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述




农场的农业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建场开荒进度缓慢,建场时期的三年大开荒,只完成66,475 亩,以后每年开荒上万
亩的只有一九六四、一九六五、一九六六、一九六九四个年头,其余年份,每年虽有开荒,数
量不大,其原因有三:(1 )建场时期机车状态不好,数量不足;(2 )荒原情况复杂,开荒
困难;(3 )新荒地管理困难,产量低、费用大。因此,建场三十一年来,近二十万亩耕地是
通过逐年开荒发展起来的,至今还有部分荒原待开垦。历年开荒及种植面积情况如附表。







二、单产不高,总产不稳。铁力地区新开荒的土地,有一个特点:难种难管。新荒地翻一
遍耙八遍,也达不到播种状态,头三年,不能起垄、趟地,草荒严重,产量很低。因此,建场
初的五年,粮豆平均亩产只有131 斤。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二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天气不好,
物质缺乏,生活困难,尽最大努力仅能维持生产,这三年粮豆亩产平均不到百斤。一九六三到
一九六八年,通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生产有所恢复,却又受到“文
革”的严重破坏,这期间农业生产徘徊不前,亩产只有144 斤。一九七四年麦豆生产开始推行
合理密植,化学灭草,增施化肥,选用良种等科学种田措施,粮食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九七五年全场大豆上“纲要”,亩产 311斤。一九七六年全场小麦亩产突破三百斤大关,达
338 斤。从此,粮豆突破低产关。但从一九七六年以来,农业生产不断受到旱、涝、虫、雹等
自然灾害的侵袭,产量不稳,忽高忽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