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概况 农场非国有经济工作15年中,经历了抓多种经营、庭院经济(职工自营经济)、非国有经
济三个阶段。
1986~1989年,多种经营时期,当时国有经济为主导,农场开始注重农业、场办工商以外
的经济组织形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出现了劳动服务公司兴办的集体所有制的商店、小工
厂、小服务站,个体商贩和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养殖、种植业等集体、个体经济,中草药等经济
作物进入种植行列。
1989年8 月,庭院经济指导委员会成立以后,农场将这项工作正式纳入农场党政工作日程。
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990年以后,农场把庭院经济视为职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
径,加大了领导和扶持力度。每年庭院经济办公室都根据场情,依托资源优势,制定庭院经济
年度发展计划,农场研究后均以文件形式下发,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统一全场发展步伐。1991
年农场以兑现工资形式拿出30万元,帮助职工购买奶牛100 头。第一生产队建起“奶牛公寓”,
当年全场奶牛发展到231 头。1991年4 月29日,农场召开庭院经济交流会。1992年农场下发文
件对1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进行表彰,4 月16日农场召开庭院经济表彰大会,总结部署庭院经济
工作,对1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披红戴花,予以奖励。1994年农场十一队与省农垦工会结成扶贫
帮困联系点,在省农垦工会帮扶下,农场总结出“大玉米、大窝瓜、大肥猪”职工发展庭院经
济脱贫致富模式。1994~1995年全场各集体养猪场和场办养鹿场全部转卖个人经营,1990年恢
复组建的汽车队几经波折产权也全部转让给职工个人经营。14个农业生产队,家庭农场、股份
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各半,农场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增大。面对新的经济形势,
1995年2 月24日,场长邹积慧在八届一次职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农场发展的“十大战略”,
其中发展非国有经济有三大战略,即畜牧业“十百千万”工程战略,瓜菜战略和双体战略。随
后农场成立非国有经济发展总公司,农场党委书记姜立夫任总经理。3 月25日,农场召开“绥
棱农场非国有经济工作会议”,会上做出了《绥棱农场关于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决定》,制
定了《绥棱农场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目标实施方案》,非国有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
理在会上与副总经理签订了经营合同。农场进入非国有经济发展时期。
1995年8 月26日,综合大市场竣工投入使用,全场职工发挥资源优势,依托流通优势,特
色经济发展迅速。八队盛发养猪场、三队经环养猪场、场部甘泽种猪场年出栏肥猪千头以上,
十二队广发养鹿场年产茸90公斤以上,实验站陈子峰粉房加工的淀粉、粉条打入周边市场,双
兴水库任君安投资4 万元于1998年建起“君安狐貉、肉狗养殖场”,水利队后勤人员还集资试
验养殖4 只驼鸟。企业运营机制改制,农场1997年将果酒厂、加工厂、机关小车队、机关打字
室转卖个人经营,修配厂、基建队、地板块厂、机关招待所和食堂“租壳卖瓤”个人经营。1998
年农场将发展非国有经济列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绥场发[1998]18号文件印发了
《绥棱农场1998年发展非国有经济工作方案》,制定发展规划,调整领导机构并把发展指标纳
入财务计划,下达给各基层科队单位,农场还与各基层单位签订责任状,与生产队主要领导干
部年薪和评优挂钩,绥场发[1998]35号文件印发了《绥棱农场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决定》,
制定了10条发展非国有经济的优惠政策,提出了“一强化、两到位、三提高”的保证措施,加
大了发展步伐。1999年8 月农场再次以绥场发[1999]12号文件印发《1999年加快发展非国有
经济工作方案》,对31个基层科队单位下达非国有经济必保指标和力争指标。2000年农场又以
文件印发《绥棱农场发展非国有经济实施方案》,7 月4 日,农场工会、场非国有经济办利用
工会季度例会,组织科队单位主抓非国有经济的部分单位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分别参观全场
种植、养殖及商服业的14个现场,交流非国有经济发展经验,研究部署非国有经济发展工作,
到年底全场非国有经济创总产值6700万元,占全场国内生产总值47%,从业人员4160人,占总
人口的51%,有2400户从事非国有经济,占总户数的81%,从业户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为1.2
万元和0.6 万元,涌现出了超10万元以上的大户63户,实现增加值3400万元,比上年增加807
万元。在组织职工发展非国有经济过程中,农场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提供项目、信息和给予资
金扶持等措施促进发展,另一方面下功夫指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学习力度,提高职工科
技水平,选树典型引导,激励职工发展非国有经济积极性。
1995年,农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确定了“123 ”工程年底评选了20名非国有经济致富大王。
1996~1997年,劳动竞赛发展为“1234”工程,年底评选了30名依靠科技致富带头人。
1998~1999年,调整为“112233”工程,年底分别评选了30名发展非国有经济致富带头人。
发展非国有经济解决了职工下岗就业,场部地区下岗职工926 人,已有790 人实现再就业,
占下岗职工的85.31 %。
农场非国有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
(1990~2000年)
表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