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群众生活

第四节 群众生活




1986~2000年,农场工会在党委领导下,配合行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借势抓好群众生活
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一、扶贫帮困

扶贫帮困送温暖是工会群众生活工作的重点。据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记载:
1986~1991年农场先后累计拿出18万元无息扶贫贷款,帮扶16户重点贫困户。1991年以后,农
场成立“扶贫帮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31个科队单位建立起“扶贫帮困领导小组”。1993年
在全场开展了“走千家、送温暖活动”。1994年开始相继实施总局“9513”“9522”扶贫工程,
当年省农垦工会确定十一队为扶贫帮困联系点。1995年又确定农场为扶贫帮困联系点。刘廷佐
主席、母松华主席多次来场指导工作,总结出“大玉米、大窝瓜、大肥猪”贫困职工脱贫模式。
1994年《农垦工会通讯》扶贫工作特刊刊登农场十一股份合作农场的文章对该模式做了总结。
1994年工会组织全场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开展了历时3 年的“抓住户、奔小康、百户扶贫
帮困联系户”活动。1994年由于工作突出,工会庭院经济办主任韩东华被评为总局抓基层打基
础、扶贫帮困联系点先进个人。1997年总局党委统一部署,扶贫帮困由党委直接负责,各部门
协调,扶贫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工会扶贫工作与之同步进行。全场掀起党员干部“一帮一扶贫
联系户”的扶贫帮困热潮。到2000年农场扶贫帮困工作已形成减负增效加大主产业扶贫力度;
用好扶贫政策,用活扶贫资金,选项目调结构,拓宽职工自营经济扶贫渠道;坚持三级干部和
党员、致富骨干与贫困户结对子扶贫措施;场外引资金、场内手拉手全方位开展助学活动;发
挥职能部门和街道工会作用,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动态管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
挥低保和医疗保险制度在扶贫帮困中的最大作用;坚持元旦春节困难职工救济和常年送温暖的
综合扶贫送温暖模式。

扶贫帮困情况表

(1987~2000年)

表5 -4




二、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1994年开始,随着部分工副企业撤消建制和所有制转变,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据1997年统
计下岗失业职工926 名,大部分集中在场部。为解决下岗职工转岗再就业,农场九届一次和九
届二次职代会分别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下岗职工重新就业有关规定》、《再就业工程管理实施
办法》。1999年为维护再就业职工合法权益,十届一次职代会又通过了《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实
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农场工会在通过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形式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职
工再就业的同时,1998年在街道办按4 个区建立4 个居委会工会委员会,后组建居委会工会联
合会,建立工会小组15个,选举工会委员16名,设立民主管理网式信息员141 人。到2000年居
委会工会健全了组织,完善了制度,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利用腿勤、嘴勤、信息灵、工作面
宽等工作优势,发挥了工会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作用。两年中,督促配合下岗职工原单位为十
多名下岗职工翻盖或维修了房屋,年均为95户(次)下岗职工发放困难补助和提供扶贫贷款,
帮助解决下岗职工各类实际问题130 件,使下岗职工转岗再就业率达85.31 %。

三、职工生活福利与捐款

农场工会以维护职工利益为已任,通过民主管理和配合督促行政等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抓
职工生活福利工作。据1990~2000年11次职代会统计,共审议通过职工生活福利方案并通过决
议10项,进行平等协商4 次,签订集体合同5 份,其中包括建养老院1 项,医疗费管理和保险
3 项,下岗职工再就业3 项。处理职工代表生活福利方面的提案130 件,其中立案处理21件,
解答处理33件。这些提案从中学教学楼、富民桥的兴建,到面粉质量,水质改造,从根本上维
护了职工利益。

捐款捐物在民政局建立之前,一直由工会主抓。据记载1986~1994年农场较大的捐赠活动
7次。其中:

1987年,和平牧场遭受洪水和龙卷风,绥化管局统一组织捐助,全场共捐款2918.25 元,
物品300 余件。

1989年,六队一栋家属房失火,为捐助6 户受灾职工,全场共捐款2800元。

1990年,农场翻建职工医院,全场各单位和2391人合计捐款200170元,其中个人捐款
36355.16元。

1991年,肇源农场遭受洪水和严重涝灾,绥化管局组织全局捐助活动,农场分两次捐款,
共有2751人(次)捐款23476.51元,农场捐款1 万元。

1993年3 月,为救助十二队职工子弟障碍性贫血患者赵伟华,全场2127人参加捐款,共捐
款556445元。同年绥化管局组织全局为4 个贫困场捐献过冬物资,全场为红光农场捐被褥199
床,棉衣163 套,棉鞋141 双。

1994年,3 岁幼儿蔡阳阳因病毒性肺炎合并症导致大脑萎缩,在治疗出现希望情况下由场
工会、团委、武装部联合倡议,在全场开展捐助活动,此次活动1421人共捐款6756.30 元。

四、信访

信访是工会维权和职工之家建设的考评内容。农场工会于90年代初建立了职工投诉站。
1991年工会建立了来信来访、职工申诉及合理化建议登记制度。1990年职工来访砖厂水井损坏
职工吃不上水,农场工会积极配合行政及时将水井修复。3 月27日三队职工因吃口粮问题集体
上访,农场工会配合行政深入三队,两天召开三个座谈会了解掌握情况,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998年在北京定居的八队退休职工孙振龙以农场拖欠其已故爱人沈文敏退休费和医疗报销等问
题越级信访至中华全国总工会,时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建行在上访信上做
了批示。对这起上访事件农场十分重视,由工会、信访、审计抽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八队逐年查
账核查,并将调查结果派专人向中华全国总工会汇报和到孙振龙家回复。受到全国总工会和孙
振龙本人的好评。1999年哈尔滨市和平糖厂停产,全场种甜菜职工向其在绥棱设的甜菜站按合
同交产品却未拿到甜菜款,准备集体上访,场队两级工会一方面做职工工作,采取帮扶救助等
措施帮助种植甜菜户解决困难再生产,一方面3 次派工会干部赴哈市通过知青关系联系解决办
法,避免了职工集体上访事件,也使甜菜款分批分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