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出现的新局面
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出现的新局面
(一)七七年至八五年生产建设经营状况大有好转,在上级党委与农场的正确领导下,农
场的经营规模有了更大的发展,农场的经济形势,政治思想面貌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七七至
八五年九年的艰苦奋斗,到八五年种植面积达181,752 亩,房屋实有面积达185,895 平方
米,其中砖瓦结构的房屋有173,589 平方米,占房屋总面积的95%,沙面及部份石面主干公
路75公里,田间道路238 公里,桥涵811 座,其中大型桥梁两座(望山大桥、欧根河大桥),
永久性的(含水泥电柱、红松油炸干电柱)通讯线路110 杆公里。
八五年有链式拖拉机133 台,轮式拖拉机70台,推土机25台,联合收割机92台,犁97台,
耙191 台,播种机136 台,镇压器104 台,中耕机29台,联结器98台,扬场机 44 台,拖车150
台,入囤机10台,汽车28台。
八三年末,畜牧存栏数;马224 匹,黄牛194 头,鹿173 只,奶牛23头,猪1346口,蜂68
箱。
八五年的农业生产队16个,番号是一队,二队……。十七队(原六队交给绥化管局),工
付业单位7 个:修理厂、加工厂、木材厂、砖瓦厂、车队、发电所、砖厂。场直单位12个:医
院、商店、批发站、林业站、收购部、兽医站、物资供应站。公路管理站、粮店、干校、幼儿
园,饮料厂。
八四年末,全场在册职工3,957 名。
七七年至八五年,九年共生产粮豆37,817.6 万斤,平均年产4,202 万斤,比七六年提
高36%九年粮豆平均亩产271 斤,比七六年提高25%,九年时间七盈二亏,盈亏相抵净盈2,
446.45万元,彻底扭转了粮豆低产、连年亏损的历史局面。全场职工为此而心情兴奋,为给国
家做出了贡献而跳跃欢呼。
回顾农场九年来的成就,深感来之不易,当时农场经过十年浩劫之后,百废待兴,要在一
个较滥的摊子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困难重重,千头万绪;再加七年来不同程度的自
然灾害每年都有,有些年份旱涝风雹、病虫灾害双双袭来,灾不单行。如七七至七八两年,遇
上春涝和早霜;七九年旱涝兼备,造成缺苗草荒;八○ 年遇雹灾,61,700 亩大豆有的减产一
半,有的颗粒不收;八一年涝灾、雹灾双管齐下,八二年遇到多年未有的大旱,八三年长期低
温多雨寡照,八五年遇上特大涝灾,在这些十分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场党委做了艰巨的政治思
想工作,场长发挥了生产指挥,行政管理的领导作用,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管理,完成
了各项任务,以下分别记述七七至八五年的经营情况;
一、一九七七年粮豆总产3,660 万斤,比计划超产490 万斤,粮豆亩产259 斤,比计划
多产34斤,上交任务粮2,138 万斤。这年,2 个队小麦上纲要,3 个队的大豆上纲要,二个
队双双上纲要,十六队是一个新建队,土地面积只有7,500 亩,利润额高达49万元。
二、一九七八年,夏有虫害,秋有雹灾,而且灾情较重,这年粮豆总产仍达4,052 万斤,
比上年增产392 万斤,粮豆亩产278 斤,比上年提高8 %,其中小麦亩产310 斤,上交粮2,
254 万斤,获利润31万元。
三、一九七九年,春期涝,小麦推迟播种期20天,五、六月份又40天没雨,垧情不好,大
田出苗不齐,但到六月下旬,却连续降雨40余天,机车不能下地中耕,仅大豆一项草荒绝产面
积达8,550 亩,粮豆总产下降只有2,948 万斤,小麦亩产220 斤,大豆亩产 188斤,上交
粮1,600 万斤。这年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农业受灾工付业补,大灾之年仍盈利63万元。发
放奖金137,000 元。
四、八○ 年是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第一年,农场制定了《农场经
营管理办法》,通过深入贯彻,基层实行财务大包,机关建立岗位责任制,以生产为中心,以
管理为重点,奖罚分明,各项工作进步幅度较大,这年粮豆总产4,954 万斤,粮豆单产293
斤,其中九、十、十六3 个生产队,粮豆单产达到356 ——272 斤。完成交粮任务3,252 万
