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农业中学

一九六五年秋,为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为场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场创办了
一所半农半读的初级中学(简称农中,下同)。党委书记孙绍文任校长(兼),曾鹏任副校长。
校址设在北山砖瓦厂,学制为三年;毕业后分配工作。一九六五年招收一个班,学生35人。开
设语文、数学、政治、农业、农机、畜牧等课程。基础课由学校教师讲授,农业等技术知识课
聘请场的农业、农机、畜牧技术员讲授。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劳动。一九:六六年春,又
招收一个班、学生32人。一九六七年一月停课闹“革命”。红卫兵联络总站把曾鹏打成“历史
反革命”,关在“牛棚”里达一年之久。是年十月下旬复课。第一届毕业生一九六七年十二月
毕业,一九六八年四月分分配工作。第二届毕业生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毕业,一九六九年一月分
分配工作。第二届毕业生毕业后不久,农业中学即撤销。

二、普通中学

铁力农场的普通中学创办的比较晚。一九六九年三月独立二团正式成立后,将二连等十一
个连队有带帽班的小学改为七年一贯制学校,这才有了普通中学,由于普通中学兴办于“文化
大革命”中期,所以教学秩序比较混乱学生普遍不爱学习,教学质量不高。普通中学教育从一
九七一年开始迅速发展。一九七一年春,团直学校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年有六、七、八
三个年级、五个教学班。一九—七二年,十连学校发展为九年一贯剖学校。是年有六、七、八
三个年级,四个教学班。一九七六年,十一连学校发展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年有六、七、八
三个年级,三个教学班。一九七七年进行拨乱返正,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显著提
高。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升学率达75%,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
校的达36%。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农场培养具有初级技术的工人,一九八○ 年进行了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创办了一所职业高中。当年招收两个班,学生90人。学制三年,毕业考试
成绩优秀者给予分配工作。从一九八○ 年至一九八三年,对中学的网点进行了调整。将原七年
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和高中集中在三个点上。王杨片的初中集中在十队学校,北片
的初中集中在十一队学校,中片的初中和北片、王杨片的高中集中在场直中学。一九八三年,
场直中学有教学班16个。其中,初中班7 个,高中班(含职业高中)9 个,学生710 人。
1977年—1985年中学学生概况



1977年—1985年报考大中专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