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章 农业生产队

第五章 农业生产队



初建场时,为三级管理,分场下辖生产队共14个。一九六二年体制改革,变三级管理为二
级管理,除保留王杨分场,其余分场撤销,有农业生产队13个。八三年农业生产队16个,归场
部领导,各队单独核算,以粮豆种植为主、兼营畜牧、林业及小型工付业生产。现将建队时间、
地点、创建人,及历年分期经营情况与后十七年综合经营结果等,列表记述如下:附:(一)

建队时间、地点及创建人表。

(二)六九年各队经营情况表。

(三)七六年各队经营情况表。

(四)八○ 年各队经营情况表。

(五)八三年各队经营情况表。

(六)从六九年至八五年各队综合经营结果表。


   建队时间、 地点及创建人
(表一)


附:地名由来一、二站、三站;一九五二年黑龙江省公安厅在铁力县城以北,建立劳改支
队,劳改犯人五千余名,从事伐木与农业生产,农业方面建了三个站,一站在铁力北山,二站
即现在的农场第三生产队,三站为农场第二生产队,以后劳改支队撤销,而地名沿用下来。

二、望山:望山在铁力县城以北二十华里,是靠铁力县城最近的一座山,建场时期,站在
铁力镇能远望山景,故起名望山。

三、广原:在场部以东二十华里处,有铁力林业局森林铁路的一个车站,名叫广原车站,
五六年农场靠近车站建点开荒,故名广原。

四、北庙、在王杨车站以北二十华里,清朝年间,靠依吉密河东岸建了一座大庙,以后群
众近庙建屯,名叫北庙屯。

五、董家窝铺;在王杨车站以东八华里处,伪满时期有一姓董的,在此建起窝铺,雇人开
荒种地,嗣后迁去大口门子,此处留下的名子仍叫董家窝铺。

六、姜大犁:在王杨车站南二十华里处,伪满时期,有一姜姓,在此雇人开荒,他用的开
荒木犁较大,用八匹马牵引,开了一片土地在此建屯,起名姜大犁。

七、前兴屯:伪满康德八年(一九四○ 年),日本军国主义,集中农民勤劳奉仕,(给日
本人种地),在王杨车站东建了两个屯子,一名前兴屯,一名中兴屯,前兴屯即农场第十生产
队,中兴屯五六年集体转为农场职工,简易草房,乎为耕地。

八、十道岗——十五道岗:庆安县高老车站以东是道道山岗,从高老车站向东去,第一道
岗叫一道岗,再向东是二、三、四……直到十八道岗就进入山区(约百余华里),这些岗上有
公社土地,有县管林场。农场从十道岗开始在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道岗上建了五个生产连
队。

九、四支干:农场场部以北18华里处建有望山灌区,共七条支干,生产队建在那条支干上,
就叫几支干。

十、依吉密河:依吉密河是满族语,左右河的意思,该河发源于铁力林业局丰林林场南沟
776 米之处,此河全长82公里,流经农场中部20公里,河宽45米,深1 至3 米,每逢暴雨急流
猛增,常常淹没沿岸农田,平时河水透明如境,甘甜爽口,河中大石较多,蚌铺河底,鱼蛙成
群,日伪和解放初期曾用河水运送木材,流经农场区域,每年淤积片片细沙卵石供建设原料。

依吉密河流至庆安县境注入呼兰河内。

十一,呼兰河:呼兰河的源头在铁力县内,南到呼兰县注入松花江,全长523 公里,通肯
河努敏河是它的支流,据历史记载,金国叫治刺浑水,明朝叫忽刺温江,清朝改称呼伦河,清
雍正十年定名叫呼兰河。流域面程5,400 平方公里,在铁力境80公里,流经农场19公里,水
深1.2 米,河宽50—70米,十一月中旬结冰,冰厚90公分,四月中旬解冰,河床砂底多鸡卵石,
河水清彻,河沙缓缓下淤,不断为建材工业提供原料,两岸农、林繁茂,风光秀丽,青山养育
了绿水,绿水滋润着土地。

一九六九年农业经营规模一览表
(二)


(续)


(继)


一九七六年农业连队经营规模一览表
(三)


一九七六年农业连队经营规模一览表
(三)


(续)


(续)


一九八○年农业连队经营情况表
(四)


(续)


一九八三年农业连队生产经营情况
(表五)


一九八三年农业连队生产经营情况
(表五)


(续)


(续)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五年生产队经营综合表
表六


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五年生产队经营综合表
(续表六)


注:七年粮豆总产指1977——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