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节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15年来,农场十分重视
思想道德建设,在党委领导和统一协调部署下,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武装部、司法科等
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过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养成教育、选树典型、组织培训、
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政治形势先后选树杨德志、
孔令保、焦宝芹、李永华、成晓萍、朱大彦、顾红星、王秀兰、羡付海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用
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影响教育职工群众,推进文明道德的养成。思想教育1986~1989年以爱集
体、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农场宣传部和工会结合国内及农场形势坚持每季度编
写一期职工形势教育材料,发到各党支部,各党支部和工会组织职工进行学习。1989年北京发
生政治风波,农场借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度,组织职工开展回顾和反思,学习邓小平同
志的讲话和四中全会公报。

1990年开始,全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以“三热爱”和“四有”教育上。即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农场集中开展了“三热爱”系列教育活动。

1992年,围绕经济建设农场开展了“高举奔小康旗帜,加速农场双文明建设”的大讨论,
职工思想观念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裕的解放,为发展庭院经济,加速小康场队建设步伐奠定了良
好的思想基础。同年,为配合经济发展,农场选树了庭院经济十大王,并在“三热爱”系列教
育活动基础上开展了社会主义系列教育活动。

1993~1994年,结合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组织职工开展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活动,着重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农场利用报告会、座谈会、
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和集体讲课辅导、广播电视讲话、先优模事迹巡回报告等手段将邓小
平理论传播到职工群众中。到1994年农场举办各类人员在岗培训班43期,培训人员达3211人
(次)。

1995~2000年,农场将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转移到市场经济观念教育上,使职工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先后编印《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职业道德建设》、《营造文明科学的社会环境》等职工形势教育材料。
党委中心理论组加大理论研究和辅导,努力在全场干部职工中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五变五为”,
即变内陆意识为特区意识;变所有制标准为生产力标准;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变只重视投
入不重视产出为既讲投入更讲产出;变产值标准为效益标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颁布后,
全场掀起了学习贯彻热潮,农场举办了“讲文明树新风”答题竞赛,“倡导文明新风,创建美
好家园”等多项活动。结合三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农场加强职工法制观念教育,定期组织
职工学习《工会法》、《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诉讼法》、《婚姻法》等法
律法规,为让职工进一步了解掌握法律常识,农场先后聘请法律顾问王玉英、省农垦工会李方
俭等领导来场为职工讲授法制课,职工的法制观念得到逐步增强。先进典型影响、系列思想和
法制教育及公民道德养成等教育提高了职工群众的文明道德水平,有力推进了思想道德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1998年九队职工杨凯棱被评为全省职业道德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