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群众生产

第三节 群众生产




群众生产工作是工会直接参与和促进企业经济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对接的重点工作。

一、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与劳模管理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1995年为线划为两个时期,1986~1994年基本在延续以往竞赛模式基
础上有所发展。农场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对1986~1990年劳动竞赛表述说,
“在重点抓好单项竞赛活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综合性竞赛内容,采取物质和奖金相结合的办
法,广播、板报与电视摄像相结合,使劳动竞赛宣传形式新颖。检查验收和奖励配专车,做到
及时,促进了农场的生产发展。据1990~1994年统计,春播夏管三优竞赛、麦收、秋收小指标
竞赛和三能手一标兵竞赛,全场生产队获奖41队(次)、获奖个人449 人(次)。230 个车组,
获小指标奖357 次。其中45个车组(次)获作业标兵称号,评出作业能手标兵20名。在阶段劳
动竞赛中标兵车组和能手标兵个人荣记三等功,仅1994年麦收荣记三等功的个人就达55名。1991
年全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在抗灾抢收竞赛中,陆保学、王春被绥化管局荣记一等功,高士海、
马丰凯等5 名干部职工荣记二等功,荣记三等功的有8 名。1993年农场双兴水库经过1 年零8
个月的奋战胜利竣工,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场工会配合工程指挥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有利推
进工程进度,为表彰工程建设者突出贡献,农场党委绥农发[1993]14号文件决定给予9 个集
体52名个人分别荣记一、二、三等功,并给予50名干部职工奖励一级工资。经场劳动竞赛委员
会呈报省农垦总局给韩经言记大功一次,高士海、张海春、郭满海、刘洪文记功一次。绥化管
局为马丰凯、王英维、陆保学等19名同志荣记一、二、三等功。1995~2000年,农场农业实行
承租制,14个生产队相继兴办股份合作制农场和家庭农场,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经营体制,工
副企业由国有逐步转为民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企业产值中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种植结构也发
生变化,小麦因市场价格等因素逐步退出主栽品种行列,水稻发展迅速。根据这一变化,从1995
年开始,农场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也相适应地发生变化。生产阶段和年终综合赛评选相结合,
生产阶段小指标赛降为次要位置。

1995年农场制定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为“123 ”龙虎竞赛,即在年终评选先进生产
(工作)者的同时,以整个生产周期(年度)为阶段,按系统单列,阶段累进、年终统评方式
评出10名优秀管理者,20名非国有经济致富大王和30名农机标准化作业能手。1996~1997年龙
虎赛确定为“1234”工程,即评选10名优秀企业家,20名优秀管理者,30名依靠科技勤劳致富
带头人,40名标准化作业能手。这三年评选先进生产(工作)者与龙虎竞赛评优分别评比统一
奖励。1998~1999年龙虎竞赛与年终评选先进统一归口,确定为“112233”工程,即评选10名
最佳公仆、10名最佳机关工作人员、20名优秀管理者、20名优秀职工、30名发展非国有经济致
富带头人、30名农机标准化作业能手。为使劳动竞赛覆盖全员,农场劳动竞赛委员会还在龙虎
赛末涉及行业设立行业先进。2000年结合全国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农场以“二次
创业立新功富民强场做贡献”为中心内容,把行业评优又还原于单位评先。为推进争优创先劳
动竞赛开展,这一年春播和秋收分别开展了春播小麦、大豆播种能手、大田起垅能手、麦收先
进生产队、收获、接粮能手机组和晾晒能手。即“一先三能手”竞赛活动。2 个生产队15个车
组和25名个人获奖。农场为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由工会牵头,农机、农业等有关部门联合于
1987年、1990年和1992年4 月或5 月分别举办了三届农机标准化作业运动会。尤其以第二届隆
重,运动会以生产队机务队为单位组队、设理论知识、班次保养、故障排除、农机编组、整地
作业、播种作业等项目,以选手总分排定名次,1995年以后又在教育卫生等系统举办行业技术
比武活动。

   场级先进集体先进生产(工作)者奖励情况表
(1986~2000年)
表5-2



15年来,在劳动竞赛中,农场涌现出全国系统先进个人4 名,省劳动模范2 名,总局特等
劳动模范2 名,总局劳动模范9 名,分局劳动模范18名,分局先进生产(工作)者13名。

