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生产队 农业生产队是农场最基层的农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是农场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1987年,由黑龙江省土地局、铁力市土地局、庆安县土地
局、绥化管局土地局共同普查落界,明确了农场与周边农村、林场的界线,因此也限定了各农
业生产队的土地经营规模。
办家庭农场之前,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办家庭农场后,生产队为农场的派出机构,代
表“大农场”对“小农场”实行管理、指导和服务,核算单位划小到家庭农场。
农场辖17个农业生产队(1997年合并两个),水利公司、中草药材公司、种子公司各一个,
行成了以麦、豆、玉、稻、杂种植为主,兼营畜牧养殖,林业、中草药材种植及小型加工业生
产的生产经营规模。构成了全场以农业生产为主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布局。
第一生产队
一队位于伊吉蜜河南岸,东与铁力市工农乡新民村相邻,西、南与本场二队相接,距场部
中心11公里。总控面积152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53 公顷,林地面积254 公顷,水域面积8 公
顷,荒地面积192 公顷,可牧草地面积10公顷,交通道路、建筑占地面积59公顷,其它占地面
积351 公顷,房屋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总人口302 人,总户数97户,职工149 人。主要种植
麦、豆、稻、杂等作物,年均生产粮豆2174.3吨。
1991年2 月25日,绥化管局授予粮豆单产超500 斤先进生产队。
1992年1 月20日,被绥化管局授予专项清理工作先进单位。
1995年6 月19日,被绥化管局授予财务、计划、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1997年8 月4 日,绥化分局党委授予文明单位标兵。
第一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2
第一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3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二生产队
二队北距场部6 公里,是去北片生产队的必经之路。南与铁力镇老山头村相临,西与铁力
市工农乡二屯村相接,北和东与农场四队、三队相连。1998年取消十七队与二队合并为一个生
产队。总控面积166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418公顷,林地面积35公顷,荒地面积114 公顷,队
址、道路、建筑占地面积82公顷,职工住房面积10559 平方米。总人口488 人,住户192 户,
职工160 人。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3380吨。
1987年7 月20日,二队党支部被绥化管局党委授予端正党风先进集体。
1987年2 月26日,二队被黑龙江省村镇建设领导小组在全省村镇建设“双百”竞赛中授予
小康村。
1990年4 月13日,二队党支部被绥化管局党委授予党风建设先进单位。
1991年2 月25日,二队被绥化管局授予粮豆单产超500 斤生产队。
1991年10月4 日,二队被绥化管局授予抗洪抢险、抗灾抢收一等功。
1992年2 月20日,二队大豆单产350 公斤,受到绥化管理局表彰。
1993年6 月9 日,二队党支部第三党小组被绥化管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小组。
1993年2 月9 日,二队被总局授予文明队标兵称号。
1995年9 月15日,二队被总局授予垦区首批小康队。
第二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4
第二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3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三生产队
三队北距场部2.5 公里,东与铁力市工农乡兴隆村(北斗村)相临,南与铁力市工农乡瓦
盆窑相接,西与农场二队相连,北与铁力市工农乡新民村村民土地仅一沟之隔。总控面积1419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04公顷,林地面积26公顷,水域面积3 公顷,荒地面积121 公顷,牧草
地面积16公顷,道路建筑占地面积141 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0481 平方米,职工住房面积7597
平方米。畜牧小区建设占地己达到41920 平方米,生产队畜牧业发展初具规模,职工住房面积
7597平方米。总人口307 人,住户122 户,现有职工166 人。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
物,年均生产粮豆1984.5吨。
1991年2月25日,三队被绥化农场管局授予粮、豆单产超500斤生产队。
2000年4月24日,三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三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6
第三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7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四生产队
四队位于依吉蜜河南岸,山水风光秀丽,是盛夏旅游的好去处,神密岛漂流吸引着八方游
客,距农场场部12公里。东与铁力市工农乡一队相临,南与铁力市工农乡二队相接,西与三屯
农场(工程处)相连,北靠依吉蜜河与庆安县林产公司曙光林场隔河相望。总控制面积1611公
顷,其中耕地面积985 公顷,林地面积69公顷,牧地草原10公顷,水面27公顷,可垦荒地118
公顷。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面积70公顷,其它土地332 公顷。生产队房屋实有面积6844平方米,
职工住房面积4951平方米。总人口406 人,总户数102 户,职工人数183 人。主要种植麦、豆、
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4085.9吨。
1991年2月25日,粮豆单产超500斤,受到绥化管局的表彰奖励。
1991年6月19日,被绥化管局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1991年2月25日,被绥化管局党委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3年2月9日,被总局党委评为文明队标兵。
