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区管理
第二节 社区管理
1986年1 月,蒋桂芹负责场部街道工作后,初步把居民住户组织起来,当时主要以抓环境
建设为主,兼顾民事纠纷和组织家属与待业人员参加生产劳动。街道办设立家属党支部,负责
家属党组织发展和活动。1987年街道办负责组织和领导居委会工作。1988年3 月10日费友任街
道办副主任,主抓场部地区自来水,菜园、销售部、托儿所、豆腐坊等服务项目,街道办副主
任蒋桂芹仍负责居民委工作。1988年4 月16日农场办公室以绥场办发[1988]10号文件印发
《关于认真执行街道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了街道规划和树木管理制度、环境卫生保护制度、
安全防火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等制度计31项条款,使街道管理更具规范化,推动全场两个文明
建设的进程。1989年家属党支部更名为街道办党支部。街道办为杜绝时常发生的垃圾乱倒现象,
在场部家属区设置若干个垃圾集中点,场直各单位设垃圾箱。1991年2 月农场为加强场部地区
蔬菜供应,特别是自来水管理,成立了生活科,街道办业务调整为环境卫生和居民委管理等工
作。同年4 月农场购进3 台小四轮拖拉机,并从渔场调拨1 台旧的小四轮拖拉机,4 台小四轮
实行分片承包,派工考勤,担负场部地区的垃圾清运工作。居民住户开始设垃圾筐,取消垃圾
点,由1 台老牛车担负32个公共厕所的粪便运输。场部中心路及家属区主干道路两侧栽种花卉。
1993年3 月街道办与生活科合并,科长、主任、党支部书记由丁福臣1 人兼任。1997年9 月20
~26日规划和拓宽了场部家属区道路4 条,修标准路沟3680延长米,农场投入43960.00元购入
水泥涵管210 节,解决了家属区路沟内流水通畅。1998年3 月11日芮礼任生活科长兼街道办主
任,积极加强内部管理和转换经营机制,对居民委主任实行目标管理,采取百分制考评,对清
洁车和清厕车进行转卖,对清洁区域重新划分,3 台小四轮担负垃圾清运,1 台小四轮担负公
共厕所清掏(取替老牛车)。对付酬形式进行改革,居民委主任按考评分数,清洁车和清厕车
按雇车性质,服务质量实行承诺制,垃圾清运平均三天轮流倒一次垃圾筐,辖区内取消自然垃
圾点;厕所一天一清扫,二天一清掏。为保质保量完成垃圾清运工作,采取以委雇车,按片定
责,委主任安排当日任务,记好考勤,街道办组织人员进行旬检查、月验收、季付酬。在距场
部2 公里处设置固定垃圾场一处,按时掩埋或焚烧垃圾。1998年3 月15日街道办党支部召开全
体党员大会,对党小组重新划分,并形成每月的15日下午进行组织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
带头作用,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重点放在街道先进分子;通过了党支部的学习
制度等四项决议。1998年6 月街道办印发了辖区居民住户公约和落实了“门前四包”的范围及
具体内容,调动了全民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1999年5 月街道办对辖区的家属区主干线道路
重新落实分担单位,使场部各单位环境建设的责任进一步明确。2000年4 月28日,街道办为便
于管理和节省费用,将居民委租用的办公场所退还给原房主,采取街道办与居委会集中合署办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