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农场
党委始终坚持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农场机构几经改革,但没有撤消或合并思想政治
工作机构。各生产队一直配备专职党支部书记和专(兼)职工会主席。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
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除了抓好每季度一次的形势政策任务教育外,还通过拍电视专题
片、开展“三文明(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月”,组织“党的知识竞赛”、
“青年读书演讲会”、“北大荒典型报告会”,建立“学雷锋小组”成立老干部关心教育下一
代委员会,由老干部向青年做艰苦创业报告,培育提炼农场的企业精神,创作场歌等多种多样
的教育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取得振奋人心,激励前进的较好效果。
1991~1994年,农场党委明确提出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两层皮”的问题,要求必须结合
生产经营和人的思想状况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当时农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把实现常年
抗灾保丰收的目标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一时期党委每年都在麦收前或麦收结束后,组
织党支部书记、机关科长对各生产队进行一次全面工作检查评比。结合各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的
重点,根据党委统一部署,每个生产阶段,宣传部都起草生产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要求,由
党委领导审批以文件印发,加大对各党支部和群团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各生产阶段总结
大会都设专门日程总结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施效果。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将政
治思想工作具体化,真正与生产经营、抗灾自救、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1996年6 月28日,
农场党委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九队、十一队、十二队、场直实验小学党支部在会上专题介
绍加强班子建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绥化管局党委书记刘继光、农场党委书记邹积
慧分别讲话,就班子建设、加强和引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有各生产队领导和
机关干部参加的政治工作会议,对农场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5~
1998年农场党委提出建立大政工的新格局,农场党委成立中心理论组,每年都开设政治理论专
题讲座。1997年在全场开展了“企业与职工进入市场大讨论”,从思想上解决干部职工进一步
转变观念问题,在干部和党员中开展了“想群众、办实事、当公仆、树形象”活动。1999年开
始,粮食市场疲软,加之多年受灾严重挫伤了职工种地积极性。针对这一实际,党委宣传部和
工会相继编写的《学习十五大精神、积极投身到农场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实践中来》、《认
清形势,振奋精神,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减负增效,迎接挑战,面向市场寻求发展》等
多篇职工形势教育材料,使职工群众重新认识场情、振奋精神,坚定种好地,发展质量效益型
农业的信心。2000年3 月农场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探讨新时期思想
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十一队、八队、七队的支部书记,十一队、十二队工会主席分别介绍
了经验。党委书记孙信成在会上就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地位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讲了话。讲话中正确地分析了农场职工存在的十强十弱的思想状况,提
出了新形势下,农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八个结合”“六个转变”的新思路,即坚持思想政
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继承与创新”、“与严格的行政管理”、
“身教与严教”、“表扬与批评”、“尊重、关心、理解、教育培养人”及“解放思想与实事
求是”相结合;实现“指导思想”、“活动形式”、“工作主体”、“评价标准”、“工作方
法”、“干部素质”的六个转变。由于1996~2000年,农场党委率领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
思想政治工作做为企业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迎接新挑战的紧迫任务,贯穿到农场改革和
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扶贫帮困的全过程,较好地构建了“大政工、全
方位、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使思想政治工作长做长新,越做越
好。1999年农场党委被黑龙江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0年农场党委题为《在加强和改进
中创新,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典型经验在绥化分局党委(扩大)会议上做了大会
介绍,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