1993年3月9日,被绥化管局授予先进集体。
1993年6月9日,被绥化管局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1995年9月15日,被总局授予垦区首批小康队。
第四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8
第四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9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五生产队
五队位于农场东部,距场部7.5 公里,哈伊公路从五队门前通过,交通便利。东与铁力市
工农乡五花村相临,南与铁力市工农乡二道河5 村相接,西与铁力市工农乡北斗村相连,北靠
依吉蜜河,与铁力市工农乡树林村隔河相望。境内有头道河、二道河和三道河。三条河流汇集
于依吉蜜河。水资源丰足。总控面积17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63公顷,林地142 公顷,牧地
草原8 公顷,苇塘32公顷,水面4 公顷,可垦荒地150 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258 公
顷,其它土地2 公顷。房屋实有面积9057平方米,职工住房5757平方米。总人口526 人,职工
人数256 人,总户数112 户。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逐作物,年均生产粮豆3984.4吨。
1993年3月9日,被绥化管局党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1994年12月28日,被绥化管局授予重点整顿先进单位。
2000年4月24日,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五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10
第五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11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六生产队
六队位于呼兰河南岸,东与铁力农场九队相接,南与铁力市王杨乡建设村相临,西与铁力
市双丰镇建国村相连,北接铁力市王杨乡北河村。距哈伊公路4 公里,距场部29.8公里。六队
水利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农场的稻米之乡。总控制面积672 公顷,耕地面积495 公顷,林
地面积42公顷,牧草地面积12公顷,水域面积5 公顷,可垦荒地66公顷,队址道路及建筑占地
48公顷,其它占地23公顷,水田面积474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5.8%,住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
米,人口301 人,职工119 人,户数100 户,主裁农作物水稻,年均生产粮豆2095.4吨。
1991年2月25日,六队被绥化管局授予粮豆单产超500斤生产队。
1992年4月2日,六队被绥化管局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2年2月25日,六队受到总局十年义务植树先进单位的表彰。
1995年6月19日,六队被绥化管局授予财务、计划、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4月24日,六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称号。
第六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12
第六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13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七生产队
七队位于农场王杨片,距王杨乡5.5 公里,东临铁力市年丰乡长山村长山二队,南靠铁力
市林业局春光林场和铁力市年丰乡长山三队,西与铁力市林业局王杨农场相接,北与铁力市王
杨乡长富村仅一壕之隔。总控面积932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65 公顷,林地面积39公顷,牧草
地4 公顷,荒地面积54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面积34公顷。职工住房面积4878平方米,总
人口321 人,住户97户,职工人数169 人。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
2715.4吨。1991年2 月25日,受到绥化管局粮豆单产超500 斤生产队的奖励。1999年1 月11日,
绥化分局党委授予七队小康队称号。1999年8 月18日,绥化分局党委授予七队文明单位称号。
第七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14
第七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15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八生产队
八队位于王杨片,距王杨乡6 公里。东与铁力市王杨乡新立村相临,南与铁力市双丰镇老
道庙下豪沟相连,北侧是铁力市王杨乡王家岗村。总控面积546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90 公顷,
林地面积17公顷,苇塘43公顷,荒地面积56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面积32公顷,职工往房
面积2256平方米。总人口147 人,总户数64户,职工人数75人。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
作物,年均生产粮豆1211.2吨。
1989年9月21日,被绥化农管局授予先进单位。
2000年4月24日,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八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16
第八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17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九生产队
九队位于农场王杨片,东距呼兰河南岸3.5 公里,与十队相临,南与王杨乡中铁、建兴村
相接,西与王杨乡建设村相连,北靠王杨乡东风村。九队林带纵横,王杨灌渠大壕傍队通过,
自然水资源丰富,农场畜牧科渔场在九队辖区内,人称九队为渔米之乡。总控面积994 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748 公顷,林地面积39公顷,防护林面积39公顷,牧草地面积10公顷,荒地面积
