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专家先进人物

第二节 专家先进人物



李忠成

李忠成,黑龙江垦区农机专家,高级农机工程师。中专文化。1953年8 月参加工作,1957
年3 月由海伦农场调绥棱农场,历任农场农机室、四分场、修配厂、三分场机务技术员、机务
科副科长。1984年2 月任总工程师。1992年退居二线。1995年退休。其业绩载录于1999年出版
的《中华魂中国企业领导英才大典》第4卷“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粮油”专家项内(第49页),
主要业绩如下:

李忠成40多年来一直在黑龙江垦区从事农机工作,开发农场,建设农场,在发展垦区农业
机械化事业上做了一定贡献。对垦区现有使用的国内外种、管、收、田间作业机具,进行过多
项研究、改装、试验、制造、推广应用。早在1966年研制成功大豆滑板选种器。1974年研制立
式颗粒肥机,获农管局科技成果奖。1973~1978年研制深松耕法及配套机具深松部件。1983年
研制成功大豆精量点播部件应用在48行播种机上。1983年负责主持试验由国家科委下达,黑龙
江省农机工业公司组织的松江拖拉机厂、北京内燃机厂、南昌柴油机厂、无锡柴油机厂、黑龙
江农机厂等11家拖拉机制造厂和农具配套厂提供的大型88.26 kw(120 马力)轮式拖拉机及
17种22台套液压配套农具,在绥棱农场进行为期2 年田间机械化作业项目试验,为国家今后发
展农业机械化事业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主持研制液压平地机,1986年获黑龙江省农管局科技
成果奖。共获得过9 项农场总局管局科技成果奖。1999年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第5 卷)。

   石成喜

石成喜,黑龙江优秀科技工作者,黑龙江垦区优秀专家,高级农艺师。中专文化。1958年
5月参加工作。196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十一农场(铁力农场)王杨分场技术员,独立
二团生产股参谋。1981年调绥棱农场。1982年任生产科长。1984年任总农艺师。1995年退居二
线。1996年5月退休。其业绩收录于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8 月出版的《中国专家人才库》第7
卷“环境科学与生物工程类”专家项内(第633 页),主要业绩如下:

石成喜长期从事国营农场的农艺技术工作。曾任黑龙江省铁力农场王杨分场农艺师,黑龙
江省绥棱农场生产科农艺师、科长、绥棱农场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曾兼任绥化农场管理局
农学会副理事长。发表论文《推广化学除草,促进大豆增产》(是1978年出席全国农业学会论
文,刊载于《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选编》)、《麦田留链轨道防病治虫施肥技术》
(刊载于《农业科技推广新技术》一书)、《掌握大豆丰欠规律,努力挖掘大豆增产潜力》等
3 篇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获奖项目:“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化学除草”获1982年国家农委、
科委技术推广奖。“农田杂草综合防除研究”荣获1978年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参加黑龙江省
农场总局主持“黑龙江垦区旱田化学除草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荣获1988年国家农业部科技
进步一等奖。“大豆田间恶性杂草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199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三
等奖。“麦田留拖拉机行走道,防病治虫增产增收研究及推广”荣获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科
技进步三等奖和管局一等奖。荣获1988年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授为黑龙江
垦区优秀专家称号。

   金顺子

金顺子,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简介内容见《绥棱农场志1955~
1985》第七篇人物记略。

