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章 农业

第一章 农业



农业是国有农场立场的主业,在整体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历史
上,国有农场展示出了大面积的土地开发耕作,大型的现代化机械作业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进程中,国有
农场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高科技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
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

观念的更新,体制的转换,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加强)。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大胆的实践,开创和拓宽了一条
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实行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低成本、高产出、优质量、
高效益的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变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大豆之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
“稻米之乡”,步入“稻米兴场,两牛富民”质量效益农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了粮、
经、饲、种、药、杂、畜、禽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
的产业化格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强,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应用,使
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粮豆总产由1986年的24159 吨,达到了2000年的86957 吨,增
长2.78倍。

   农业组织机构及领导人更迭表
(1985~2000年)
表2-1



  生产科成员:

1986~1992年:石玉坤(科长),郭晓舟(副科长)负责林业,董玉芾负责大豆、种子,
刘文杰负责植保、玉米,朴庆偶、曾基负责林业,司统山负责统计,焦艳玲、丁淑芬负责科技,
孙发和负责种子、植保、林业。

1993~1994年:1993年机关机构改革,科技科、水稻办与生产科合并。科长:董玉芾;孙
发和负责种子、植保;梁庆海负责农业技术;刘嘉宏负责科技、农情统计。

1995~1996年:科长:董玉芾;孙发和负责种子、植保;刘嘉宏负责科技、农情统计。

1997~2000年:科长:董玉芾;孙发和负责种子、植保;刘嘉宏负责科技、农情统计,唐
风云1997年调到生产科,负责农业技术。1999年孙发和调到“三站二室”工作,负责土壤化验、
气象、植保领导工作。生产科编制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