26公顷,队区道路及其它建筑面积748 公顷。职工住房面积5314平方米,职工住户115 户,总
人口306 人,职工人数187 人。1998年前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1998年后已全部种
植水稻,年均生产粮豆3086.7吨。1987年9月21日,九队被绥化农管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1
年2月25日,九队获绥化农管局粮豆单产超500斤的表彰奖励。1991年10月4 日,九队被绥化农
管局授予抗洪抢险,抗灾抢收三等功。1999年1 月11日,九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称号。
第九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18
第九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19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生产队
十队是农场王杨片生产队的中心,与铁力市王杨乡政府同居一地,哈伊公路222 国道从生
产队办公楼前通过,距呼兰河仅3.5 公里,东与铁力市王杨乡红光村和铁力市最大的农贸市场
相临,南与铁力市王杨火车站相接,西与铁力市王杨乡建兴村相连,北靠铁力市王杨乡后兴村。
由于十队与农场其它生产队不同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职工思想活跃,当地的经济发达。总控面
积1509公顷,其中耕地883 公顷,林地66公顷,荒地22公顷,水面10公顷,牧草地4 公顷,苇
塘10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49公顷。职工住房面积11445 平方米,总人口608 人,住
房192 户,职工人数266 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旱田农作物仅有40余公顷,年均生产粮豆
2964.5吨。1991年2 月25日,十队粮豆单产超500 斤受到绥化管局的表彰奖励。1991年6 月19
日,十队党支部第一党小组被绥化管局党委授予先进党小组。1994年1 月20日,十队被绥化管
局授予专项清理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1 月11日,十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十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20
第十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21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一生产队
十一队位于十四道岗欧根河南岸,距农场场部39公里,东与农场十四队相临。1998年取消
十四队,与十一队合并为一个生产队,南与庆安县林产公司新立林场林管区相接,西与农场十
六队相接,北与农场十五队一河相隔。生产队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是冬狩猎、春捕鱼、
夏旅游、秋采集林产品的好地方。总控面积300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52公顷,林地面积71公
顷,牧草地29公顷,水面5 公顷,荒地面积1479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68公顷。职工
住房面积7739平方米(不包括十四队),总人口397 人(包括十四队),总户数157 户(包括
十四队),职工人数182 人(包括十四队)。主要种植麦、豆、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
2791.3吨。
1990年12月20日,十一队被绥化管局党委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1年2月25日,十一队粮豆单产超500斤受到绥化管局表彰奖励。
1991年10月4日,十一队被绥化管局授予抗洪抢险,抗灾抢收二等功。
1992年6月9日,十一队被农场总局授予先进农牧生产队。
1993年3月9日,十一队被绥化管局授予先进集体。
1999年8月18日,十一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文明单位标兵。
第十一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22
第十一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23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二生产队
十二队位于十二道岗,东与农场十六队相临,南与庆安县林产公司新立林场作业区相连,
西与庆安县勤劳乡远大村相接,北与欧根河相依。十二队荒地资源特别是可垦荒地多,是农场
很有拓展前途的生产队。总控面积228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00公顷,林地面积96公顷,牧草
地面积10公顷,荒地面积200 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设占地203 公顷。职工住房面积4732平
方米,总人口252 人,住户99户,职工数137 人。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
产粮豆1976.4吨。1991年2 月25日,十二队粮豆单产超500 斤受到绥化管局表彰奖励。2000年
4月24日,十二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十二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24
第十二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25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三生产队
十三队位于庆安县境内十道岗,距场部47公里。
总控面积79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68公顷,林地面积24公顷,牧草地1 公顷,荒地面积61
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36公顷。职工住房3877平方米。职工156 人,总人口202 人,
住户74户。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1976.4吨。1991年1 月25日,十