斤,商品率占65.8%,经营利润636 万元,粮豆总产、粮豆单产、经营利润三超历史。全场发
放奖金84.3万元,人平均得奖金226 元。
五、一九八一年,七月十八口到九月十日,整个麦收的53天,阴雨绵绵下个不停,其中只
有3 个阴天无雨,进场的小麦堆积成山生热发霉,田间割倒的麦子后期拾不起来发芽生根,损
失小麦约计800 万斤。九月下旬,天降雹灾,5 个高产队的22,000 亩大豆损失在50%以上。
这年粮豆总产4,840 万斤,亩产281 斤,上交粮2,235 万斤,年末盈利368.4 万元,
发放奖金38.2万元。
六、一九八二年,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从三月初到七月末,126 天滴雨未下,七月初
又发生遍地成堆的草地螟,作物大受其害,通过细收(指麦、豆收)、抢救(指灭虫),这年
粮豆总产2,872 万斤,亩产222 斤,完成任务粮2,322 万斤,大灾之年取得较好收成,年
末盈利291 万元。发放奖金47.5万元。
七、一九八三年,自春起长期阴雨,低温寡照,春夏雨季的地温、气温偏低,种子过期才
出土,幼苗嫩弱不起旺,大片粮豆作物,面临上不来的危险,农场认真落实了经济责任制,各
队把大豆除草、大豆收割,包到户、包到人,调动了职工家属的积极性,促使作物成长早熟,
再加后期的细割精脱,在严重灾害之年,总产值实现1,700 万元,比上年增产28.6%,粮豆
总产量5,420 万斤,比八○ 年提高10%,粮豆亩产311 斤,比八 O年提高6.8 %,经营利润
582 万元,比上年提高88%,取得了总产值、总产量、亩产量三超历史的优异成绩,年末按年
初规定,全部兑现承包合同,一共发奖金106 万元。农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十二届中央全会
精神鼓舞下,经全场职工同志努力奋斗,胜利的迈出了第一步。进入了农场历史上最佳时期。
八、一九八四年,春耕开始,涝情严重,地块泥泞机车不能正常作业,全场5 %的低洼地
块没有种上,六月中旬小麦粘虫严重,动用大批人力物力防治,费用支出增加,由于这年采取
了新技术,坚持科学种田标准化作业,农业仍取得较好收成,粮豆总产327.9 万斤,粮豆单产
317 斤,取得了粮豆单产、和玉米单产,两超历史的新记录。为此农场总局给李允寅场长晋升
一级工资。这年生产收入16,656,271 元,比计划增收70万元,支出12,414,930 元,比
计划增支145,540 元,经营利润3,678,438 元,除去奖金620,312 元,净盈利2,501,
754元超计划32%,
九、一九八五年,农场以兴办家庭农场为主,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办
起家庭农场以后,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较好的发挥,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
弊端开始扭转,生产结构向着合理化发展,半年工夫个体工商业发展到94户,七十余名农工分
离出来参加建筑公司,农场内部出现了很多养鸡、养猪、养貉、养貂、种植平贝、葡萄、西瓜
等专业生产。春耕播种,进度、质量好于往年,小苗长势喜人,农场新建的基建公司。大胆走
向社会,靠优质、树信誉,与能手竞争,在铁力、嘉阴两县站住了脚,建房4,965 平方米,
全公司一年盈利10万元,(交场4 万元)。发电所通过挖潜降耗,盈利1 万元;车队多方找门
路搅运输盈利4 万元;加工厂积极增加经营项目,扩大外部加工,变亏损4 万元为盈利1 万元,
砖瓦厂加强管理提高数量盈利8 万元(上交1 万元)。农场的教育工作;贯彻了全国教育体制
改革精神,教师实行招聘制,与定期的教师考核,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政治思想的加强,师
资水平有了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进,八五年输送大学生12人,中专生26人。职工教育的双补
工作,抓的紧而实,初中文化补课合格率92%,一期高中补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计划生育,
开展经常持久,人口自然增长率 7.84 ‰,女性晚婚率86.67 %,节育率93.36 %,计划生育
率100 %。精神文明建设认识高,行动面广,八五年涌现出管局级的文明基层单位五个,铁力
农场被总局授予先进文明场。以上实事充分证明,家庭农场与承包责任制,方向完全正确,给