农场工会十分重视劳模管理,建立劳模档案,解决劳模困难。1999年按照黑垦局文[1999]
92号文件和省政府1998年10月9 日令正式按年度兑现上述文件下发前已退休的总局及以上级别
劳动模范和当届劳动模范荣誉津贴。

  二、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

1986年7 月,绥化管局在农场召开“第二届职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经验交流表彰会议。”
1987年农场成立“职工技协指导委员会”。1990年农场成立“职工合理论建议、技术革新指导
委员会”。1991年绥场发[1991]44号文件印发了《绥棱农场合理化建议和发明创造奖励实施
办法》。1991年农场工会题为《我们是如何开展合理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的》经验材料中统计,
“工会自1986年以来,共收到合理化建议211 件,有134 件得到采纳应用,其他77件也都做到
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处理结果。共有17项技术革新改造项目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和应
用”。1992年工会10号文件印发了《技术革新创效益》为题的调查报告,专题介绍了一队“抢
场推粮器”等3 项技术革新成果。1998年技术革新向深层次发展,推广了免耕法、玉米大垄双
行覆膜等新技术,创造了“寒地旱育稀植、高台育秧、钵育摆式、宽窄行”施奇水稻栽培模式
和“斤粮成本逆控法”。采用斤粮成本逆控法,1998年比1997年降低斤粮成本15分,全场年增
收200 万元。1998年10月22日《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以《绥棱农场向斤粮要效益》为题报道
了此项技术创新并配发评论《精准农业的有效探索》。1999年5 月9 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
播头条播发了“绥棱农场斤粮成本逆控取得成效”的新闻。

1990~2000年,合理化建议共征集1413条,其中采纳实施841 条,采纳实施可计算增收节
支485.8 万元,技术革新与新技术推广102 项总计增收节支1265.8万元。

   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统计表
(1990~2000年)
表5-3



  三、劳动保护监督

劳动保护监督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农场工会再次下文调整了农场劳动
保护监督委员会,按照绥化垦区工会绥垦工联字[1990]12号文件《关于加强班组安全达标和
群众性评估隐患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场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和开展群众性评估不安全隐患活
动,后明确为班组逢九评估。1991年农场工会1 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转发全总劳动保护监督检
查三个条例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并推进劳动保护监督工作的开展。同年4 月11日十三队烧荒
跑火,为救山火7 名职工家属因公牺牲。农场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积极配合农场安委会赴现场,
在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农场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在班组逢九评
估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班组与住户安全项目旬评估活动。同年通过平等协商把劳动保护监督
内容、职工安全卫生、女工特殊保护和安全教育培训列入《集体合同》并逐年修改完善。工会
的一份劳动保护监督事迹材料中总结:农场工会认真贯彻农总会字[1997]18号文件,结合本
单位和农垦企业的实际和特点,制定了《劳动保护监督机构工作条例》和三级劳动保护监督干
部及积极分子岗位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了月安全教育,季安全检查,
班组与住户旬评估,半年评比等制度,全场31个科队劳动保护监督小组和88名班组安全员,年
均安全培训2 期,培训率达91%,1993~2000年农场年年安全生产达标,其中7 年获绥化管局
(分局)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干部石长库、孙继华、羡付海、魏锡成、刘
彬年均1 人以上被分局评选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农场工会1998年被省农垦工会评为”查隐患促
整改保安全活动“先进集体。

四、劳动争议调解

1987年7 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88年7 月农场即建立组
织开展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由于人事变动1991年农场调整了农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之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等“三
个试行办法”,农场由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机构并设改为专设调解机构。1995年结合经营机制
深化改革,劳动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农场又调整充实场级和33个科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1996~1998三年调解处理劳动争议12起,成功率100 %。1998年农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被省
农垦工会评为“劳动争议先进调解单位”,副主席魏锡成被评为先进个人。1999年4 月20日农
场又创造性地制定了、实施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实施办法》。2000年7 月农场工会举办了
“劳动关系予警机制”专题培训班,同年12月工会主席羡付海参加了“全省工会法律部长暨哈
尔滨市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现场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推行预警机制覆行维护职责》的经验介
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