三队粮豆单产超500 斤受到绥化管局表彰奖励。1992年2 月20日,十三队大豆单产达到350 斤,
受到绥化管局表彰。1999年1 月11日,十三队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十三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26
第十三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27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四生产队
十四队位于十五道岗,由农场水利队1978年10月份到此开发建点,是农场组建比较晚的生
产队。生产队三面环山,林区小气候非常明显。东、南、北三面与庆安县林产公司新立林场相
临,西与农场十一队相接。1998年初取消十四队建制与农场十一队合并为一个生产队。总控面
积14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44 公顷,林地面积35公顷,牧地草原19公顷,水面面积5 公顷,
可垦荒地976 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35公顷。职工住房面积2930平方米,职工人数76
人,总户数46户,总人口188 人。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890.3 吨。
第十四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28
第十四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29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五生产队
十五队是农场最偏远的生产队,位于欧根河北岸。耕地仅有500 公顷,大大小小80多块地
号,后经连片成72块土地,最小地块仅有4 亩多地,土地零星分散,且大部分是林边地与河套
地。
十五队距欧根河大桥10公里,西、北、东群山环绕,属庆安县林产公司金沟林场施业区。
19 86 ~1992年属生产队管理,1993~1997年由耿发承包经营,五年后结束承包合同,仍由生
产队管理,直到2000年。十五队总控面积152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00 公顷,林地面积8 公顷,
牧地草原9 公顷,开垦荒地752 公顷,队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34公顷,其它土地162 公顷。
主要种植麦、豆、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913.2 吨。
第十五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30
第十五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31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六生产队
十六队位于欧根河南岸十三道岗,东与农场十一队相临,南与庆安县林产公司新立林场相
接,西与农场十二队相连,北与农场十五队一河之隔。总控面积794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24
公顷,林地面积95公顷,牧草地面积6 公顷,水面面积6 公顷,荒地面积325 公顷,队址道路
及其它建筑占地38公顷,职工住房面积2256平方米。总人口230 人,住户76户,职工人数95人。
主要种植麦、豆、稻、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豆1419.4吨。2000年4 月24日,十六队被绥化
分局党委授予小康队。
第十六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32
第十六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33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第十七生产队
十七队东与农场二队相临,南与铁力市工农乡二屯相接,西与铁力市工农乡三屯相连,北
与农场四队相靠。1998年取消十七队建制与农场二队合并为一个生产队,距场部9 公里。由于
耕种的土地属偏坡地,因此是一个以旱田为主的生产队。总控面积545 公顷,耕种面积469 公
顷,荒地面积35公顷,林地面积8 公顷,道路及其它建筑面积占地30公顷,职工住房面积2405
平方米。总人口200 人,职工100 人,住户65户,主要种植麦、豆、杂等农作物,年均生产粮
豆973 吨。1991年2 月25日,十七队粮豆单产超500 斤,受到绥化管局的表彰奖励。
第十七生产队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34
第十七生产队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35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中草药材公司(科研站)
中草药材公司位于场部中心的北侧,东依哈伊公路,西靠场部至本场三队路段,北与本场
三队耕地相接。总控面积304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9 公顷,林地面积14公顷,苗圃面积1
公顷,园地面积2 公顷,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面积30公顷,其它土地面积88公顷,房屋面
积3657平方米。总户数39户,人口109 人,职工96人。
1986年以前为林业站,1986~1995年更名为科研站。实有耕地面积113 公顷。主要种植大
豆、小麦、玉米。林地面积10公顷,经营树种有:松树、柳树、杨树、果树、花卉等。科研站
设有良种、树苗、气象、化验等科研机构,科研人员15人,其中:农艺师2 人,农业技术人员
10人,林业技术员3 人。在小区试验、农业气象、测土施肥等科研项目中,获总局级科技成果
11项,管局级科技成果奖17项。
1996~1998年科研站由原科研功关转为良种生产,更名为“良种场”。实有耕地面积168
公顷,主要经营大豆、小麦、玉米等优良品种繁育扩种。将气象、化验、所属林地、苗圃划归
场生产科管理。
1999年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充分发挥本区域内的土壤、
气候等自然地理优势,扩大特色种植面积,安置场直下岗职工再就业,拓宽早致富,增收入的
门路;建立中草药材生产开发基地,改原“良种场”为“中草药材生产开发公司”。重点开发
了平贝、轮叶党参、穿地龙、刺五加、五味子、甘草、黄芪、水飞蓟、板兰根、大力子、龙胆
草等十几种中草药材。集中开发种植平贝30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的平贝种植大户8 个,