农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但八五年的自然灾害特多,自春播开始,霜冻、干旱、雹灾、虫灾轮番袭击,特别严重的
是将近麦收,七月十六日连降四次大雨(285 毫米),嗣后阴雨连绵接连不止,一直下到九月
上旬,其间合计无雨天气只有七天,田间积水四溢,沟满河平,在这特大涝灾面前,又遇上兴
办家庭农场,没有经验,不适当的把农机分散转让,把土地平均分配,因而调动不灵,管理失
控,削弱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小麦损失惨重,予产每亩400 斤的产量只收回175 斤。大豆
也受雨天影响,角少粒小有灰斑病,泥水地收割,损失增大,大豆亩产只达183 斤,而且粮豆
普遍质量下降,等级低,售价少。再加农场调整产业结构起步慢,单靠粮豆生产,八四年虽然
上了一些项目,但调查论证不够,投资较多受益很小,有些项目背离服务方向,盲目投资外联,
造成损失。
八五年总产值2,059 万元,比计划增收259 万元。生产支出2,148 万元,比计划增支
10,044 万元,年终经营亏损634,496 元(接过去计算法应亏136 万元)全场448 户家庭农
场只有25户受益120,785 元,其余423 户挂帐,合计2124,917 元。这对下步办好家庭农场,
必须理顺政策,完善措施,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九七七年至八五年,全场基建投资2118.7万元,其中国拨资金283.5 万元,自筹资金1835.2
万元,共建水泥晒场39,850 平方米,支干道23.5公里,田间道6.4 公里,挖排涝土方321.1
万立方米;修望山大桥1 座;长104 米,宽9 米,工程造价39.5万元,共建各种房屋84,596
平方米,全部砂石基础,红砖墙身,红瓦盖顶,其中建有学校大楼、职工俱乐部、公办大楼、
面粉加工楼、服务楼、医院楼,储水百吨的自来水塔各一座、连队办公楼3 座、400 立方米的
大型油库1 座等11项较大建筑,在农场区内,宏伟壮观,标志着农垦事业的发展与新生。
一九七七年至八五年的工付业生产,九年来主要依靠原有项目挖潜提高进行生产,只是增
加了发电能力,八三年末发电设备计有84千瓦发电机组3 台;200 千瓦、250 千瓦、500 千瓦
发电机组各1 台;75觅水利发电机组4 台(有2 台停产),安装总容量2,452 千瓦,可供机
关、场直8 个单位及5 个生产队的生产生活用电。八四年与绥化电业局商定,农场投资98万元,
使用国电到八六年四月已经正常送电。
一九八五年,全场养鱼水面765 亩。
一九八五年工付业生产总产值730 万元,占八五年总产值41%,工付业产值有明显提高。
(二)广大职工提高了生活农场自一九七七年开始拨乱反正,肃清林,江反革命集团在农
场的流毒以来,给农场带来了五大好处:(一)生产发展迅速,房建年年增加。(二)大部份
职工领了奖金。(三)职工子女大部就了业。(四)职工一般提了工资。(五)职工搞起了家
庭付业。这五大好处汇集起来,就出现了职工生活的大提高。
一、农场从五六年到六九年的十五年中,职工住宅,由马架子大帐篷换成了板加泥和拉哈
墙草房,虽然有了进步,但那时的住房矮小简陋,上无灰棚,单窗陋门,既不受光也欠通气,
每逢冬季,满墙冰霜,夏、秋季节室内潮湿,四壁呈苔鲜如茵。有人描写农场的房子是:“弯
着腰、柱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
职工住宅陈设简单,好一点的房也只有个木箱子,木板凳,炕上铺一令炕席堆几床被褥。
会客、吃饭、学习、睡觉全家人挤在一个大土炕上,有的工人冬天还在室内养猪,室外垃
圾遍地,臭水坑连着泥泞道,阴雨天气不穿雨靴不能出门,每逢雨休天,无雨靴的职工只有卧
在炕上睡大觉,职工生活极为单调。各队的办公室、集体宿舍,食堂卫生条件也很差,夏季蚊
蝇飞舞,冬天室内结冰,生火取暖则浓烟呛人。队里上课,开会都挤在集体宿舍的大炕上,连
队职工和家属看电影都在露天,热天蚊子咬,冬天寒风吹,工人们感叹的说:“电影好看,罪
难熬”。
这就是农场前期艰苦创业的写照。
自农场组建兵团起,特别七七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建起了幢幢砖瓦住宅,房基础超过
冻层,墙身明石红砖,水泥抹缝,房盖用红瓦,室内上有麻道灰棚,下打水泥地面,四壁白灰
粉饰,一般三门四窗,既通风又透光。职工家属住区,房屋幢幢排列、东西成排、南北成行,
房前道路四通八达,每到夏季,院中花卉盛开,道旁门前绿树成荫,清洁整齐,门前一站,心
