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外贸

第三节 外贸




一、机构沿革

1986年8 月,农场撤销经销公司,刘德臣任商业科科长兼外贸科科长至1993年1 月调林工
商公司。

1993年2 月,农场成立农工商公司,下设粮贸公司,赵国文任粮贸公司副经理,崔德友任
外贸科副科长,李秀奎任粮贸公司党支部书记。

1994年2 月,武国强任商业外贸科科长。

1995年1 月,武国强任农场副场长,王军任粮食科科长兼管外贸。

1995年2 月,李秀奎内退。同年11月赵国文内退。

1998年1 月~1999年3 月,韩东华、李建强先后任粮贸党支部书记。

二、外贸出口

多年来,农场外贸出口业务及项目有所增加,由单一的大豆出口发展到蕨菜、鹿茸和白瓜
籽等,大豆出口每年均有分局下达计划任务,其它项目出口根据收购量而确定,力争多出口多
创汇。

1986~2000年,农场共出口大豆24000 吨,创汇4800万元;出口蕨菜150 吨,创汇15.5万
元;鹿茸45公斤,创汇13.5万元。外贸出口不仅给农场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种植户
得到实惠,尤其是国内产品价格低迷时外贸出口更显强劲优势。

三、流通渠道

农场出口商品主要流通渠道农垦绥化管局(后改分局)外贸处。流通过程先由农场申请,
组织货源,外贸处进行验收后下达出口指标。大豆出口主要流向日本、俄罗斯、香港及东南亚
等地区,山野菜出口流向日本;鹿茸出口流向南韩、俄罗斯等。

四、基地建设

农场十分重视外贸出口基地建设,依靠科技和出口标准实施种植措施,根据轮作和耕地条
件,确定出口基地示范田,以此确保多出口创汇。农场在十二队建立鹿茸出口基地。利用得天
独厚的森林资源发展山野菜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