5000平方米种植户10户,2000平方米种植户36户。仅2000年就收获商品鲜贝60万公斤,创产值
3300万元。
农场中草药山野菜苗木及经特作物面积统计表
(2000年)
2-36 单位:平方米
中草药材公司科研站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37
中草药材公司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38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水利公司
铁力农场水利工程公司前身是王杨砖厂,位于农场十队及王杨火车站南一公里处,地处铁
力市王杨乡境内。有职工135 人,住户81户,人口203 人。房屋建筑面积4156平方米。耕地面
积91公顷,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面积33公顷。
水利公司是农场的水利工程专业队伍,拥有大型水利工程机械挖掘机4 台,大马力平地机
1台,推土机5台。
水利公司负责全场的农业水利基本建设的建筑、施工及维护。自1986~2000年,15年间共
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石方384.8 万立方米。
1996年水利公司挖掘机车长杨广富被总局授予“劳动模范”。
1997年8月,水利公司被绥化分局党委授予“文明单位”。
水利公司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39
水利公司历年粮豆总产 单产经营成果表
(1986~2000年)
表2-40 单位:垧 吨 公斤 万元
种子公司1988年绥化分局科研所移交给铁力农场,同年农场成立种子公司,位于农场十队
及王杨火车站西一公里处。共有员工34人,其中管理人员5 人,科研人员5 人,职工24人。土
地总面积3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公顷,林地面积1 公顷,场址道路及其它建筑占地面积24公
顷。办公楼680 平方米,水泥晒场1000平方米,仓储能力300 吨,谷物烘干设备一套,每小时
烘干量8吨。
种子公司负责全场农作物的良种管理,繁育生产和经营。1988~1990年以自给良种生产为
主,少量出售商品良种,1991~1995年自给良种生产和商品良种生产并举。1997年农场种子公
司解体。原农场农业副场长、总农艺师柳春发,原农场科技科干事丁淑芬夫妇二人创办的民营
科技企业———“永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租赁经营了种子公司。
种子公司管理人员更迭表
(1986~2000年)
表2-41
民营科技企业———永丰农科所
铁力农场永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称:永丰农科所),是曾担任铁力农场农业副场
长、总农艺师柳春发与原农场科技科干事丁淑芬夫妇二人,于1993年创办的垦区第一家民营农
业科技企业。
1997年永丰农科所扩大了经营规模,租赁经营了农场种子公司,实现了科研所加农户加公
司的三位一体结构,形成了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科研和管理人员14人,试验
基地达1200亩,拥有小型农机具三套,办公室120 平方米,库房400 平方米,固定资产达35万
元。辐射面由农场和周边农村逐步向周边市、县扩展。
1998~1999年,永丰农科所自育特大毛豆系列品种,被农垦总局定为重点开发课题。并且,
南移到长江两岸地区设有栽培试验点。1999年供货120 余吨。将销售市场拓展到了长江两岸,
为农场乃至垦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同年试验基地扩大到2700亩,并增加了“北疆”
试验项目,全年种子销售量增加到500 吨。同年春季,永丰农科所投资60余万元,在铁力市区
农场路建立了永丰农科所总部,下设两个分店。与铁力市种子公司竞争当地市场。在农业作物
种子市场中,立稳了脚跟,竞争中略占上风。
2000年永丰农科所又建立特大粒毛豆种繁育基地面积达1350亩,建立垦区极早熟玉米品种
基地500 亩,以及农场区域内的水稻种子繁育基地2250亩。带动起150 多个种子繁育户。全部
实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户乐于授受的“订单生产”。产、加、销畅通无阻,不存在市场
上的“卖粮难”的问题。
永丰农科所1993年建所,以流通滚雪球的方式逐渐滚动发展壮大,1997年扩大规模,至
2000年9 月改制为黑龙江绥化农垦北疆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繁育、加
工、销售一条龙的私营科研企业。拥有员工16人,固定资产达100 余万元。试验基地达8000亩,
联动农户170 余户。销售市场范围以扩大到铁力、庆安、绥化、绥棱、海伦等市、县,乃至长
江两岸地区,累计创经济效益170 余万元,上交利税20万余万元,创社会效益超过8000万元。
永丰农科所所长丁淑芬,一九八二年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曾先后担任过农
业技术员、助理农艺师、植物保护、大豆栽培、小麦育种试验课题的主持人和执行人。1988~
1999年先后十次获奖:
1988年5 月,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处颁发《黑龙江省农垦旱田化学灭草配套应用技术
的研究》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5 月,绥化管局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5年12月,总局授予“垦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2 月,绥化管局、管局
党委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3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称
号。1996年12月,总局党委授予“垦区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标兵”。1999年5 月,总局
党委授予“黑龙江省垦区青年五四奖章”。1999年8 月,共青团省委,省科委、省水利厅、省
青联、省财政厅、省农牧渔业厅、省林业厅授予“全省第四届十大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标兵”称
号。1999年11月,团省委、省科委授予“省级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1999年12月,总局
党委、总局科委授予“垦区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标兵”。
丁淑芬是第五届铁力市政协委员,第八届伊春市政协委员,第九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