   魏锡成

魏锡成,全国优秀民主管理工作者。1951年2 月9 日出生于黑龙江省通河县,大学文化,
高级政工师。1968年2 月17日笔架山农场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先后在绥棱农场任电影队学员,
一分场(劳动锻炼)、二分场机务学员、驾驶员,农场宣传队队员、副队长、队长。1977年4
月调农场中学任教员。1979年农垦系统恢复组建工会,任场工会组宣干事、一队工会主席。
1984年6 月调回中学任教。1985年考入齐齐哈尔教师进修学院历史专科,离职进修。1987年专
科毕业回校教学,并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本科函授班。1989年3 月农场中学教导处调整为
教务处和政教处,他首任政教处代理主任兼团委书记。1990年3 月调农场工会。1992年1 月任
工会副主席。该同志1973年加入共青团。1986年11月在齐齐哈尔教师进修学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在二分场机务队被评为场五好工人,同年借调农场宣传队工作,先后参加了全省第一届
知青文艺汇演、黑龙江省慰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慰问团13总团3 分团,参与组织绥化管局中学
生文艺代表队参加总局中学生文艺汇演。在一队工作期间曾代表该队民兵连在管局武装部铁力
民兵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1989年任中学团委书记时,先后参加绥化管局和总局中小学团队工
作会议并介绍经验。该同志在工会恢复组建时期为工会组织和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创造性地
开展了劳动竞赛小指标赛,创建并领导职工业余京剧团和演出队,当时的工会职工教育也受到
总局的物资奖励。1990年以后,魏锡成积极协助工会主席石长库、孙继华、羡付海不断开创工
会工作新局面。在他的倡导下,工会从民主管理入手,突出维权职能。1990年一队民主管理现
场会确定了职工民主大会“六有”模式。1992年又明确了“五不开”制度。以后每年都以现场
会的形式推进民主管理新制度、新措施。相继起草制定了《科队民主管理实施细则》、《班组
民主管理工作方案》、《民主评议工作方案》、《职工代表民主监督组制度》、《日常民主管
理有关规定》、《平等协商与签订集体合同实施方案》等,主持职工代表培训,筹备职代会,
认真开展民主评测和场务公开,使民主管理在农场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3年总局
以绥棱农场为现场召开基层民主管理座谈会,推进了垦区民主管理工作的发展,农场先后二次
荣获总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场党政主要领导也多次被总局、省评为民主管理先进个人。
1995年10月魏锡成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优秀民主管理工作者。在工会建设和发展中,魏
锡成建议并坚持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总结实施了“323883”科队工会基础建设模式,组织
职工之家升级竞赛,主持开展“社会主义系列教育”和读书自学活动,推广“班组与住户安全
项目旬评估”制度,创建并参与领导农场文化站,推进扶贫帮困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顺利运作。
1998年农场工会以其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从省级模范职工之家标兵晋升为全国模
范职工之家。这期间魏锡成也多次被评为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十佳公仆。1992年被评为
总局优秀工会干部。1995年5 月被评为省优秀工会干部。之后又多次被绥化垦区工会和省农垦
工会评为系统先进。1999年晋升高级政工师。

    刘德友

刘德友,农业部百名优秀财会人员。1953年12月出生,黑龙江省绥棱县人,大学文化,经
济师。

1960年,该同志入绥棱县后头乡二井小学读书。1966年升入后头乡中学读书。1972年12月
入伍,在铁道兵六十七团一营三连任文书。1977年5 月退伍后到农场工作。历任生产队和加工
厂会计、纪委干事、财务稽查员、资金办主任、计财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务。1986年入东北财
经大学计划统计专业离职进修二年。1994年入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函授班。1996年毕业。
2000年获经济师专业技术职称。

19年的财务工作经历及继续教育,使他业务娴熟,加之较高的政治素质,成为农场财务系
统骨干。他参与编制“斤粮目标责任成本逆控法”并获得绥化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撰写“强
化种植业成本控制,提高农产品竞争优势”论文获绥化分局自然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一等奖;结
合工作实践撰写的《实施成本控制,构造竞争优势》、《强化企业管理,实现经济腾飞》、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等论文分别在《农场经济管理》和《黑龙江财会》上发表。在纪
委工作期间撰写的《对用公款请客送礼的经济学思考》论文在绥化农场管理局1990年纪检工作
理论研讨中荣获优秀论文。1992年撰写的《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浅析》论文被绥化管局评为
佳作奖。1997年在计财科工作期间,撰写《两费自理是垦区发展的未来》一文在绥化分局财务
管理工作会上列为先进经验介绍材料。报道《绥棱今年小麦每斤成本降低两分钱》被《农垦日
报》社评为1998年度《头条大赛》征文三等奖。撰写的《强化企业管理、实现经济腾飞》论文
在绥化分局改革研讨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在推行“斤粮成本逆控法”的过程中,为北
安分局队长培训班授课一次,多次为本场学习“斤粮成本逆控法”的各分局、各兄弟场的领导
介绍经验和操作方法。在担任计财科长期间,计财科连续3 年被绥化分局评为计划、财务、统
计先进单位。1997年5 月绥化分局在农场召开财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同年计财科被绥化分局党
委、绥化分局评为先进单位。在担任清欠办主任期间,农场连续3 年被绥化分局评为清欠先进
单位。

