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企业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986年,农场隶属关系转变后,即把扭转工业发展不利局面提上日程,1989年农场设立工
业管理部门,配专门核算人员,设置工业会计、出纳员、统计等独立的工业核算体系,为此农
场工业企业单独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1987~1996年农场工业进入一个较为兴旺的发展时期,
先后有生产企业10个,其中未投产企业1 个。生产的工业产品有:面粉、豆油、锯材、红砖、
流水石材、纯碱、氯化铵、果汁、果酒、果酱、浓缩果汁、白酒、汽水、饮料、面条、蛋糕等。
这期间,是农场建场以来对工业投入最多的时期。对黑加伦果酒厂、修配厂、粮油加工厂、水
利发电站、地板地厂、浸油厂续建工程进行了大型技术改造。
1987年春,投资54万元兴建化工厂,同年秋投产,当年生产纯碱氯化铵100 吨。
1988年,农场为解决部分哈市知青返城后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的实际,为设立一个对外贸易
的窗口,在哈市建起了哈尔滨民兴饮料厂。同年农场利用修配厂大修理车间和铸造车间与黑龙
江省海南经济贸易公司、黑龙江省轻工承包公司三方联营投资354.34万元兴建绥棱农场浸油厂。
1990年,黑加伦制品厂增加了浓缩果汁生产车间。当年生产浓缩果汁6.2 吨、果酱7 吨。
1991新增了罐装白酒生产线。
由于海盐和硫酸等原料涨价,加之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成本过高,1990年,化工厂停产。
1993年农场在化工厂原有厂房的基础上,投资29万元,购进地板块生产加工设备,成立了绥棱
农场地板块厂。同年哈尔滨民兴饮料厂因动迁而停产。同年农场阁山采石厂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矿产资源法》实行统一管理有关规定停止采石。
1994年,农场投资65万元对加工厂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由生产普通粉到生产等级标
准粉,面粉加工能力提高到30吨/日。同年农场投资137 万元对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由皮带
传动改造为铜轴一体传动,使年发电量提高到350 万度。
1995年,经绥化农场管理局批准农场投资273.66万元对浸油厂进行续建,次年竣工并一次
试车成功。
一、修配厂
农场修配厂始建于建场初期,是农场农用和其它机械维修、保养与制造的综合性工业企业。
1988年,由于新建浸油厂占用了大修理和铸造车间,使各种机械无法进行正常标准的维修。
为充分发挥修配厂维修、保养和制造作用,提高农机管理与使用的标准化,1992年,农场投资
118 万元新建800 平方米的大修理和400 平方米铸造两大车间,改造后的修配厂生产修配技术
能力明显增强。同年12月修配厂投资6.8 万元从无锡市电炉厂购入1 座中频电炉,使铸造车间
年产铸铁配件30吨,铸钢配件60吨。
该厂是农场早期建厂的老工业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规范,先后承担和完成农场多项
农机革新项目,职工最多时达65名。1992年修配厂工会被省农垦工会评为先进科队工会。1986
~1996年该厂和党支部均多次受到农场表彰。由于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职工冯继光、金顺子先
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11月金顺子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
号。1998年农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修配厂实行租壳卖瓤承包形式,成为股份经营企业。
二、粮油加工厂
粮油加工厂始建于建场初期,是供应农场粮油白酒等生活必需品的加工基地。1993年前使
用的面粉加工设备是建厂初期购进的一套125 型面粉机,由于设备陈旧老化,出粉率低,不能
生产等级粉,满足不了全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产品很难打入市场。为提高面粉加工水
平,农场于1994年5 月购入一套LF—28型面粉加工机,改造后的面粉加工车间,可生产3 个
等级的面粉(特一、特二、标准粉),日产分别可达“特一”17吨、“特二”23吨、“标准粉”
28吨,年产量达近万吨,其产品在满足全场人民需要的同时大量投放市场。
1986~1990年,粮油加工厂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实行统购统供,生产原料及产品销售有充
足保证,出现一段较好的发展时期,加工项目由米、面、油增加了糕点、面条、烧酒、肥皂等,
车间由原来2 个增到5 个,还发展了种菜、养猪等副业,职工人数也迅速增加,最多达86名。
1991~1994年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加工原料取消统购统供产品销售进入市场化,加
