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在她的人生档案里

在她的人生档案里





   在她的人生档案里

   ———记抗灾抢险因公牺牲的许亚坤

   曹志国

  一、许亚坤其人

许亚坤1950年出生于海伦县一个农民家庭。似乎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她要跟黑土地
打交道。迫于家境贫寒,小学没毕业她就含着眼泪告别了学堂,舍弃她童年的五彩梦,而把天
真烂漫的幻想留给了哥哥。13岁起她就沿着父辈们年年岁岁走过的垅沟,开始了她的黑土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黑土地铸造了她粗壮的臂膀,风刀霜剑刮去了她脸庞稚
嫩的底色,朝露暮霭滋润了她那颗靠小米饭、大粥而成熟的敦朴善良的心灵。1973年,似乎命
运对她又十分恩惠,她怀着对国营农场的向往,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在十三队小学任教的尉洪生。
虽说她没有工作,但农场较有规律的作息、定量的白面、豆油、丈夫到月开工资的生活,从此
使她的人生道路上升了一个台阶。

农场使许亚坤的人生道路上了一个台阶,而许亚坤在农场也进一步光大了她善良、纯朴的
美德。

二、许亚坤其事

黑土地摔打出来的许亚坤,干活不怕脏、不怕累,肯出力不藏奸。上趟子、有定额的活她
卖力气,干完了帮别人;大帮哄、没任务的活她更卖力气,从来不攀比。出别人两倍的力,拿
一样的钱从不计较,跟别人换工,不论别人给她干时出力大小、干活多少、质量好坏,在给别
人干时,她都量力而为,尽职尽责。久而久之她的为人占领了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有忙不过来
的活都愿找她帮工。1988年夏锄,10元一天都雇不着人,史桂芹的黄豆草荒拔不过来,想来想
去她想到了许亚坤。其实许亚坤的黄豆也未拔完,按道理自己有活,不答应史桂芹也是能理解
的,可许亚坤二话没说,吃自己的饭给她拔了两天,干完活史桂芹掏出20元钱,许亚坤说什么
也不要。

许亚坤文化不高,但她有独特的处世哲学和见解。她认为做人,眼不能总盯在钱上,光认
钱那太市侩了。

1989年春,眼看要到芒种了,陈文彩的黄豆还未种上,手工播种没人点籽,本来是男人的
活,他找到了许亚坤。许亚坤籽点得好,不少人家不论谁找,随找随到。秋天,李宝云的苞米
掰不过来,她找到许亚坤。象这种情况,帮他三天,帮你二天,一年里不知有多少次,能要钱
吗?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在农田活上是这样,在针线活上更不用说了。许亚坤心灵手巧。俗话说“巧者劳,智者忧”,
那么许亚坤不劳不行吗?可性格和慈善的心肠决定她要劳。不论忙闲,她不论什么时间,张大
妹要裁条裤子、李二嫂要改个褥子,她从不因为自己忙而推辞过。久而久之人们有什么活总想
到求她。对于大伙来说每家一年一次,那么集中到她身上一年就是十几次,几十次啊……

许亚坤帮人帮到一定份上。邻居徐炳行家的炕不好烧,呛得三顿饭喘不过气来。自己不会
搭,大忙季节还不好意思找人搭。在娘家搭过炕的许亚坤,又动了侧隐之心。知道后,她拿着
工具来到老徐家,改火炕、挖地龙,弄得象个灰人。累了两天修好了,一试好烧,饭没吃,水
没喝,她走人了。

帮助别人是这样,对待自己丈夫的工作也是同样支持。学校种了十多亩校园地,农忙时单
靠老师领几十个不超过11岁的孩子待弄,不但影响学生正常授课,大热天蒸笼火烤,现在每家
都那么一个宝贝孩子,家长都心疼。几年来每当这个季节,她都主动放弃自家的活和给队里干
活的机会,主动到校园地帮助待弄。每年管种管收,至少她要搭上20个工。如果每个工按最低
标准5 元计算的话,每年她就少收入一百元钱,那么这几年加在一起呢?

在某些人不择手段大发不义之财的今天,许亚坤该挣的钱不挣,该要的钱不要,帮助邻里,
支持丈夫,多次参加抢险救灾,这是什么精神?是要求别人的甚少,给予别人的甚多的无私奉
献精神!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许亚坤多次参加抢险救灾、抢场。1988年秋草塘
扑火她都走在前头。

1991年4 月11日,是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中午她刚从场部回到家,她听到广播里救火的呼
叫,没有来得及吃饭,跟丈夫一起奔往火场。扑火中她迎着火头上,哪里危险她就冲向哪里。
为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临危不惧,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就这样,她走得那样从容,没有留下一句话,没跟姐妹们道一声别,只给人们留下难忘的
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