其本人荣获农场先进工作者6 次,最佳机关工作人员2 次,优秀管理者2 次,最佳公仆1
次,优秀共产党员3 次,荣获分局系统先进个人2 次,总局系统先进个人2 次,荣获分局科技
工作先进个人1 次,分局优秀纪检干部1 次,2000年荣获农业部百名优秀财务人员称号。

   成晓萍

成晓萍,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女,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
农场七队青年连、三队农田排做农田工。1993年10月任九队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1995年1
月调任双兴水库管理站书记兼站长。她自1979年起多次被评为场级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
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1994年在全省开展的“百优千优”评比表彰活动中被省司法厅评为优
秀调解员。1995年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其事迹被收录于中华全国
妇女联合会宣传部主编,1998年出版的《中华巾帼大典》第一卷黑龙江省篇目中(517 页)。
主要业绩如下:

成晓萍是农场第一位从一线职工中提拔的科队级女工会主席。走上领导岗位之前是第三生
产队女工班长,晒场主任。在各项生产中她吃苦在前,率领女工姐妹专挑脏活累活干,她所在
单位多次被评为绥化分局和农场的先进班组,“三八”红旗集体。1993年10月由三队调到九队
任工会主席,第九生产队是省级文明村,保持多年荣誉的垦区先进单位。工作起点高,困难大,
她决心为女同志争口气,不辜负农场党委的信任,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1995年1 月又被党委
提拔为党支部书记,成为九队支部的班长,全队的带头人。几年来,她兢兢业业工作,认真刻
苦学习,不懂就向老干部和职工求教。在率领职工争创小康队工作中,努力发挥工会作用,增
强了生产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她与工会委员一道逐班组逐住户进行“三情”教育,增强“三
德”意识,提高职工文化素质。充分利用“三室二场”、“两会一课”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
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如努敏河野游、综合知识竞赛、周六职工舞会、职工秧歌队、钓
鱼协会等。使职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增强体质。扶贫帮困坚持为职工办实事,职
工范树彬老少三代春节前母亲和妻子同时患病,生活遇到困难。她走访时看到他家没钱办年货,
会同有关领导一起送去猪肉、豆油和现金,使范家人感动得流泪。1994年,九队首批跨入小康
队行列。1995年,调到双兴水库工作以来,面对27户人家,74口人就有18户贫困家庭。为此,
她因地制宜开发山产品采撷、养蜂等业一举成为双兴水库的“黄金道”。3 年来,她拿米、送
面、出钱供贫困孩子上学投入近万元。职工信任、孩子们爱戴,给她工作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1995年6 月她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1997年7 月,针对黑龙江省绥棱农场双兴水库所处林
区空间隙地的地理优势,她率先带头搞养殖业,引进蓝狐富一方水库。蓝狐属珍贵的杂食毛皮
动物。成本高但效益可观,职工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很难一次性支付成本。成晓萍这位台属的
女儿借助统战扶贫力量贷款4 万元,自投资金1 万元购回12组36只种狐。从防疫到配种3 个月
时间,她先后4 次去绥化养狐场取经,她边实践,边总结,当年带动起一户贫困家庭。1998年
1 月她在本单位成立了“养狐协会”,6 月份将第一批幼狐发展到贫困职工家庭中饲养。她的
经营原则“先找销路后养狐”同时广招毛皮加工技术人员,增加深加工层次使产品增值。1997
年,双兴水库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分局“文明单位标兵”。当年创产值65万元,纯利润398
万元。她利用自然优势以水库为依托开荒种稻570 亩,调理了种植业内部结构。职工年均收入
由1994年的2800元增加到1997年的6700元,人均收入3050元。她被职工群众称作深山里的“酿
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