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可对天
一片丹心可对天
一片丹心可对天
———绥棱农场工会主席羡付海事迹
魏锡成 葛建英
羡付海的名字在绥棱农场可谓无人不晓,这不仅因为他是绥棱农场的工会主席,也不仅因
为他自1964年下乡至今在农场居住了36个春秋结识面广,主要是他那廉洁自律、勤政务实的一
件件小事深深地影响着大家,给职工群众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
有人说他“廉”,有人说他“抠”,而他对亲友和下属说:“公家的钱不能乱花”。
羡主席掌管工会经费,农场每年又核定给他个人的经费3.5 万元(含工资),但机关和生
产队都知道,羡主席下队从不要好车,有几次下队还搭乘别人的摩托。到绥化开会、办事从不
用专车接送,而是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有的会议安排在农垦宾馆,他说住不习惯,宁可每天
步行往返于宾馆、基地也坚持住20元一宿的基地招待所。每年购买劳模奖品、体育运动会奖品
都需他带车到哈市或绥化,凡是和他公出的同志和司机没有不说苦叫累的,能一天返回的绝不
一天半,每天走市场进商店马不停蹄,只有晚上消停吃顿饭,白天只能在车上啃点面包或吃点
方便食品。买好物品后他带头往车上扛,有两次在哈尔滨他都被商店的人当做搬运工,其中的
一次还受到商店负责人的表扬,这位负责人对跟羡主席购物的一位副主席和会计说:“你们带
这个搬运工别看个小,真挺能干。”1999年夏天,羡主席率队到京冀地区进行非国有经济开发
项目考察,他不坐飞机和软卧,不住宾馆饭店,进京不观光游览,住地下室招待所,吃快餐食
品,不到十天就返回,带回了四、五项意向性协议,促成了安国华联药材站来场开办中药材种
植培训班和建立药材基地。羡主席对自己和下属要求十分严格,他不吃请,不送礼,不用公款
下饭店,私事不坐公车。1997年他对工会例会进行改革,定期召开,充分准备缩短时间,不安
排伙食;工会干部培训也仅安排炖菜、不喝酒。当年有两位科级干部电话费超支,他坚持原则
动员这二名干部主动支付超支部分。
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羡主席的长子患精神分裂症,家庭负担十分沉重。1996年初夏,羡
主席长子病发住进十六井精神病院。他借一个休息日,在没有方便车的情况下,只是搭乘一台
顺路的四轮机动车,在平板拖车上拄锹站了近40多里到病院看望了儿子。他患病的儿子原是机
关正式职工,虽然他多次为农场八队两名患这类病的职工争取待遇,但他儿子住院等费用却从
没有报销过……类似这样的事,只要熟悉老羡的人都能说出几件,职工群众对老羡的人品无不
交口称赞。
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傻”,有困难的职工却都说:工会是职工的家,有困难羡主
席和我们共同想办法。
基建队下岗职工何保国一家四口,下岗4 年来一直靠补助救济支撑日子。羡主席看他有架
子工手艺,每年都把搭运动会主席台的活交给他干,还让工会干部当小工,工钱全部及时付给
他。1998年初,经场工会联系并通过基建队工会帮他开荒种了30亩水稻、4 亩玉米和3 亩西瓜,
使他从此告别了贫困。七队职工孙广学一家四口,一个女儿患有严重疾病,家底薄、无技术。
1997年初羡主席与他结成扶贫联系户,并把他当成亲戚,当年先后五次到他家中,摸清贫困的
主要原因,积极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协助制定脱贫致富计划,落实种植面积,帮助筹集资金,
解决生产资料,逢年过节还给钱和买慰问品。1998年末小孙脱离了靠救济吃补助的行列。1999
年在严重自然灾害和粮价下滑形势下,孙广学经营的水稻和旱田都获得了丰收,加上打鱼等收
入,人均年收入1800多元。林业科退休职工王焕文身体不好,老两口无儿无女,因家务琐事经
常闹矛盾,羡主席不厌其烦地劝说和调解。弄清闹矛盾的原因是一时无钱交不上电费。老羡从
自己腰包拿出几十块钱让他去交了电费。不少困难职工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在羡主席办
公室接受过从抽屉里拿出的钱,但他们哪里知道,那些钱不是农场的困难补助金,也不是工会
救济款,那是羡主席个人存在办公室抽屉称为“私房钱”的连续三年绥化垦区工作系统评比和
安全工作先进发给工会主席的奖金及一些他个人公出报销的补助费。在他担任工会主席期间,
究竟给多少困难职工送过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因为这些钱既不走工会账,事后也不做任何
形式汇报,就是他自己也不做记载。
4 年来,老羡率领工会干部每年都在摸清职工生活底数,特别是贫困职工状况方面做大量
的过细工作,为党委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奠定了基础。从上任至今,他带领场工会干
部深入基层共为1477户(次)困难职工发放救济补助47万余元,为发展非国有经济的157 户
(次)贫困职工发放扶贫贷款36.5万元。面对场直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职工大批下岗的形势,
羡主席更是急在心里,他在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避免会员流失,职工转到哪里工会
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根据农场实际,1998年7 月在居委会建立了下岗转岗职工工会委员会,
仅一年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场直下岗职工944 名,实现再就业637 名,占下岗职工的69%。
他没有当领导的派头,这是每个和羡主席交往,甚至仅见过老羡一面的人共同印象。对此,
羡主席不以为然,他说:“工会干部是工人一员,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不能讲派,要讲
一片丹心对天。”
羡主席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无论从领导到职工口碑一致,都认为他具有超前意识,是
跟上时代步伐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他钻研理论的刻苦精神无不钦佩。学习邓小平理论他代表
场工会在全省职工读书自学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场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读书自学先进集体;
他主持确立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运行机制》在全垦区推行,按照这个机制,农场率先
在绥化分局实行平等协商,签订第一份集体合同,并创造性地推行了科队单位依照集体合同通
过平等协商签订履行集体合同责任书制度;场务公开和工会基础建设工作也受到了分局党委和
绥化垦区工会的肯定;1998年全国工会十三大上,绥棱农场工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1998年和1999年由分局组织部、纪委和绥化垦区工会参与组织的民主
评测场级领导干部大会上,110 多名职工代表参评的结果,羡主席的称职率均为100 %,优秀
率名列场级副职领导干部第一名,这足以体现了职工对他的信任和评价。
(选自《农垦工会通讯》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