果,同时减少了作业遍数,降低了作业成本。

1995年,实行耕作改制,取消大犁翻地作业,采取深松、旋耕、深松耙茬的作业方式。全
场的四铧犁全部改装成深松犁,农场购进10台全方位深松机和5 台中型耙,用于耕作改制,机
务科设1 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1997年,农场通过场七届二次职代会制定了《农业标准化实施细则》和《绥棱农场关于进
一步提高农业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的决定》,对每项作业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全场整地作业
标准又有了新的提高。

二、播种作业

1989年以来,为了提高播种作业标准化水平,农场在春播之前,机务科对全场的春播机具
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发放合格证,不合格的机具不准参加作业。在作业前召开两次播种定
标会,一次在麦播前,一次在大田播种前,对播种作业质量及农艺要求都明确标准。同时通过
开展劳动竞赛,促进作业质量的提高。

1990年,从海伦机械厂和依兰机械厂引进了14台大豆精量点播机,1994年全场已有35台大
豆精量点播机,大豆播种全部实现了精量播种。

1996年,农场研制了10台麦类播种三线起落机,减少了麦类播种的重漏现象,提高了麦类
播种的作业标准化,年可增收节支12万元。

1998年,从辽宁瓦房店引进了4 台气吸式播种机,使大豆播种的精度又有所提高。

三、田间管理

自1986年以来农场大田机械管理程度达95%以上,机械施肥、施药达到100 %,田间管理
实现机械化。

1992年,农场修配厂研制了旋转锄18台,用于田间锄草收到较好较果。

1997年,农场下发“农业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和“提高农业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的决定”,
对田间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全场田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收获作业

1986年以来,农场机械收获作业质量不断提高,小麦、大豆等作物全部实现机械收获。随
着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机械收获能力不断增强,机械收获设备逐年增加。

1990年,从佳木斯收获机厂购进JL—1065收获机3 台,其中配有大豆挠性割台的1 台,
从依兰收获机厂购进了40套大豆低割装置配齐了全场E512 收获机,既提高了作业质量,又保
证了作业效率。

1991~1992年,购进叶尼塞1200P收获机15台,为战胜涝灾发挥了作用。

1992年,为提高E512 收获机的清选能力,购进40套大摆幅进行清选技术改装,使收获质
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996年,购入玉米收获机4 台。

1998~2000年,农场先后从佳联购进JL—1075收获机8 台,1062收获机1 台,1042收获
机2 台,大型收获机均配有大豆挠性割台、防陷半链轨和茎杆粉碎器,随着大型收获机不断购
入既增强了全场收获力量,又提高了收获质量和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