之经营管理混乱,造成该厂出现严重亏损。1996~1997年对外租赁承包2 年后于1998年实行产
权转让,使该厂成为民营企业。
三、制砖厂
制砖厂自1985年停产后于1986年恢复正常生产,年均生产红砖400 万块,红砖主要供应场
内基本建设。为提高红砖质量与数量农场多次对制砖设备进行技术改造。1994年农场与砖厂厂
长王凤国签订为期三年的承租经营合同。1996年农场因砖厂单方终止合同,对制砖厂干部解聘,
1997年农场将砖厂对外租赁承包。1998年将砖厂产权转让个人。
四、采石厂
1986~1989年,采石厂隶属制砖厂管理。1990~1992年采石厂由工业科直接领导,独立核
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开采山石主要供应农场基本建设。1993年采石厂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矿产资源法》实行统一管理有关规定,绥棱农场与绥棱县政府达成停止采石协议,1999年
8月11日采石厂由绥棱县人民政府接管经营,并给予农场经济补偿金30万元。
五、黑加伦果酒厂
黑加伦果酒厂建于1985年,原以生产汽水为主。1986年9 月27日新投产的黑加伦果酱、果
汁饮料食品经地区级质量评定,被列为优质产品行列。1987年农场经过对原料基地、产品品质
以及市场等综合考察,在原厂基础上建立浆果综合加工厂。职工由27人扩增至48名。同年8 月
29日,农场在厦门首次展销黑加伦果酱、果汁,一次成交额13.8万元。1988年7 月农场自筹资
金72万元引进了鲜果汁和饮料灌装生产线。1990年10月省国营农场总局对农场黑加伦制品厂投
资50万元,为将黑加伦浓缩果汁申报绿色食品创造条件。同年,引进浓缩果汁生产线,建起100
平方米的浓缩果汁生产车间,产品由起初的汽水发展到黑加伦果酒、果汁、果酱、浓缩果汁,
在较短的几年间黑加伦果酒厂生产出黑加伦系列产品。1991年黑加伦果酒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认
定为绿色食品。1997年果酒厂实行产权转让,成为民营企业。
六、化工厂
1987年,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纯碱氯化铵100 余吨。后因原料涨价,生产设备落后,产品
质量达不到要求标准,原料采购及运输困难,1990年停产。
七、哈尔滨民兴饮料厂
1988年,建于哈尔滨道里民兴街,行政隶属驻哈办,业务由农场工业科负责。职工18名均
为农场的哈市下乡返城的知青和部分知青配偶,主要生产汽水等饮料,1993年由于厂房动迁而
停产。
八、地板块厂
1993年,农场利用原化工厂的厂房,投资29.3万元购入地板块生产加工设备,兴建地板块
厂。建厂初期受厂房及设备的影响,生产出的产品规格与品种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1996年
6月,农场对烘干窑进行技术改造,又新增添了压刨机等设备,对地板块生产线设备进行更新
与改造,使地板块生产增加了7 种规格的产品,产品质量好市场畅销,远销到哈尔滨和秦皇岛。
随着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97年8 月农场对地板块厂实行产权转让,原厂长隋传库
成为民营厂长,地板块厂更名为宏远木器厂。
九、水利发电站
水利发电站始建于1976年,1978年建成投产。1990年农场对配出线路进行了改造,年发电
量可达120 万度。1994年,农场筹集137 万元资金对水电站进行全面改造,购进6 台发电机组,
总装机700 KW,年设计发电量可达350 万度。水电站一直隶属农场电业管理站,2000年由于
国家关停小水电的政策,农场以8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绥化电业局经营,经营期限为2001~2010
年,绥化电业局每年通过降低电价给予农场优惠。
十、浸油厂
浸油厂始建于1988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加工大豆8000吨,由农场、黑龙江省海南经济贸
易公司、黑龙江省轻工承包公司三方合资建设。截止1991年7 月三方共投资354.34万元,农场
投资占68.5%,省轻工承包公司投资占15.05 %,省海南经济贸易公司投资占16.45 %。由于
建材及设备涨价等原因,合资的另两方不再投入资金,使工程停建。1994年农场买断另两个投
资方的股份,实行农场独资经营。1995年6 月经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批准,浸油厂续建工程上
马,完成了豆粕库、油囤、粮仓、水泥地面、凉水池、各车间的砖围墙、厂房的维修等土建项
目,完善了车间的防爆、防火设施,全部设备的安装调式工程,整个续建工程投资273.66万元,
全部续建工程经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并于1996年交付使用,1997年1 月29日浸油厂正式投料试车
成功。浸油厂先后两期工程共投资628 万元。
浸油厂续建工程竣工后,农场将浸油厂承租给王耀民,合同约定年上交农场租金30万元。
自1997年1 月试车成功后,由于王耀民缺少资金等问题,却借口供水等问题与农场打起了合同
纠纷官司,2000年仍未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