旷神怡。
农场自七八年以来,连年盈利,到八五年共发奖金374.5 万元,全场每人平均得奖近千元,
家庭3 个劳力,就有几千元的收入。再加增加工资、子女就业等因素,因此,农场富裕户逐年
增加,贫穷户大大减少。据八五年统计,职工银行存款达215 万元,人均存款200 元,每户平
均达900 元。到八五年职工购电视机1625台,洗衣机580 台,录音机590 台,老四大件(自行
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已成为家庭一般用品,职工在外工作或劳动一天,回到家中可以
学文化,听广播、看电视,利用近代化的工具享受着优美的精神食粮。
今天农场职工的住处和穿戴大变了样,花床单、大毛毯、五颜六色的花被子花枕头,整齐
的折叠在炕寝里边,沙发、写字台、高低柜等家具优美雅致的摆设在室内。职工劳动时间身穿
工作服,休假日换上涤卡、毛呢新衣服,男女青年的服装更是样子新颖、色泽美观,赶时髦的
派头不亚于大城市。农场职工这样的物质文化生活与过去比较,实在是天上地下。
三、八五年末农场有12个单位吃上自来水,30个单位建起砖瓦化的办公室,集体宿舍,三
用食堂,窗明地净,新桌新椅,一般是暖气取暖,办公、学习舒适宜人,象过去的办公室已看
不到了。
四、八二年农场落成2,800 平方米教学大楼一处,容13个高中、初中班,学生600 余名,
全场共有小学18所66个班,初小学生1175人,校舍5500平方米。中学3 所,22个班级,中学生
878 人,校舍5,305 平方米,职业与普通高中班4 个,高中学生150 人。全场教职员工 115
名,从小学到高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近几年夹,校舍均安装了锅炉取暖设备,学生
上学,不受严寒之苦。适令儿童入学率达97%,为农场打下了教育儿童、培养人材的基地。
五、八○ 年新建医院楼一座,设病床50个,医院职工人数84名,在各基层单位还有临时门
诊,职工家属轻病可就地医治,重病送医院。家属再不用为就医发愁。
(三)讲精神文明建设,大树共产主义之风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
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农场党委认真的研
究领会了报告的精神,八二、八三两年,大抓了农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八三年三月,党委召开
了政工会议,传达了中央提出的:“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要求,会上号召全场职工、家属行
动起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达到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语言美
的要求。从此,全场上下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体,开展了文明礼貌月活动,通过一年实践
证明,这项活动,是动员农场万名职工、家属、学生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的一种好形式,“五讲四美”对两大文明建设都起到促进作用。
一九八三年三月,又召开了政工会议,会上由赵智勇同志作了题为《积极行动起来,搞好
今年全民文明礼貌月》的报告,动员全场上下,除继续搞好“五讲、四美”,还增加了“热爱
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活动,会上要求在努力搞好生产的同时争取在农场内
五年实现两个好转(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党风根本好转);为了实现两个根本好转,必须把精
神文明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两年来“文明礼貌月”具体活动情况记述如下:
一、文明礼貌之风吹遍农场大地
八二、八三两年农场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组织各单位的干部、共产党员积极带头,青年
团员、少先队员成为活动的主力。三月份扫除了住区积雪垃圾,四月份挖坑植树;五月份办公
室、学校的门前、院中种起花卉,很多家属养花种树、清扫庭院也慰然成风,场容场貌大有改
进。
