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不倾斜的天平
一台不倾斜的天平
一台不倾斜的天平
———记抗灾抢险因公牺牲的袁月
曹志国
提起袁月,人们大概只知道她走潘家、过李家、进张家的婚史,却很少知道她对孩子的爱
心、对邻里的诚心和对党的忠心。
对子女的爱心
人们常说,做女人难,做继母更难。所说的难,难就难在血缘关系上,难就难在对双方孩
子的爱心和感情的分配上。对这一点老袁体会最深,从她改嫁的那一天起,她就处处提醒自己,
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丈夫的孩子。到老张家。连自己亲生的孩子在内一共8 个孩子,
衣食住行在一起能磕不着碰不着吗?为平衡关系,孩子间的纠纷,不论怨谁,袁月总是遣责亲
生孩子,为这,亲生子女受了不少委屈,可亲生骨肉也理解妈妈的难处,不怨妈妈。
孩子多,经济困难,要做件新衣服,老袁克服一切困难要做都做,她宁可不给亲生的做也
要把新衣服让给先房孩子。家里的活,能干的,她尽量干,很少支配孩子,实在干不了的活让
老张或亲生孩子干。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除老姑娘外先后成了家。孩子结婚,她一个标准,先
房孩子花多少,亲生孩子花多少。家里困难,结婚一个,她再拼命劳作挣钱筹备下一个。成家
七个,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为孩子,为这个四姓之家,她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这个家。
孩子成家并不意味着她完成任务。年轻人针线活差,每到秋天,这个要妈做棉裤,那个要
妈给做棉袄。俗话说三春没有一秋忙,她白天忙外头的,晚上忙家里的,一秋天棉衣做了一摞
又一摞,手上的针眼扎了一个又一个,她不觉得累也不感到苦,她认为孩子对继母不隔心,这
就是对她的奖赏。1989年,家在三队的先房大儿子再婚,其实她不再花钱也无可厚非,何况大
儿子也挺富裕,可她还是花上了四、五百元,她认为这是做继母的一点心意。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袁对孩子好,孩子对母亲就好。每逢过年过节,儿子媳妇总
忘不了给母亲买上好吃的或做件衣服。
这就够了,老袁拼命拼得值。
在亲生子女和先房子女的感情投入上,老袁的天平没有失重。
对邻里的诚心
老袁对邻里诚心诚意,十三队是有口皆碑的。
开始陈文彩的爱人和老袁承包猪号,陈的爱人身体不那么强壮,脏活累活,象起圈垫圈,
给猪打针大多是老袁。当时老陈在山上住,离猪号远,早晨很早就要烧水,晚上喂完猪放茅,
她都担当起来。按工作量计算,老袁一人要干老陈妻子的二个人的活。当拿报酬时,老陈想多
给老袁些,虽然老袁不太富裕,可她考虑老陈家更困难,她说什么也不要。
有一次陈文彩的大姑娘陈海红穿一件红衣服去猪号找她妈,一母猪围上来要咬小海红,海
红吓得边跑边哭,看到这情景海红妈吓得手足无措,可老袁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进猪群,抱起海
红高高举过头顶。小海红得救了,可老袁却被咬伤了。老陈在谈到这一段时说,如果不是老袁,
海红早葬身猪腹了。
后来十三队有了女兽医,一个女子去猪号打针,老袁只让她给小猪打,她怕大猪咬着女兽
医,给大猪打针多是她和老伴代劳。为此,兽医小张非常感动。
1986年她单独承包猪号,春天职工没现钱买仔猪,她就主动地把小猪赊给大伙,年底卖了
猪再给钱。这种情况,一年不下30次,不但如此,就是赊欠的小猪,她还比其它队每斤便宜五
角钱。
在个人和邻里利益上,她的天平没有失衡。
对党的忠心
老袁不是职工,但她的觉悟是一般职工所不及的。
1982年农场进了一批塑料布当苫布。老袁麦收在场院干活,她看到这一条条的塑料苫布,
掀、盖都不方便,她就把自己的缝纫机推到场院,把几百米塑料布缝成几块大苫布。苫布缝好
了,可老袁缝纫机台面却磨掉了油漆,露出了木质。别人让她找队里给点磨损费,可她说这是
自己乐意的,要那干啥!
那么老袁不缝行不?行!但她缝了。
1984年冬半夜发电厂起火,当时已50岁的老袁跟大伙一起多次冲进火场推车头、抢油桶、
挑水灭火,一直干到早晨4 点钟。回到家里,她累得象一滩泥。
一个老太太半夜三更不去救火别人能责怪她吗?不能,但她去了。1988年秋她起早贪黑打
了1 万多捆苫房草,准备卖了钱给儿子办喜事。一天草塘突然起火,发现时火点离她的草还有
2000多米,只要她在自己草塘烧一圈防火道,损失就可以完全避免。但她没有那么做,她深知
国家财产和个人财产的份量,置个人财产受损失而不顾,跟大伙一起奋力扑火。最后,火灭了,
可她的1 万多捆草化为了灰烬。她能不心痛吗?那烧的哪里是草,分明是六、七百元钱,是两
个多月的心血、是两个多月的汗水呀!1991年4 月11日扑火队伍中,她是第一个跳上救火的拖
车的,她也是岁数最大的一个。57岁不去救火,谁还能遣责她吗?不往火里冲谁还能逼她吗?
不,都不能,但她冲进去了。
在国家财产和个人安危面前,她的天平又没有倾斜。4 月12日总局医院里,遍体鳞伤的老
袁痛苦地躺在病床上回忆救火的经过。她对儿子说,打火的那把镰刀还扔在小树林里,你捎信
回去把它找着,好了之后,秋天我还得打苫房草。儿子含着泪说,妈,好了之后把你接我那去
享几年福,你这一辈子够苦的了。“唉……那哪儿的话,我还干得动……”
万万没想到,这位刚强的老人,在入院后的30多个小时,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怀着对
生活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
老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那种北大荒人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和她对子女的爱心、对邻里
的诚心、对党的事业的忠心,将永远激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