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独疆场出闪光尽在平凡中
英雄不独疆场出闪光尽在平凡中
英雄不独疆场出闪光尽在平凡中
———记抗灾抢险因公牺牲的王淑梅
任巧玲
花圈、挽联、翠松中,共青团员王淑梅,带着微笑、对人生的眷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
是,十三队父老乡亲却忘不了与她相处的日日夜夜。
1991年4 月11日中午11时30分,农场十三队人为发生违法烧荒跑火……王淑梅没来得及与
丈夫道别、母亲亲呢、吻一下思念多时的儿子,为抗灾抢险而光荣牺牲。她是那天第一辆扑火
车上的两名女性中的一个,“怎么?车上就咱们俩是女的?”与她同来的女职工责怪。“你真
有意思!可不是讲价钱的时候!……顾不了那么多了”。这是年仅29岁的王淑梅留下的最后遗
言。
提起王淑梅,队领导惋惜的说她是一名好职工。1991年3 月,十三队党支部号召职工积肥
送粪,当时很多人不愿参加,怕累。可王淑梅不但报了名还联系上左邻右舍报名,她说:“种
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搞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缺少这条可不行。”不管对待自己还是对待
工作,她总是把“公”放在首位。1988年十三队草塘起火,她把不满4 岁的儿子托付给邻居,
奋不顾身冲向火海。刚参加工作时,她不甘人后,扛不动大袋种子,就半袋半袋的背,上跳板
入囤。她工作踏实肯干,从不拈轻怕重。职工推选她当上了农田组长,麦播、麦收、秋收、装
车、卸化肥,哪里活重,哪里需要,她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宁可不吃饭也要把活干利索。她工
作出色,1982年队领导研究决定让她当上了粮食保管员。这年秋收,队里人工割大豆,干一天
活,累得拿不动步,进屋刚洗把脸,屋外又响起敲门声。职工陈文彩从老家回场,家里没粮想
买点白面,王淑梅二话没说给老陈解决了燃眉之急。她思想要求进步,响应支部号召,参加了
队里各项活动。她担任队工会文体委员,热情高组织能力强,春节十三队组织大秧歌由她挑头,
一些害羞的大姑娘、小媳妇也跟着加入行列。她还是位称职的工会小组长。每次收缴会费,别
人手头没零钱是她帮着垫付。她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协助班长工作,在女职工中很有威望。
1990年春天场工会、团委、武装部号召捐款建医院,她背着1987年遭受自然灾害所欠的4000余
元债务,卖掉刚刚攒好的15个鸡蛋捐款5 元。女同志佩服她,队领导信任她。1988年,她光荣
地出席了场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被场授予“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岗位上她是个名副其实的好职工,家庭里她又是位顾全大局的好妻子。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丈夫背后,总是站着一位高尚的女人。是啊!王淑梅除了干好本职工
作,大部分业余精力都投入到支持丈夫工作上。1990年麦收期间,王淑梅到场部职工医院做人
工流产,母亲挽留她在家休息几天,她说什么也不肯,她怎么能放心这个家!那个整天在地里
忙碌,当机务队长的丈夫呢?王淑梅做完人流便回到十三队,白天照常上班,早、中、晚洗衣
做饭伺候孩子,包揽起全部家务。她常说“爱人张成斌自幼失去父亲,家里哥7 个,姐3 个,
他排行老五。自打他们结婚起,逢年过节都要到她家中聚会,丈夫孝敬老人关心兄弟姐妹,她
更理解支持丈夫。1988年婆婆患癌症和小姑子夫妻俩从广东老家回场。婆婆不久病逝,小姑子
紧接着在她家坐月子,住了一年半时间,家里粮不够吃,她把上交剩下的玉米磨成楂子,自己
吃粗的,给小姑她们吃细粮。小外甥得病住院,她手头紧张,把唯一能出钱的鸡蛋卖了,爱吃
鸡蛋的王淑梅却不舍得自己煮上一个,而把换来的钱给孩子看病、买药、增加营养。小外甥出
院后,500 余元的医疗费却记到了王淑梅的名下。成斌望着日渐消瘦、面色苍白的妻子,他没
有更多的感激语言,而把对妻子无限的感激之情倾注到了工作上。俗话说”妻贤夫祸少“,这
一点不假。她爱人1990年5 月由拖拉机车长被场提升为机务队长,先后三次当选为场劳动模范、
先进工作者。去年十三队获得粮食大丰收,她家收入3500余元,王淑梅把这笔钱全部还了欠款。
有人说”虱子多不咬,饥荒多不愁“,反正欠公家的,她太傻了!不管别人怎么吹冷风,王淑
梅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在还公款这个问题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结婚7 年来省吃俭用供小姑、
小叔上学,缝缝补补都是她张罗,家里人夸她是个贤内助,而街坊邻居却评价她是个热心肠。
去年春天,家属李燕杰患末梢神经炎,双手指甲脱落无法洗衣做饭,王淑梅把这件事挂在
心上,三天两头到李家取脏衣服回去洗,有时把蒸好的馒头送去,直到一年后李燕杰病愈。去
年秋收邻居秦立胜两口子到承包田掰玉米,忙乎20多天,孩子吃喝都在王淑梅家。1989年麦收,
职工陈文彩家劳力少,承包的十垧小麦入场,灌袋人手不够,王淑梅不声不响与爱人同去帮忙。
左邻右舍谁家两口闹矛盾,她半宿半夜做工作。如果谁家有困难,她宁可自己少吃一口,少花
一分也要接济别人。只要提起王淑梅,老人们泪如泉涌,滔滔不绝的述说着王淑梅这位好闺女,
年轻人心目中所崇拜的要强女。
王淑梅,这个北大荒的第二代青年,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她这个单
包户在1991年春播大忙季节,把25个义务工用在一年中最劳累的麦播上。为了不牵扯精力,她
把孩子送回娘家。场院上,拌种、打撮子、灌袋,忙上忙下。工余时她想念孩子,叨咕着要把
孩子接回来。临牺牲的前三天,她头一次向同伴透露心中的秘密“今年日子好过了,五月节我
非得煮它三四十个鸡蛋全家好好吃上一顿”。遗憾的是“五月节”还没有到,4 月11日中午无
情的荒火却向这位刚满29岁的青年宣战了,她在奋力保护国家财产的时候,一阵涡流卷起数丈
高的火浪把她裹进火海……
王淑梅,没有疆场上的豪言壮语,可她所走过的闪光足迹却牢牢地印在了她平凡的一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