八三年六月份,场党委发出《继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学习先
进典型张海迪、朱伯儒,华山救险的英雄事迹,号召青少年,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送温暖、
做好事,传播精神文明;对确有困难的孤寡,病残,烈军属、五保户、离退职工落实包户制度,
长年坚持,一包到底。并号召商店、食堂文明经营,礼貌待人,号召学生抽时间到大街、公共
场所去维持秩序,清扫卫生,给困难孤寡老人打水、劈柴。
八三年春,场党委批转了场团委发出的“采种支甘”通知,通知要求全场广大青年、少年,
积极采集草种,支援甘肃建设,全场青少年积极响应采集草籽684斤。
文明礼貌月,有了丰硕成果
场党委八三年工作总结中提到:“精神与物质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互相配合,互
为作用,我场生产获得丰收,给精神文明打下了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又保证了生产建设的方向,
鼓舞启发了人们的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雄心壮志。”
两年来,邻居之间能互帮互助,家庭当。中能互尊互让,邻居不合、打架,吵闹的少了,
调解纠纷的人多了,新婚不要公婆的人受到舆论遣责,好人好事有人学,坏人坏事有人管,拾
金不昧、舍己救人的事例经常从广播喇叭里听到。八三年全场评选出32户五好家庭;30对好夫
妻;28位好公婆,30位好媳妇,43名三八红旗手。全场八三年做好事5,244件,青少年用共产
主义精神采集草籽684斤,支援了甘肃省的草原建设。
一中教师马玉华,在邻居羿宝珠开枪打伤其妻子儿子时,不顾自己安危,夺下凶手枪,见
义勇为,敢于向坏人斗争,总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晋升一级工资。武装部温才同志在领导民
兵训练中,郭广才拉响手榴弹,失手后落地,温才同志立即扑上去将郭按倒压在身下,避免了
一场伤亡事故,事迹动人,被晋升一级工资。五连工人郭艳玲是农工组组长,领着全组在地里
劳动一天,本来就很累了,但她知道麦场活重,她胸怀全局,每天下班,别人回家休息,她到
场集堆扬场,同场园的同志一齐下班,这种为公家为别人甘于自己吃苦的精神被评为“三八”
红旗手。十二连职工家属彦国良,爱人工伤只剩一只脚,不能参加劳动,婆母是下肢瘫痪,三
个孩子上学,家庭十分困难,但她细心照料婆母、丈夫,耐心教育子女,并参加集体劳动,一
年喂6 头肥猪,增加收入养家糊口;身体的劳累,经济上的负担,使她身体消瘦,过早地失去
青春容貌,但她的家中,生活却逐渐好起来,有吃有穿,室内还有各种摆设,全家感动,和睦
相处,她被评为好媳妇,五好家庭。
一九八三年,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清除精神污染领导小组,一名书记领队,由宣
传部、组织部、工会、团委、人武部、纪检委负责同志共同进行调查摸底,对广播站、电影队、
连队图书室做了认真检查,清除了带有污染色彩的图书、唱片、录音带,给连队增添了3,000
余册新图书,将原来图书室作了整顿。八三年全场图书室达20个。同时,强调了文艺演唱水平,
从八三年十一月开始,场部工会每年举办了民族音乐学习班、舞蹈训练班各1 次(每次10天),
用以激发青年奋发向上,使“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新风占领今天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一九八二年春,全场各地办起了职工夜校,有1,300 名青壮年参加文化补课,学政治文
化,学科学技术,学经营管理,48名被评为教育先进个人;190 名职工获得双补合格证。
一九八三年春,成立了广播函授党校,在场部会议室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全场党员干
部积极报名参加,入校学员395 名,一般坚持听课,坚持自学,年末举行了考试,八三年考试
卷已上报待审。
八二年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对移风易俗,改变场容场貌起到很大作用,涌现出一批文明队。
(宣传部、二、九、十六队、医院、变电所)铁力农场八四年被总局命名为精神文明先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