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明单位建设
第三节 文明单位建设
1986年,农场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为目标。将切实搞
好思想道德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科技与文化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和场容队貌建设、尤其是
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文明单位建设的首位,加强对职工、干部、家属和青少年进行“四有”
教育,努力培养一支过硬的“四有”职工队伍。当年,农场生产队的文明单位建设取得了可喜
成果。九队、八队率先进入省级卫生文明村行列。农场变电所获得省级红旗变电所称号。从1988
年开始,农场逐步完善了文明单位建设的“三项制度”即岗位责任制度、检查评比制度和奖惩
制度。农场每年按《省文明单位建设的暂行规定》要求和标准开展4 次检查评比,半年总结并
向全场通报一次,评比结果与单位评优、领导奖金、工资挂钩,决定职工奖惩。这三项制度有
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的积极性。1988~1990年,四队、实验站又相继进
入总局卫生文明村行列。
1990~1991年,全场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
“四有”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1990年,
农场被农垦总局评为文明单位;首批命名医院等10个单位为场级文明单位。1991年农场进入总
局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1992~1994年,农场组织开展了以讲精神文明、科技致富,建设花园
式生产队为主要内容的评、比、建活动。职工思想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农场经济得到进一步
发展。1992~1994年的3 年中,职工群众仅在赈灾、希望工程、助残、建医院门诊楼等项公益
事业中捐款多达36万元。全场社会秩序良好,发案率控制规定指标内。公益事业有较大发展,
场部和6 个生产队吃上了自来水,安装了彩色电视差转机,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场部地区
环境建设也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修建花坛12个,安装了路灯。生产队按照净化、绿化、香化、
美化的“四化”要求,八队率先建成农场花园式生产队。1995年,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
环境建设为文明单位创建载体,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和形势教
育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全面加大文明单位建设力度。农场坚持开展
体育运动大会、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比赛等社会主义系列思想教育活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1995年完成了水电站2 次改造工程,开通了512 门数字程控电话;兴建了综合大市场;建设了
西山养老院;为场部地区和6 个生产队安装了有线电视;进行了全场道路的彻底维修,总投资
达781 万元。农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全面进行深化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和社会得
到进一步发展。1996年,农场全面开展“三建、三创、三优”活动,即搞好花园式单位(生产
队)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小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个人,抓好优良秩序、
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工作。1997~2000年,本着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大文明单位建设资金投入
力度。以强化窗口、服务行业的优质服务为突破口,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为重点、以创建
花园式单位(生产队)为手段,开展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其中,公安分局实行了警务公开及
110 报警服务承诺制,老干部科推行为老干部服务承诺制,医院开展文明用语100 条服务活动。
企业文化逐步呈现好的发展势头,场文艺演出队1992年以来,深入各生产队演出达115 场(次)
之多,起到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积极作用。截至2000年涌现出场级文明单位29个、分局级
文明单位13个、分局文明单位标兵2 个、总局文明单位2 个、总局文明单位标兵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